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梨花的著名诗句1
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3、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4、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6、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7、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8、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9、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0、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1、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1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3、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14、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5、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元稹《离思五首》
16、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17、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仲殊《柳梢青·吴中》
18、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丘为《左掖梨花》
19、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0、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21、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2、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23、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寅《美人对月》
24、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25、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元好问《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26、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27、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28、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29、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0、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31、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史达祖《解佩令·人行花坞》
32、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陈允平《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33、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4、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黄升《鹊桥仙·春情》
35、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36、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7、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吴文英《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38、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39、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40、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42、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东坡
43、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44、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4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46、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47、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48、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东坡
49、启朱唇、金风桂子,唤残梦、微雨梨花。——《玉蝴蝶》
50、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
描写梨花的著名诗句2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
梨花开在春季,花色洁白如雪,有淡淡清香。它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芳香,以素淡清雅著称。它一般生长在庭院之中,开时似白雪压枝,落时如大雪纷飞,它的一生都是默默无闻的。古诗词中的梨花多与闺怨、伤春、风雨连在一起,表现的是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多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梨花与飞絮
柳絮、梨花都是春天的意象,春天总是容易令人生愁,你看那和煦的春风将漫天飞舞的柳絮轻轻吹起,像是飘了满天的小雪,细细的如油的春雨洒在那一枝枝修长的梨枝梨花上,水珠闪闪发亮,十分可爱。可是这等美好的春景在闺中思妇的眼里,并非那么美好。柳絮东飞西舞缭乱了她的愁思,美好的细雨梨花却勾起了她美好的往昔,更加令她幽怨。柳絮春风、梨花细雨都成了她绵绵离恨的反衬,她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于是,宋朝谢逸的《踏莎行?柳絮风轻》说:“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这是美景,却很伤情。同样是写柳絮、梨花,写相思惆怅,晏殊笔下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唯美夜景。那时,满院的梨花开得正好,一树树皆是雪白之景,如冰雕玉砌而成,在月光之下,多么梦幻。那时,月华如水,温润如玉,倾泻在梨花上,铺洒在你我的身上。那时,柳絮如轻烟,一抹抹粘在人身上,一缕缕飘浮在空中,漂浮在池塘上。那时,好风如水,轻拂人面,轻吹柳絮,轻点池塘。这两句互文见义,音韵优美,意象轻柔,营造一种清幽朦胧的境界,给人一种缠绵悱恻之感。王实甫的《西厢记》借用这两句,创设出同样迷离的意境,“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景虽好,然人不见,作者只有“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何等落寞消沉。
当然,暮春虽然诗人容易伤感,但风景终究是美的,也不乏身世不幸的诗人,写出生机盎然的诗句。“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之景。树梢已是绿肥红瘦,蜜蜂乱舞,在残红间飞来飞去,它似乎不愿花儿凋谢,就抱着花须,谁知就随花须一起飘落了。池塘里的鱼儿吐着泡沫,像是在吹水面上飘浮的柳絮。落红、柳絮是暮春的常见景物,本是万物凋零的伤感画面,作者拈出蜜蜂、池鱼等,就为画面平添了不少乐趣与生机,因此诗中没有伤春的落寞。“柳絮形”是指柳絮飘飞,而“形”字的主观意识很浓,仿佛柳絮是自由自在的,而不是随风乱舞的。柳絮即杨花,“似花还似非花”,它轻飘胜雪,只能随风飘摇,居无定所。落红还能“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杨花却只能飘来飘去,或附着在他物上,或落于流水中。柳絮还似一缕缕轻雾,“濛濛乱扑人面”,若是心情不好之人,见柳絮便增惆怅。诗人韩偓是在回忆故国之景,在他眼中,那段回忆是十分美好的,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正因为这样,在诗人笔下,即使是落红凋残、柳絮飘飞的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雨中梨花
风雨中的梨花是寂寞可怜的。花开本来就易落,还要遭受风吹雨打,这真是美丽事物的一种悲哀。
史达祖有一首《绮罗香?咏春雨》,没有“雨”字,却句句不离春雨。张炎认为此词好在“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词的结句是:“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有些词句可以不用美丽的字眼,读者只消一读便知好,这两句就是一个典型。最后两句以回想从前甜蜜之事作结,依然不离雨景。“记当日门掩梨花”,化用李重元《忆王孙》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或刘方平《春怨》诗:“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却迥异于前人。李重元和刘方平营造出的是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借以烘托女主人公内心的悲凉与孤独之感;而本词呈现的是一幅美丽春景图,因有情人得以厮守,便无心欣赏春色,因此“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句,脱胎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李商隐所写的是美好想象,而史达祖则是对往昔的回忆。春日,梨花盛开,春雨淅淅沥沥,洒在梨花上,作者与心爱的女子欢聚在一起,剪着灯花促膝夜语,共诉衷情。这情景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显得尤为真切动人。如今,作者孤身一人,再面对潇潇春雨,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叹而已。
唐寅有词曰:“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雨是春雨,绵绵不休,无边无际,像极了一缕缕的春愁;梨花是洁白清新的,在春雨的浸淫下更显明丽之姿,梨花带雨纵然是美的,却给人一种哀情,白居易有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想必这位女子也是寂寞的,那深闭的闺门将春天的芳华都阻隔在外,她只有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大好青春与年华就这样白白地度过了。“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她的青春是一抹忧伤,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痛楚,春去秋来,往昔的赏心乐事,都成了一个个伤疤,这个青春已经被消耗殆尽,既被人遗忘,又被人耽搁。
“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意境是清美哀婉的,宋代的李重元有《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结句直接挪用唐寅诗句,却浑然天成。黄昏时,下起了春雨,一丝丝打在梨花上,重门紧闭,无人怜惜。梨花成了一个风雨中哭泣的美人,她的处境是凄凉冷清的,可无论如何,她尚有满园春色陪伴,似乎要好过门内之人。梨花满地,是破碎凋零的青春;凄风苦雨,是残酷无情的现实,对女主人公来说,这种情形是她一生的写照,哪里还忍心看下去,因此,她只有深闭门户,不再见人,任窗外的姹紫嫣红付诸流年。
与之类似的也有唐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梨花满地不开门”句,以景收束全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暮春时节,梨花落了满地,似铺了一层的积雪。宫门紧闭,落花无人清扫,更显寂寥。于是,这淡白的梨花不仅是宫人逝去的青春,还是她落寞破碎的心灵。屋内人独泣,屋外花满地,两两相映,真是泣人泪下。这句既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的寂寞处境起陪了衬作用。从色彩的点染看,结句洁白耀眼的满地梨花为全诗暗淡的底色增添了一抹亮色,反衬之下,从而更加重伤春之情。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是辛弃疾所作词《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中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既然现实如此令人伤怀,不如在梦境中获取一丝慰藉。一梦醒来,愁绪似乎远去,谁知它躲在了梨花风雨之中。梨花是美丽高洁的花,却总是承受风雨的摧残,那一片片凋落的梨花分明承载了许多愁苦。这两句是说,作者的“许多愁”看似已经远去,当他看到风雨中的梨花时,又禁不住发愁;也可以说,那风雨中的梨花带着许多愁苦,正如词人自己一样处于凄凉的环境中。诗人借梨花的处境,表达自己坚贞高洁的胸怀,同时也抒发了命途坎坷的感慨及壮志未酬的悲叹。
送别时本来就令人伤感,再逢上风雨中的梨花,更增加了离愁别绪。“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出自宋?吴大有的《点绛唇?送李琴泉》。这两句渲染了一种感伤、清冷的氛围,渲染出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无限愁思。“漠漠萧萧”形容低云密布、风雨呼啸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十分压抑暗淡的氛围;“香冻”即香凝,梨花香因春寒而凝滞;“梨花雨”是梨花开时所下的春雨,点明了时令,给全词笼上了一层寒意。梨花初开,春寒料峭,雨漠漠,风萧萧,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词人送别好友李琴泉。李琴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资料无详细记载,但是从词人本人的身世可以略知一二。作者本为南宋末年的太学生,本来有机会报效国家,救国救民,可惜个人的满腔热血惨遭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词人是爱国人士,宋亡之后,再也未曾出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词人如此,其好友李琴泉必定也非俗人,两人志同道合,同为国事而奋斗,如今国家败亡,好友们也相互各奔天涯。
月下梨花
梨花是清雅洁白的,月光也是皎洁朦胧的,月下的梨花总是可爱迷人的,它往往参与了情人间的一段美好往事。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时间已经到了黄昏,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柳阴里传来阵阵鸦鹊的叫声,在这样的情景下,作者忆起了一段美好的往事。“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人是“那人”,事是“折梨花”,十分简单的动作,却造就了一个绝美的境界。“那人”定是作者思念的人,关于她的.外貌,作者只字不提,只一个“折梨花”的动作,便惹人浮想联翩。她一定是一个梨花般清丽脱俗的女子,她爱梨花,要折来一枝送给心上人。梨花是纯洁无暇的,是素净淡雅的,代表着她的那份最纯洁真挚的感情。那个场景是在“花前月下”,朦胧的月色笼着清雅的梨花,梨花映着女子美丽的面容,虽不是“人面桃花”的美艳,却让人见之不忘,一生牵挂。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那是一个“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王实甫《西厢记》)的场景,月色是溶溶淡淡的,充满柔情蜜意,倾泻在有情人的身上;梨花满树,月光下愈加洁白耀眼,花影在地上轻微地摇曳,时不时还有落花飞下,好似天上飞雪,这月下飘雪的情景真让人难忘。更难忘的是你我在花边的廊庑下约会,共赏月色与梨花。只是,此时你我天涯阻隔,我只有借梦重回旧地,找到你,把春衫上的泪痕指与你看,那是我对你无时无刻不在的思念。这几句是全词的精绝之笔。作者以淡月、梨花、梦三个极为朦胧诗意而又轻柔缠绵的意象,创设出一个十分美妙的意境。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这是三更的月,而三更是人熟睡之时,只有深夜未眠之人才能看见。因此,仅“三更月”三字,就为全词奠定了悲愁的基调。三更月是极为静谧的,又是十分冷清的,它“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是洁白似雪的,而这种白有意无意中透露出一种清寒,对于深夜未免之人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闺中少妇,见此情景,简直要悲痛欲绝了。她于是又想到了杜鹃啼血的传说,那是鲜红的杜鹃花,与眼前洁白的梨花相对,令人目眩,十分悲怆。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故乡的梨花淳朴可人,没有富贵之姿,但在饱经世事风霜的作者看来,却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想必此时,故乡的梨花开满了一树,与之相伴的还有满溪的月光,梨花与月相遇,多少美妙的情事都可以生发出来,多少温馨的回忆被召唤回来!作者言梨花只有“一树”,月光只有一“溪”,运笔极为空灵,使得意境十分清幽高雅,超凡脱俗。这句不仅具有绘画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奏,具有一种回肠荡气之美,对诗情的表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出奇,它不但在写月的同时带出溪水,而且把缥缈虚幻的月光写得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故乡的梨花、月光、溪水纵然很美,也只能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了。今夜的家乡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他的美不知属于何人,反正已不属于“我”。结句点出自己苦涩的心情,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就这样分离了,此时梨花落了满地,枝上已经没有了残留的花瓣,回望天边时,月亮正西沉。纳兰词中梨花是经常出现的意象,那种清冷、那种惊艳都可以通过梨花传达。结句以满地梨花和西沉之月营造出一种清寒的意境,为离情增添了几分惆怅。这一句似乎脱胎于宋梅尧臣的“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之句,纳兰于清丽疏淡之处,又增添了一种月色朦胧之感。月是迷离的,梨花是惨淡的,情感是凄迷的,或许这就是“满眼春风百事非”吧。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开篇便引出月与梨花这两个对象。月是在水晶帘外的,是娟娟可爱的,梨花是洁白耀眼的,像一层层枝上积雪。“水晶帘”给人的感觉是晶莹透亮的,月光更是明亮皎洁的,在加上雪一样的梨花,整个画面就显得十分明亮。这种情况下的梨花是不显眼的,它的亮色完全被月光融化了,以至于“花月两模糊”,远远望去,一树的梨花好像是凝结起来的月光。这是月色明媚下的梨花,等到无月之夜,梨花就堪称“花容月貌”,独占春色了。
似雪非雪
诗词中的梨花总是和雪同时出现,不是说梨花迎着春雪绽放,而是因为梨花的白净像极了雪花,而雪又是严寒凄冷的象征,因此,梨花总是带有一种欲罢不能的伤感。更多有关梨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出自王雱的《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作者拈出春日两种常见的花:海棠与梨花。海棠与梨花都不是开得早的花,然而当海棠花还未凋谢的时候,梨花便如雪一样纷纷下落了,由此可知,春天转眼间就过了一半。这里的“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海棠落时如点点红雨,梨花落时则如飘扬的雪花,因此用“雨”、“雪”形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海棠还未经过雨的滋润,而梨花已经开了满树,像雪一样。花落代表的是春天的消逝,是时间的流逝,目睹这种场景,作者的愁绪更加浓重。那一段值得追怀的往事,无法重演,作者只能任相思游走,走在佳人的阁楼上,还有那丁香、豆蔻的枝头。
苏轼的《东栏梨花》直接称梨花为雪:“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作者当时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政治上受尽打击。当他看到素淡的梨花时,忍不住借以抒发人生感慨。梨花与雪有相同的神韵,作者称一树梨花为“一株雪”,突出梨花洁白无瑕的特点。在咏梨花时,诗人以满城飞絮来衬托梨花,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惆怅”是作者的情感,言作者惆怅地站在东栏旁,看着满树的梨花,一阵风来,落花纷纷,诗人也成了“一株雪”。因此,这句将咏物与自咏结合起来,以梨花的洁白衬托自身高风亮节,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之品行。“人生看得几清明”句借景抒情,并从侧面烘托梨花的“清明”,充满悲凉之气。人生一世,倏忽而已,世俗纷繁,有多少人多少次能看得明朗,还能看得几回清明。这两句化用了唐代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句,杜牧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则是抒发对人生短促的慨叹。
梨花谢
“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春雨过后,微风习习,绿树繁茂,已是暮春时节。女主人公独居春闺之中,敏锐地感受到春天已悄然离去,心中不禁有阵阵寒意。“夜来能有几多寒”,一个人的夜晚是难以捱过的,特别是在寒气侵人的春夜。这个“寒”字,既是外界环境给人感觉,又是人物心底由伤春而起的凄凉之情。“已瘦了、梨花一半”,梨花枝上,花朵渐渐稀少,已经落了一半。这句写的是梨花凋谢的景象,写景哀而不伤,非常清丽。词人用一“瘦”字来形容梨花渐稀的现象,十分贴切形象,和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梨花之“瘦”来暗写闺中女子之憔悴,同时也表现出女子青春不再的感伤。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梨花在清明前后开放,晏殊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之句,说明梨花开得是比较晚的。如今开得较晚的梨花又谢了,那么久了,为何你归期还未定?这两句是闺中人的责问,表现了她的思归心切。从梅花到桃花再到梨花,这是物候的变化,是时光的流逝。女主人公从最初的期待到最后的失望,都从这组花的开落中表现出来。俗话说,等你等得花儿都谢了。而词中的女子,看到了三种花儿的零落,其中的感伤及嗔怪汇成了一句“何事归期无定准”,足见情之浓,爱之深。
梨花美人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这两句写的是美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景。二人分别是应该是绿荫满地,榴花通红的夏季,那时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还下起了濛濛细雨。既然分别已是必然,就让我再为你唱一曲离歌吧。“柳叶随歌皱”,她的柳叶眉随着歌声而紧蹙,歌声有多悲伤,她的眉间就有多少悲伤;“梨花与泪倾”,她止不住留下两行清泪,颗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白净的面容上,真如雨中的梨花,那么哀伤,那么素洁美丽。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心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
元稹的悼亡诗,最为感人的不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及“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句,一句句如泣如诉,哀痛欲绝,其忠贞不渝之情,一读便可体会。“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诗以百花齐放起兴,并以梨花与之对比,表达作者对梨花有着特殊的感情。梨花洁白无瑕,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醉人的芳香,它不慕繁华,只静悄悄地绽放在枝头。在作者眼中,妻子就像那清雅的梨花,她皮肤洁白如玉,不仅端庄贤淑、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她出身富贵,却不慕虚荣,甘愿与诗人共度贫苦的生活。因此,作者眼中的百花是“寻常”的,他中意的是质朴的梨花。诗人折梨花赠与妻子,不仅是对妻子的赞美,更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感动。
丘处机在历史上除了是一位有名的道者外,还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文学家。群芳之中,丘处机最喜爱梨花,并写有很多关于梨花的诗词,《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便是丘处机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这几句是对梨花的描写,引用了典故“姑射真人”。“姑射真人”,又称姑射神人,原指姑叶山的得道真人,后来泛指美丽的女子,《庄子?逍遥游》里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之句。丘处机本人就是一个得道的高人,在他看来,道法应该是他用一生所追求的至理,姑射真人又是他所极为崇敬的人,所以用姑射道人来形容梨花,说明了丘处机对于梨花极为喜爱。“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是对梨花品质和气质的描写,更是强烈的溢美之词。梨花这位“神人”,形象既美,连气度修养也已经达到神化难测的境界,作者高度赞扬了梨花的冰清玉洁与静若处子的仙姿,爱花之心,可见一斑。作者写梨花,同时也暗写自己,梨花清高绝俗、不与群芳同伍,世俗之人不能欣赏,就好像世人对作者的清高傲骨未能赏识一样,令人感到一种莫大的悲哀。更多有关梨花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梨花在古代是不被重视的花,引起素淡之色,被人当作不吉利的象征。可诗人们多情善感,不拘泥于世俗,对梨花有着特殊的感情。丘为认为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以梨花的洁白象征自身清廉的品德,以梨花飞于玉阶来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仲殊则认为梨花是春的所在,“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这真是一个奇特而又富有哲理的发现。张炎认为梨花是冷酷的,“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它冷眼旁观,看尽了作者雨中的狼狈相。不仅如此,它似乎还在责怪作者不思故土,却苦恋他乡山水花木。总之,梨花是美丽高洁的,在万紫千红的花儿中,它是一抹清雅的风景。
引导语:《红楼梦》不仅是四大名著之一,也可以说是一部诗集了,里面有许多的诗词曲赋,那么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咏白海棠诗。
贾探春诗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诗词鉴赏】
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诗。
作这类律诗约束很多,要讲究平仄,要押韵,要对仗等等。平仄和韵,必须严格遵守“平水韵”的规定,不能用错。“平水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上平和下平),每声有若干韵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诗通常要押平声韵,更严格的还要限韵,即指定押某几个字的韵。咏白海棠诗即限定必须用“十三元”部中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作韵脚。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曹雪芹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探春这首诗也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薛宝钗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诗词鉴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贾宝玉诗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诗词鉴赏】
社长李纨评这首诗说:“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顰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我们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其他人的诗亦与此同。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词鉴赏】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史湘云诗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诗词鉴赏】
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虽然我们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当然情节不会雷同。
细细琢磨,可知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这些诗用了苦心,读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为这些诗既要咏物,又要加进寓意,两面都要兼顾,诗意就要朦胧些,不会丁是丁、卯是卯那样确定,所以我们理解时也不可太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