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水生火的诗句总汇56句

时间: 2023-12-19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表示水生火的诗句总汇56句

《诗经》中的蒿意象运用广泛,在多篇诗作中均有出现,下面一起来看看!

蒿,草之高者。大凡老草较高者,都可以叫蒿。在蒿字前缀某字就叫某蒿。如,艾蒿,青蒿等。现代字典中指某些开小花,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叫蒿。

在诗经中,见到的蒿类植物不少,名目繁多。如,蘩,蒌,莪,艾,蔚,苹。

蒿类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如,蓍草。在我国被叫作神草,用来求神算命。传说,天下和平,王道兴而蓍草长丈,其丛生满百茎。就是说,如果蓍草今年长的旺盛,此为天下太平之兆;又如艾蒿,中医针灸用的灸条就是用艾叶加工而成。据说我国医生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以治疟疾,在非洲活人无数,受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表彰,增进了中非友谊;在我国民俗中,五月五采艾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七月七采青蒿悬于门庭可避邪气进门。至今在我国农村还相当盛行;在飲食文化中,蒿类植物也占有一席之地,记得小时候,每逢春月来临,大人们就叫我们去野外采艾叶回来捣烂和面做粿,我们叫艾粿。艾粿颜色淡绿,香,嫩,滑味美。改革开放后,一些较精明的农村妇女,每到这个时候就做些艾粿,挑着担子,在县城大街小巷叫卖,很受欢迎。现在人就喜欢这些天然的环保的无污染的食品,这就是其中之一。

【诗·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这里的莪,蒿,蔚都是蒿类植物。本诗是歌颂父母养育之恩,赞叹父母抚养儿女的辛劳。用莪蒿来比喻天下儿女都离不开父母,因莪蒿有一个别名叫抱娘蒿,其茎抱根丛生,故曰抱娘;诗中“蒿”是指青蒿,也有的解析为云草,或香蒿。宋医寇宗奭曰: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而香。李时珍曰:青蒿叶,根,茎,子,苦寒无毒均可入药,功用解暑清热,除骨蒸劳热,治疟疾;诗中“蔚”,即【尔雅】谓之“牡蒿”。蒿之无子者,牡之名以此也。

【诗·王凤·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一首诗简洁明快地表达一男子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一日不见,如隔三X”句子,至今仍被广为应用。诗中艾既艾蒿,【本草纲目】:“艾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出穂,细花,结实累累盈枝,细子霜后始枯。”艾叶苦,辛,温。温经止血,散寒除湿。对皮肤湿疹骚痒有效。春天艾的嫩叶可作菜食。

【诗·召南·采蘩】:于采于蘩,于沼于沚。诗中之蘩【尔雅】谓之皤蒿,白蒿也。蘩,易繁衍之意。李时珍曰:白蒿有水陆两种,曰蘩,皤蒿。即今陆生艾蒿,辛薰不美;曰蘩,由胡。即今水生蒌蒿也。谓其春时各有其名,至秋老则皆呼为蒿矣。曰藾,曰萧,曰萩,皆老蒿之通名。白蒿二种形状相似,但陆生辛薰,不及水生香美。

本草【正误】对【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之“苹”认为是艾蒿,即陆生白蒿,李时珍认为鹿是山兽,鹿食九种解毒之草,白蒿其一也;【诗·周南·汉广】:翘翘错楚,言刈其蒌。中之“蒌”,应为水生白蒿。

白蒿二月生苗,叶似嫩艾而歧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根茎皆可蔬。根苗子可入药。甘平无毒,补中益气,风寒湿痹,,夏月暴水痢,恶疮癩疾,据说可解河豚毒。

为什么蒿类植物在《诗经》中频繁出现?

第一, 蒿类植物的常见性

蒿类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野草类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那嗷嗷叫的鹿儿在吃着原野上的蒿,此处的蒿是生长在原野上,而 《召南・采苹》中的�蒿又是生长在南涧。《诗经植物图鉴》也记录了萧的分布,一般是在蒙古、甘肃、河南、四川、云南等海拔低处,艾则分布在中海拔的之荒地、路边、山坡、草原等地区[13]。可见蒿类植物不但分布区域很广泛,而且生长的`环境也很普通,因此蒿类植物在当时是随处可见的。

第二,蒿类植物的物用价值

蒿类植物具有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虽然它们是很容易找到的野草,却也能得到人们更多的宠爱。蒿类植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不但马、牛、鹿喜欢吃,蒿类也一直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野菜。人们把食物写进文学中,表达对自然、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激。在通过对蒿类植物的渐进了解,人们发现了蒿类植物同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当人们饥饿时,可以拿蒿来充饥;当人们生病时,蒿类又可以拯救其性命;蒿类可以养活他们的牲口,还可以拿来当柴生火。蒿类植物有如此多的功用,也因此为大家所喜爱,把蒿类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也体现了人们对蒿类植物的推崇。第三,蒿类植物的象征意义

“蓼蓼”的莪和萧,“菁菁”的莪都是草类中的高大茂盛者。这类植物都以其高大、茂盛引起先民们的联想,蒿类让人们遐想到的的是正直的、积极的君子,是《鹿鸣》中愿意与宾客们分享的君子,是《菁菁者莪》中乐且有仪的君子,是《蓼莪》中那个想要赡养好父母的君子。因蒿类植物具有芬芳的香气,属香草,故常用于祭祀场合,所以这也是一种祭祀的文化信息符号。

蒿类植物在先秦文学中的频繁出现,当然对后世文学也很有影响。在王维《春园即事》中有“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一句。诗歌中体现诗人安逸闲适的隐居情怀。而在杜甫的《秋雨叹》组诗其三中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一句,诗人从广阔的外界回到了自己的陋室之中,虽暂时将现实隔于门外,可他仍心系天下,故有“稚子”一句对其反衬,表示他对现实藩篱渴望突破的心情。可见后世对蒿意象也有了扩充,赋予了蒿类植物隐逸思想。蒿类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之处。

雪融化了是水,要么生成虹霓,要么滋润大地,那是自然的.流淌。雪融化了是冰,凝固了展开的笑容,封冻了初放的梅花,那是‘倒春寒’。下面是关于描写雪融化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晚起》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雪寒围炉小集》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席帘纸阁护香浓,说有谈空爱烛红。

高飣膻根浇杏酪,旋融雪汁煮松风。

康年气象冬三白,浮世功名酒一中。

无事闭门渠易得,何人蹑屐响墙东。

久苦春寒三月三日戏作俳体

【作者】方回 【朝代】宋

似惜残红未放稀,佳人怯试薄罗衣。

桃花水涨冰犹凝,燕子泥融雪更飞。

老去寻芳元自懒,病来吹霎不如归。

常嫌禊帖书清朗,尔许奇寒可浴沂。

《立春都堂受誓祭九宫坛》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辇路香融雪未乾,鸡人初唱五更寒。

琼幡第一番花信,吹上东皇太乙坛。

记梦回文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一)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①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13.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忙碌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2分)

渔翁夜宿 ,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

14. 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3分)。

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13.(2分)西岩 摇橹(撒网、捕鱼)

14.(3分)无忧无虑,悠闲的心情;向往自由的心情

(二)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②欸乃:摇橹声。

(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 一句的句意。(2分)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0.(1)拟人手法 云无心以出岫

(2)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4分)

14.“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5.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16.“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渔翁柳宗元阅读答案:

14.(1分) 清澈的湘江水

15.(3分)D

16.(4分)“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写出其中一点,意近即可。得2分。)

“有奇趣”表现在:⑴使耳中所闻之声与目中所见之景发生了奇特的依存关系;⑵“欸乃一声”使得“绿”字不仅呈现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给人一种动态感;⑶声响的骤起,不仅使“绿”字有动态,而且给人顷刻变绿的疾速感,令人更觉神奇;⑷于“山水绿”中闻“欸乃一声”,感觉特别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绿得更可爱了;⑸声音和色彩结合而成的境界,清寥而又有几分神秘;⑹以声衬静,于悠闲恬静的诗境中传达出作者孤寂落寞的心境;⑺把慢写快,传达出作者深沉热烈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