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2)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4)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5)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6)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7)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8)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9)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0)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11)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12)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3)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4)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15)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6)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17)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18)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9)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0)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21)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2)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23)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马年春联
大道春风快马,
壮怀好梦宏图。
赏析:此联纯以三对由形容词与名词构成的两字词语组成,中间没用一个动词或虚字来连接,使人读来节奏简洁有力,畅达明快。上联似由古人“古道西风瘦马”托化而来,替换了三个形容词后,全句顿生昂扬之态,“大道”既可指人间的道路,又可喻社会发展之途;“春风”寓迎春之意;“快马”刚点明马年将至的主题。下联则把笔触转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更加宏伟的宏图上,紧扣时代脉搏,可谓辞简意丰,高度凝炼。
燕归一路裁春至;
马跃千程逐梦飞。
赏析:马年生肖联,逐梦二字切近时代。
圆梦争当千里马;
报春先放一枝梅。
赏析:紧扣马年生肖,春联气息浓郁,时代色彩鲜明。
飞天逐梦;
策马催春。
赏析:短短八个字中就涵盖了“神舟飞天”、“中国梦”“马年生肖”和“迎春”四大主题,可谓大气包举,笔力雄健。
时雨飞觞,梅花灿色;
春雷击鼓,骏马启程。——内蒙 胡文明
赏析: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梅传春信早;
雪化马蹄轻。
赏析:形象生动,清雅可喜。
梅朵灿千山,涌出马年新气象;
春风歌一路,传来中国好声音。
赏析:全联洋溢着马年春节的喜气,下联结尾语带双关,尤为出彩,既可按字面义理解为中国频传的声声捷报,同时又完整嵌入了浙江电视台热播的电视选秀节目名称,读后令人会心一笑,倍感亲切。
暖日红窗,剪数朵梅花,贴成福字;
和风绿野,吹一枚柳叶,奏响春天。
赏析:此联以现代诗及民歌的语言和意境入联,格调独特,宛如一幅民俗风情画。
发九域强音,万里雄威,正腾天骥;
持一腔肝胆,千秋风骨,不负梅花。
赏析:春联雄浑高亢,刻画出了天马的气魄和梅花的精神。
紫燕凝眸,喜看景物争春势;
红梅侧耳,醉听骅骝越野声。
赏析:声情并茂,精于描摹。
追梦中国,马力频添腾阔步;
凌云大业,羊毫待举写华章。
赏析:在上联写了马年追梦之余,下联又扣紧下一个生肖——羊,以“羊毫待举写华章”对下一年更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进行了展望和畅想。
蛇年春联
春至小龙舞;
梅开中国红。
赏析:这副精巧的五言春联作品可谓言短意丰,初看之下,清新可喜,细品之后,颔首称奇。上联以“小龙”紧切了农历蛇年的到来,新春佳节到来之时的“小龙舞”,使人联想起飞舞的雪花,仿佛看到“山舞银蛇”那雄浑的景象;使人联想起翻腾的龙灯,仿佛听到《金蛇狂舞》那欢快的曲调。下联笔调一转,从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又暗切征联举办地梅州的“梅花”说起,梅花所开出的“中国红”,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红梅的红色已经与节日里红春联、红灯笼、红窗花融为了一体,言外之意还使人联想起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之红。
新岁不更龙气象;
春风已振马精神。
赏析:此联紧扣蛇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生肖,上联说虽然已经过了龙年进入蛇年,但新岁里依然不改龙腾四海、龙跃九霄的轩昂气象;下联说现在虽然才进入蛇年的新春,但已提早一年振奋起马年的精神,就是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昂扬奋进的精神。
龙潜东海闻雷动;
蛇舞中天带雪飞。
赏析:上联说去年的龙,下联说今年的蛇。上联说龙年过去了,蛟龙已潜入了东海,但我们隐隐还能听到随它而去的风雷声,而且这激荡的雷声,似乎还暗寓着过去一年东海钓*岛上的风云变幻;下联说蛇年的新春来到时,正夹带着漫天的雪花,预兆着一个更为丰殷的新岁。
创新宜把龙睛点;
务实忌将蛇足添。
赏析:此联为切合时政的生肖春联,富有哲理,催人奋进。
春风拓锦程,激越小龙步伐;
世界调频道,聆听中国声音。
赏析:此联从时政着笔,在表达新春吉庆的同时,展现了“十八大”后的新气象,描绘出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走向全面复兴的中华民族,以及在全世界所引起的高度关注。
白雪缀川原,丽影清香,大地风光梅作主;
金蛇添喜乐,人和业盛,新春庭院福当家。
赏析:上联全是景色语,在大视角渲染新春景物的同时,特意突出了“雪”和“梅”两个意象,寓意了丰殷和祥瑞的美好愿景。下联在突出表现“新春、喜乐”的同时,以“金蛇”点明生肖时令,最后又以“福当家”把全联主题升华到“幸福中国”的时政高度。
好雨识宾朋,绿酿三江,早备千樽迎客酒;
梅花知节令,红飞万点,新描一幅报春图。
赏析:此联为我们描摹了一幅色调浓鲜的新春迎客图。
浓妆山鬓绿,浅凝水袖青,有情春色撩人醉;
遥剪故乡云,同看天涯月,无恙梅花待客归。——浙江 何长庆
赏析:此联以词曲的笔调,展现出大陆同胞对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永恒主题。
龙年春联
雪花消兔影;
梅朵点龙睛。
赏析:这是一副生肖春联,上下联分述即将过去的兔年和即将来临的龙年。用动物形体的改变来描写雪花,最为谐趣的当数唐代“张打油” 《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较为文雅精巧的还有清人联语:“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作者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笔力,锤炼出“雪花消兔影”五字,意境美,构思巧,蕴含丰富,洁白的雪花迷失了雪白的玉兔,同时暗喻了兔年的远去。下联“梅朵点龙睛”更是在上联的基础之上拓开新境,面对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便是这条巨龙的龙头,而在春节最早绽放的一两朵梅花,便为这条巨龙点上了“龙睛”。 唐代齐己的《早梅》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之句,而此联中的梅花则仅有那么一“点”,但这一“点睛之笔”已足以使这条巨龙破壁而飞。
兔毫书福字;
龙角挂春联。
赏析:上联以兔毫毛笔书写“福”字来切兔年,虽然也曾为前人所道,但在这里只是为大放异彩的下联所做的一个平实的铺垫,下联“龙角挂春联”五字,语奇意壮,神采不凡。如果春天是龙年之首的话,那么春节完全可以算得上“龙角”了,龙之两角悬挂着两条火红的春联,奇异的意境和画面又暗含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景象。
兔借神舟归月殿;
龙携时雨下天宫。
赏析:作者首先从兔年中最为轰动的时政大事——神舟八号与天宫飞船对接——展开联想,上联以玉兔返回月宫来喻指兔年的结束,然后想象玉兔是搭乘着神舟飞船返回的广寒宫。下联以龙下天宫喻指龙年的到来,但有了上联的铺垫,这里的“天宫”无疑便是指“天宫飞船”了。兔年之兔是乘着神舟飞船离开,而龙年之龙却是从“天宫飞船”上携着“时雨”而降临大地,这一系列大胆的想象,使得传统和时事、神话和现实在这副精短的春联中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对接”。
佳节到来时,正开龙步;
春光飞溅处,恰是梅花。
赏析:此联也是以上联来铺垫,以下联来完成飞跃。前人每以“烂漫”来形容春光,但终觉虚写,此联作者大胆以“飞溅”来描写春光,给人以十足的动感,似有万道光弧在我们眼前掠过。作者最后以“恰是梅花”作结,更是让人眼前一亮,飞溅的春光似万道光弧划过天空,在最后的落点上凝结为大地上的万朵梅花,这种积极而形象的修辞方式,绝非一个“烂漫”的叠韵词可比。
天下草根争破土;
人间春水自融冰。
赏析:作者描写野草破土、春水融冰的.景象,却拈出时下流行的“草根”一词,为联语凭空增加了极为丰厚的内涵,可谓妙不可言。
梅蕊飘香开岁首;
兔毫蘸彩点龙睛。
赏析:以“首”对“睛”,对偶亲切,兔毫点龙睛也寓兔年龙年相衔接之意。
赤兔曾驰千里路;
金龙再跃九重天。
赏析:“赤兔”原为马名,字面上有“兔”,用以和“金龙”相对,构成极为工巧的生肖春联。
兔年春联
足承虎步;
势启龙章。
赏析:此联本属于生肖春联,但作者却对兔年的“兔”字避而不写,上联写了去年的“虎”,下联写了明年的“龙”,前虎后龙,则兔年暗含其中了。古人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来评价此联可谓非常合适。再深入分析下去,我们可以看到用“虎步”来形容去年国家发展的成就,用“龙章”来形容明年发展的蓝图,都是非常恰当的。“虎步”指矫健威武的脚步,“龙章”喻指不凡的文采,借指大文章。承接着去年矫健威武的脚步,开启着明年宏大的文章,今年——也即兔年——建设成就之辉煌,也就尽含其中了。分析到最细微之处,“虎步”要走出来,所以配以“足”字,古人论文章最强调“体势”,所以“龙章”配以“势”字,细细
九冬霁雪;
两岸回春。
赏析:冬季将过,雪止放晴,这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大地即将回春。下联“两岸”即可理解成海峡两岸,也可理解成梅江两岸或者是中国大地上任何一条江河的两岸。
任春题画;
由福配诗。
赏析:作者把“春”和“福”拟人化,让读者联想到回春的大地像春姑娘任意挥洒的一幅大画,而这方热土上人们的生活,则像是由福星吟哦的一首题画诗。
争春莫效守株待;
竞富应当破壁飞。
赏析:上联起句便点出“争春”的主题,营造出春联的意境,接下来作者没有沿袭描摹春天景象的思路,而是独辟蹊径用了一个与兔有关的成语“守株待兔”,同时又故意隐去“兔”字不说出来。下联起头“竞富”二字,烘托了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国强民富的时代氛围。接下来却使用了一个与龙有关的典故,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周思来总理早年也写过“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但在联文中作者却只说“破壁飞”而隐去了“龙”字。像这种故意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传达言外之意的对联,我们称之为“隐字联”,在修辞方式上则称为“藏词”或“缩脚语”。隐字联含而不露,寓意隽永,这副七字春联便是构思巧妙、手法奇特、语言生动的佳作,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篇一: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
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
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
四、理解炼字
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板书)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板书)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诗经》和《乐府诗》喜欢用叠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唐诗宋词也不乏叠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谐,舒缓连绵。另一种情况,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3、名词。(板书)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4、数量词。(板书)
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便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再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千万百”的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再如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宋人邵雍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元代无名氏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虚词(板书)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再如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五、感受高考:
1、高考考查炼字的题型: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2、具体实践
(2010年湖南卷)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010年四川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六、鉴赏思路
步骤一:释词义明手法(板书)(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步骤二:描景象、摹情态(板书)(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步骤三:点作用、表感情(板书)(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例如:“映”是动词,映衬的意思,在这里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苹红蓼新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对比鲜亮丰富,沉潜不一,冷暖交融的美景。衬托出作者愉快自由的心境。
例如:“蓑”是蓑衣,草或稻草做的披在身上雨具,长短不齐,名词,在这里用作了量词,写出了两岸绿草的长短参差,绵延润泽。
例如:“红”和“翠”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诗句中用作了名词,指红花和绿叶。用色彩代替花和叶,就很鲜明形象地写出春天花红柳绿的生机。
例如:“斜”和“叠”用作形容词,斜写出了花的姿态摇曳多姿,叠写出了叶的形态茂盛繁密。
七、课堂练习
1.(甘肃省2009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篇二: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
(2012年安徽)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3年福建)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问: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休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接近即可。)
(2010年广东卷)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问:(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答案①(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010年江苏卷)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有人说诗中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夜归”是本诗的关键,诗中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开篇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
篇三:古诗炼字赏析大全
1、《观沧海》.“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若”,是好像的意思。突出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次北固山下》:“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使至塞上》:“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孤寂、抑郁、落寞的情怀。“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长”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尽”从视觉上点明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啼”从听觉上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从视听两方面营造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5、《望岳》“钟”是积聚、汇聚的意思,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晨昏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也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借此表达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是晋人王质,诗人借此表达被贬太久、恍如隔世、人世沧桑之感。诗人用“沉舟”“病树”自比,包含沉重忧伤之情,但千帆竞渡、万木争春又体现出他豁达的胸怀。此句形象生动,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0、《观刈麦》“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11、《钱塘湖春行》“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几处”“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迷”“没”两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12、《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霜重鼓寒”,写恶劣的作战天气,并从而突出将士们奋勇作战、不惧危难的英雄气概。
13、《赤壁》诗人写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用典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大乔”“二乔”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14、《泊秦淮》“笼”,即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15、《无题》“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与”思”谐音,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始”和“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至死不渝。“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改”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直接写出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16、《相见欢》“锁”的妙处;在写景方面,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在抒情方面,主要表达了被锁在深院中的作者孤寂凄苦的感情。一个“锁”字把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表达的淋漓尽致。
17、《渔家傲.秋思》:“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异”在边塞天气奇寒,“异”在边塞特有的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异”在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8、《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19、《登飞来峰》“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见日升“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还是写塔高。
20、“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极言行走之快,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的豪迈气概;“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会”,是料想之词,应当,定会,一定;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21、《水调歌头》:弄”字的意思是:做出,表示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优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22、《游山西村》:“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重”“复”两个字突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而在“山重水复”之下的“疑无路”三个字,则进一步衬托了山水迂回转折的境界。一个“暗”字,突出了柳树的茂密,树荫的浓郁;一个“明”字,则突出了花草的繁盛、明媚和娇艳。
2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和“梦”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由“雄壮”转为“悲壮”。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24、《天净沙.秋思》:“瘦”马,刻画的是一颗因为漂泊之久,羁旅之苦,历尽桑苍的愁苦之心。“昏”,黄昏,鸟儿归巢,诗人触景生情,鸟儿有巢可归,而我却无家可回或有家不能回,漂泊在天涯。昏鸦,是诗人借物喻己呀!
25、《山坡羊.潼关怀古》: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聚”化静为动,写出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表达出了地势的险要。“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汹涌和澎湃。整句话写出了潼关雄伟的气势和地势的险要。
26、《己亥杂诗》“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广阔无边的离愁,将画面无限放大,体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