题画最有趣的诗句汇聚90句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题画最有趣的诗句汇聚90句

李白的题画诗,将诗境与画境巧妙地融会贯通,达到一种主客相忘的境界。

题画诗的出现是中国诗画艺术融合的显著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题画诗的理解应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题画诗是一种题画文学。而狭义的题画诗即指文学样式仅为诗歌的题画诗。

题画诗滥觞于六朝,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题材的确立却是在唐代,所以中国第一部题画诗集――南宋初孙绍远的《声画集》以及古代收录题画诗最多最全的清《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均以唐代题画诗为起点,是有道理的。

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历代画家“自轩辕至唐会昌凡三百七十二人”,其中唐代的画家就有二百六十人。唐代画家笔下产生了名震千古的杰作。李白生活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他的笔下出现了不少的鉴赏名画、品题丹青的诗文创作。

孙寿山先生在《唐代题画诗注》中写到:“(李白)著有《李太白全集》。其中有吟画诗八首,画赞十四首,从数量来看,在盛唐时期,仅次于杜甫。唯画赞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略逊于吟画诗,故只选三首。”[1]书中选李白诗文11篇,作者已说明是八首吟画诗和三首画赞。在李白题画诗数量这个问题上还有人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8首,也有认为是11首。笔者认为持存8首的人,跟孙先生的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只是没有把画赞包括在题画诗的范畴之内,而认为存11首的人有可能只是看到《唐代题画诗注》中收录了11首,并没有看到孙先生的说明。

《唐代题画诗注》中选的诗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诗人对山水画的.鉴赏和喜爱。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2],山水已成了诗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在这些诗作中,李白抒发了他对自然山水清真淡雅之境的向往,也明晰地映射1出诗人自身狂放不羁、浪漫恣肆的气质。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这首诗先以峨眉、罗浮、赤城、苍梧等名山比喻粉图之山势,继以洞庭、三江、七泽喻粉图之水情;再从图中之孤舟,联想到海中三山,从图中之羽客,联系到主人之清闲生活;最后归结到自己看图而思隐退之情。这首诗不仅在描写山水之景的壮美上表现突出,而且还生动的展现了艺术创作与艺术鉴赏的主客观交融的关系。超拔俊逸的审美客体是诗人自己的想象与再创,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诗人审美世界中的理想对象。诗人明确提出山水画家立意的内容:“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绎思”就是精心的构思,构思什么?就是如何创造出令人“心摇目断兴难尽”的山水画境。因此“绎思”的内容只能是“驱山走海置眼前”,这实际上己接触到山水画创作的本质――造境。诗人完全沉浸在画中,遥想冥冥,使诗人感慨的是如此仙境却只在画中才有,现实的黑暗,个人的不得志,使诗人发出想要退隐的呼声。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飒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氲氛。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高丘梦彩云。

李白有过峡江放舟的快意、巫山观景的惬畅,他那首传诵不衰、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就是诗人欢畅愉悦心境的最好写照。诗人把自己畅游三峡美景的艺术积累与眼前巫山屏风图映衬比较。此诗从屏风所画的巫山落想,引出楚王梦游阳台的一段神话故事,最后收结到看画思与神女相会的幻想。全诗由画及景,因景生情,再由情牵动千古传闻,此诗实现了静态画图之美与诗人葱茏意象的动态之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称是题画诗中的精品。

《初出金门咏壁上鹦鹉》

落羽辞金殿,孤鸣托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这首诗诗人采用寓言诗的形式,借壁上所画鹦鹉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中后两句更是妙喻双关,含义丰富。陇西既是鹦鹉产地,[3]亦是2诗人祖籍。诗人遭馋“赐金放还”就等于鹦鹉之“落羽”飞向陇西。诗虽短小,内容却深广。

李白题画诗还有不少,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论及了。综观李白的题画诗,每首都渗透着诗人浓重的创作个性和美学追求。其山水题画诗,大都是由画面的精美、形象的鲜活、意象诱人,而引发诗人葱茏的想象和无尽的幽思。在诗中,诗人为了表现图画的精美,诗人经常把自然美景与绘画景致进行对照,把自然美景、诗境、画境巧妙地融合。诗人还能够透过对绘画艺术的评赏,把复杂的人生感悟和对丑恶现实的批判熔铸笔端,在极力赞扬画境完美的同时,又含蓄着对现实的批判、否定和超越。在题画诗中不仅可以看到雄伟的气象、博大的场面、结构的大幅度跳跃以及想象夸张的运用,还可以看到道教对诗人的影响。李白题画诗总是彰显了其追求自由、弘扬个性的性格特征,显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渴望自由的气质。

欣赏李白的题画诗文,个性会为之舒展。不仅是李白的作品,读很多人的诗画作品都能达到陶冶情操、赏心愉情的高度。题画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不仅给人带来了审美享受,还在促进诗画追求诗情画意的共同取向上对艺术做出了探索和阐释,而且还可以传递更多仅依靠画面形象难以表述的精神内蕴,大大丰富了画面意境。除文化价值外,它还可以反映诗人的思想、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题画诗和咏画诗周金标顾名思义,题画诗是题于画面之诗,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这是狭义的题画诗。但“题”字亦有品评之意,后人在讨论题画诗时,较多使用广义的内涵,将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统称为题画诗,其实这是不妥的。确切地说,品评画作之诗应当称为咏画诗,它与题于画面的题画诗有诸多区别,不可不辨。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写作了大量歌咏绘画的诗作,沈德潜认为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他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杜甫)题画诗开出异境,后人往往宗之。”但杜甫等人的诗歌并未真正题于画面,只是咏画诗。现存题画诗真迹最早的大概是宋徽宗赵佶的作品,其《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空白处各题有绝句一首,但这在宋代也是偶一为之罢了。文人画兴盛于元代,文人而兼画家,自画自题,题画诗随之而兴。唐宋以来诗画分途的局面,在元代尤其是元末彻底改观。到了明清,题画诗进入繁荣期,几乎是无画不题,数量之多,远超唐宋。

咏画诗一般采取尊题手段,赞美画作,以逼真传神为最高境界。杜甫咏画就常常以画为真,疑画物为真物,又用真物衬托画物,渲染画物的逼真效果。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这种手法为后人继承,如黄庭坚《题宗室大年画二首》其二:“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也是疑画作真,忘情赞美。

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表明观画缘起和自己的.观众身份,否则显得突兀,易致读者茫然不知所云。如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等,或开门见山,或旁敲侧击,亮出自己观画者的身份。此后对画面或作精细描写,或作概要提示。而题画诗直接题于画面,两者水乳交融。

咏画诗和题画诗一般均描写画意,借画言志,但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题画诗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这是题画诗的天职,也是其天然局限,有点类似命题作文,无论如何超脱,却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而咏画诗没有如此顾忌,诗人往往尽情挥洒,既可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亦可在时间上“思接千古”;既可全篇照应画面,亦可随心所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优势是题画诗所不具备的。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则从画面引申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朴素哲理。一句话,咏画诗只是借他人之图画,抒一己之怀抱。而题画诗在于谨守本分,老老实实为画面添彩,且多数题画诗又可以补充并深化画面的意蕴,郑板桥自题《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内容已大大超越画意。

从篇幅看,咏画诗海阔天空,篇幅不限,如杜甫咏画诗多长篇七古或歌行。而题画诗则强调“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传统文人画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留白,“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而传统画的留白大小和位置,决定了题画诗一般不可能是长篇大作,即所谓“客不欺主”也。所以明清时期的题画诗大多为绝句或短诗。

( 摘编于“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者多将题画诗和咏画诗混为一谈,而作者认为,两者有诸多不同,需要好好分辨。

B.题画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诗画分途,文人画兴起后,题画诗就进入繁荣期。

C.咏画诗常采用衬托手法,以观者的感受来衬托画面的逼真,这也体现了其尊题的特点。

D.文章主要围绕“咏画诗”和“题画诗”的不同来论述,但并不否定两者也有相同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先驳后立,明确了中心论点,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篇的作用。

B.文章使用举例、对比、引用和比喻论证等手法,条理清晰,论证充分。

C.现存最早的题画诗真迹是宋徽宗的作品,所以说杜甫对题画诗有首创之功是错误的。

D.文章细说题画诗和咏画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有力地证明全文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咏画诗在时间、空间上可尽情挥洒,不受拘束,故而比题画诗更具有优势。

B咏画诗一般从画外入题,逐渐过渡到画面,题画诗则一般负有解说或伸展画意的任务。

C.文人画考虑留白,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题跋和钤印。

D.题画诗在篇幅上一般都要遵循“客不欺主”的原则,以免“侵画位”,所以都比咏画诗简短。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B(“文人画兴起,题画诗就进入繁盛期”错,根据原文第二段,文人画兴起是在元代,而明清时期,题画诗才进入繁荣期。)

2.        C(表述太绝对,原文所举宋徽宗的作品,并没有认可是最早的题画诗。再者,因果关系不成立,“现存最早”不能完全否定“杜甫首创”的说法。

3.B(A说“咏画诗比题画诗更具有优势”错,原文第5自然段所说“这种优势”是指“咏画诗没有顾忌”这一方面,全文也只是分辨两种画的不同,并没有厚此薄彼。C原文最后一段说“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题,或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选项说法太片面。D虽然咏画诗篇幅不限,题画诗受留白大小限制,但不能绝对地说题画诗一定比咏画诗简短)

自题画虾诗句

赖建青

潜心画艺三十冬, 水墨交融趣无穷。

若能悟得惜墨法, 聚水成虾自玲珑。

自古虾兵蟹为将, 今日挥毫论短长。

身重横行多笨拙, 腾跃戏水虾称王。

清明入季重重雨, 溪水河塘处处虾。

有纸不画空遗恨, 惜墨如金水乃佳。

世间万物多造化, 燕雀牛羊牡丹花。

水中精灵君须记, 逍遥最是小河虾。

不与鱼蟹争名高, 虬须长钳气堪豪。

他日成龙闹东海, 一跃能掀万里涛。

曾经水漫金山寺, 也曾浪逼陈塘关。

莫道虾小无大力, 亦能翻江掀巨澜。

披坚执锐气如虹, 纵横驰骋任西东。

虫豸鱼蟹谁能敌, 水乡泽国自威雄。

溪水河塘暂为家, 劈波斩浪向天涯。

敢往东海斗龟龙, 水族英杰当数虾。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虾则灵。

挥毫作画, 惜墨如金。

苔藓沿墙绿,浮光耀水金。

茅舍品香茗,溪旁观虾青。

有水无虾不精神, 有虾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虾已现, 水墨汇作十分春。

十一

山重水复无生气, 河深滩浅有群虾。

十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群青虾戏碧波。

十三

窗含西岭千里雪, 门映东河百群虾。

十四

陈瑶湖畔青青草, 虾溪村旁处处虾。

村舍山峦水中绿, 田园美景难画家。

十五

毕竟画坛积习重, 技法难新多雷同。

一朝顿悟惜墨法, 笔下青虾自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