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谷杂粮的诗句精练80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关于五谷杂粮的诗句精练80条

饮食的名言

饮食:合理饮食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20年

如果你是富翁,那么应该在高兴的时候多吃;反之,你若贫穷,那么就在能吃的时候多吃。——(德国哲学家)第欧根尼

如果需要改变一种饮食习惯,那么最好对饮食全面重新调整一下。——(英国哲学家)培根

我为生存,为服务于人而食,有时也为快乐而食,但并不为享受才进食。——(印度政治家)甘地

你应该为生存而食,不应为食而生存。——(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你把消化弄得失常了,就是自己毒化自己的血液。(德国思想家)

一个人不先感到饥渴,便享受不到饮食的乐趣。——(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

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标志,不愿再吃家常便饭是精神病症的预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人一吃过饭就变得保守了。——(美国作家)爱默生

人之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锤,每食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邀

人不得夜食,夜勿过醉饱。——(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邀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ê_又是胃肠的奴隶。(俄国作家)冈察洛夫

人的饮食要从五谷杂粮中吸收多方面的营养,也要从多种蔬菜中吸收营养,不能偏食。——(中国教育家)徐特立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印度作家)泰戈尔

不要忽略你的身体的健康;饮食,动作,均须有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美食珍锺可以充实肌肤,却会闭塞心窍。——(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整天赴宴的人没有一顿饭能吃得香。——(英国词典编辑家)福勒

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好话能安慰饥饿的胃。——(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这种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药。——(英国哲学家)培根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古希腊哲学家)德溪克利特

欢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用艰苦的劳作换取旺盛的食欲。——(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养料不仅分量要有节制,而且质料也要清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正和满储着食物的房子容易住满老鼠一般,食物太多者的身体,会多疾病的。——(英国作家)狄更斯

饮食习惯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优点显然要大得多。——(英国诗人)雪莱

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

蔬果乃是无上的美味。他不再需要连续不断地去操作和毁坏各种器官,以求从它们那里获得满足。(英国诗人)雪莱

闲散、安逸和过去才会产生食欲;而时间和艰苦的劳动只能造成饥饿。——(俄国作家)冈察洛夫

纵口固快一时,积久必为灾害。——(中国古代学者)朱丹溪

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中国古代学者)张华

饱食之后所生的憎恶是消灭不了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

要少吃,要常吃。——(法国作家)雨果

关于饮食的名言,十大饮食名言

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维吉尼亚·伍儿夫

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就能说出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布里亚·萨瓦兰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品,药品应该是你的食物。——希波克拉底

人生成功的一部分秘诀是,吃下爱吃的东西,然后让食物在肚子里斗争到底。——马克·吐温

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箴言17:1

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

食之过饱,心灵无法容忍躯体;食不果腹,躯体同样无法支撑心灵。——赛尔斯

未来的医生不开药,而是鼓励自己的病人关注自己的身体、饮食和疾病的原因、预防。——爱迪生

人为生而食,非为食而生。——本杰明·富兰克林

行走时,专心行走。进食时,专心进食。——rashaski·Zen箴言

腊八粥的诗句

一、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二、《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三、《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四、《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五、《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六、《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七、《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八、唐·杜甫《腊八》

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九、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拓展阅读】

曈曈昶色腊日醺,醇醇乡韵盈柴门。

佛粥碗碗辞旧月,八宝粒粒迎新春。

累月饥色今荡尽,经年饿殍盼无存。

盛世犹唱是欢歌,尧舜古风羡清淳。

——题记【《腊八》荷塘月色】

老家的大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花灯节后结束,前前后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艰涩年月里醇厚香甜的腊八粥。每每忆及,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红醴,醉了纯纯童心,也醉了悠悠乡梦,暖暖乡思……

腊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腊八节,这一天要煮腊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黄豆)、红豆、绿豆、果子仁儿(花生)、胡秫(高粱)等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再加上红枣一起熬煮的八宝饭,有时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点儿地瓜(红薯)进去,吃起来又香又甜。

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常会听到老辈人说起腊八节的来历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后来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朱元璋,也为了记住挨饿的滋味,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就煮八宝粥吃,渐渐地沿袭至今,形成了乡间年俗里的一个开场节日——腊八节。

读小学时背古诗,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一联,只是句子烂熟于心,却不理解诗句的意思,后来才得知,这诗句原来是说的关于腊八节腊八粥的另一个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最后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的这一天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从年岁大的老人的讲解中得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伯母煮的八宝饭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八宝粥,各种胀鼓鼓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黏糊糊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的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或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的八宝饭,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甜腻腻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

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八宝饭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清·道光帝《腊八粥》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李福《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

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杜甫&...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腊八节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腊八节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腊八节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