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心怀民生的诗句合计76句

时间: 2023-12-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李白所写的关于战争的诗歌按主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第一类,反对战争,同情民生疾苦。

唐人常以汉代喻唐朝,讥讽明皇黩武穷兵,好喜边功,发动不义战争,造成兵士死伤惨重。且看李白这首诗: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古风》(其十四))

此诗写天宝六年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之事。当时,国家富庶,但玄宗侈心动、贪边功,授意哥舒翰率众兵攻打坚固却并无多少战略重要性的石堡城,结果造成军士死伤殆尽,后果极其悲惨。《唐宋诗醇》说:“此诗极言边塞之惨,中间直入时事,字字沉痛,当与杜甫《前出塞》参看。”

再看这一首: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古风》(其三十四))

诗中反映的是天宝十年杨国忠、鲜于仲通等发动的南诏之战。由于土风不便,瘴疠伤害,馈饷缺乏等因素大败,造成远赴云南的士卒死亡人数达二十万之多。李白描绘的正是这一非正义之战所带来的父母妻子别离,战士远赴死地的人间痛苦。诗末两句对玄宗提出当用文德使远人来服的恳切建议。《唐宋诗醇》评论说:“‘群鸟夜鸣’写出骚然之状。‘白日’四句,形容黩武之非。至于征夫之凄惨,军势之怯弱,色色显豁,字字沉痛。……体近风雅,杜甫《兵车行》、《出塞》等作,工力悉敌,不可轩轾。”可见李白关注国事民生的诗可以和杜甫那些忧国忧民的诗作一较高下。

上面这些诗体现了李白珍视生命,关注国事,同情士兵行役之苦的'人本仁爱思想,其思想价值丝毫不逊色于杜甫。

第二类,反映了人应当积极报国、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且看: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白马篇》)

此诗李白模拟曹植的《白马篇》,表明了人当立功边塞的远大抱负。末两句“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以退隐避世为耻,颇有一种傲睨一切的自负在里面。

立功边塞豪情十足的诗还有《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其一),“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其二),“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其六)等表达了驱除外敌,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其中不乏要求取功名的意愿。《出自蓟北门行》: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从军行》:“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也是表达类似主题。

在这些壮怀激烈的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将士们的边地生活之苦:“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塞下曲》其二),“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塞下曲》其五),“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出自蓟北门行》),尽管边地气候恶劣,生活艰苦,但一想到能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这些苦就不算什么了。

以上诗歌辞壮气豪,体现了李白想要立功边塞、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有着激奋人心、热爱祖国的积极效果。

第三类,思妇闺怨之愁,表达了对妇女生活的关心。从妇人的角度,由于战争造成夫妻间的相思别离之苦,这类诗歌往往写得哀怨含蓄,韵味悠长: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写一个妇女对遥远燕北地区服兵役丈夫的思念,诗中没有写自己直接想念丈夫,却通过物候变化委婉道出对丈夫思念之久。萧士�云:“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此诗可谓得《国风》不淫不诽之体矣。”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兰蕙是女人所配以悦男者,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然而,由春到秋,兰蕙再凋,是则一年又过去了还是等不到心中的人归来。思妇之心,何其悲也!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子夜吴歌》其四)一句“明朝驿使发”让我们感到时间之仓促,一个“抽”一个“冷”字让我们感到妇人心灵手巧而又心意拳拳,一句问语“几日到临洮”活脱脱地把思妇内心极度渴想的痴情神态勾勒出来。短短几句话,诗人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善良痴情贤惠的思妇形象,可谓简洁传神,言简义丰。

如此痴情的思妇形象在《捣衣篇》里展现得更为具体明晰、凄婉动人:

闺里佳人年十余,颦娥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鸟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丈夫远赴交河征役,妇人独守空闺十余年,春去春又回,娇美少妇在漫漫等待中独自熬成了白头,多少个春花秋月夜化成无尽相思泪!肖士�说:“末句‘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意谓滔滔不归,则惟有托梦以从其夫于四方上下而,此亦极怀思之形容也欤!”

世间最黯然销魂者莫过于离别,国家常年征战造成人间多少夫妻长久离别,又引发多少人生痛苦?这无可计算,但李白思妇闺怨诗中没有怒目圆睁,痛哭陈诉,而是以一种温和的笔法展现人间夫妻的相思痛楚,“哀而不怨,悲而不伤”,含蓄蕴藉,发人深省,深得温柔敦厚之旨。

由上三类战争诗可见,李白也有关怀国家大事、体恤民生疾苦的诗,非尽是妇人艳语、饮酒求仙之词。且李白这三类诗在思想价值上并不逊色于杜甫,艺术成就也很高,为后世称道的诗篇较多。用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的话作结:“白作为诗歌,不过狂醉于花月之间,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视甫之忧国忧民,不可同年语。此种见识,真‘蚍蜉撼大树’,多见其不知量也。”

【篇一:《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篇二:《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篇三:《春日独酌》】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篇四:《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篇五:《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篇六:《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扩展阅读:李白诗词的风格

李白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诗人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诗人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人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人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人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人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人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诗人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诗人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诗人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人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吟咏了数不清的中秋佳句。花好月圆,或者明月寄情之时,吟上几句,品味一番。总是况味深远,意境优美。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作者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嫦娥》这首诗不是吟咏嫦娥的。它写了诗人的一种情绪,一种对人,或者对事思忆深切,怅惆悲凉的情绪。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独处居室,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刻画萦怀心中的那种情绪如何悲痛,如何理还乱剪不断,他只写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然而这四样事物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一串联,就显明地蒙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赏析】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赏析】这首诗以“中秋月”为题,写出了凄怆的游子心情,嫦娥中秋时节在月亮上遥望人间,未必不嫉妒人间的家人团圆、亲人团聚,共享天伦,而为自己孤单地与玉蟾与桂花树相伴而哀怨。表达出了自己的一种乡愁。整首诗没有带一个“月”字,但是用“月”表现出来的乡愁却是清新自然。

明月何皎皎

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而关于该诗的主题,历来有两种解读:一说该诗通过皎皎明月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该诗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