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古代授官称谓
征: 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 招聘授官。
选: 量才授官。
荐: 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 选拔。
点: 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 任命。
补: 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 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 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 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 常指兼任。
摄: 兼理,尤指暂兼。
守: 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 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 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 同“判”
权: 暂代官职。
假: 同“摄”。
署: 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 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
度起算,每15度为一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综观节气同天文、气象和农时的关系──
反映四季变化的有8个: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
小寒 1月5日或6日────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最冷时节
立春 2月3日或4日────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开始
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或6日────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
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 7月6日或7日────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 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 8月22日或23日───“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 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 10月7日或8日 ───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开始降霜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开始降雪
大雪 12月6日或7日 ───降雪较大
冬至 12月21日或22日 ──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
古代对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
荷花-四年级作文1
初夏,微风拂过碧绿的池水泛起粼粼的微波,青翠的荷叶摇曳着腰肢,此起彼伏的禅鸣声越发喧闹。出水的芙蓉刚刚露出一角,早有蜻蜓立在这之上了。小小的蜻蜓在初夏之时,便能欣赏荷花而我们又是否懂得欣赏它呢?
当你置身于荒山野岭之中的时候,你的眼里是否只有穷山恶水?当你走在秋天画卷中的时候,你的眼里是否只有落叶飘零?当你在竞争中败给对手的时候,你的眼里是否只有灰心丧气?
如果答案是“是”,那么只能证明你还不会欣赏。
欣赏是进入心灵阳光,是融化坚冰的暖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学会欣赏,就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理解欣赏,就不会以己之言堵他人之口;懂得欣赏,就不会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
林肯懂得欣赏。在南北战争时期,林肯依然在一片反对声中任命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司令。格兰特上任后,凭着一身义胆与智慧,运筹帷幄,迅速扭转了政府军被动的困境,使南方叛军最终溃败。这个在酒里暴醉,在做士兵时就因酗酒被开除的格兰特,成了美国内战中北方起死回生的关键人物,最终使所有蔑视被击碎,这也间接证明了林肯的欣赏眼光。
屠格涅夫懂得欣赏。在打猎时,屠格涅夫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随手翻了几页,便一篇小说吸引,作者是个无名小辈,而屠格涅夫却对其十分欣赏。四处打听作者,最终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了对作者欣赏与肯定。正是这份欣赏点燃了作者的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成为誉享世界的大文豪,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因为嫉贤妒能,不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人。以至于杀掉杨修等人,失去一帮谋士。试想,如果曹操能以宽容之心欣赏之态对待谋士大臣,不就能避免杨修被杀的千古悲剧吗?在后来的半夜中不就多了许多得力助手吗?
当然欣赏不仅仅体现在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欣赏春花秋月,小桥流水;可以欣赏艰难险阻,坎坷波折;可以欣赏哲学思想,道理典故。无论如何,欣赏是做人的必修课。让我们做有慧眼的人,蜻蜓欣赏自己钟爱的那朵“荷花”吧!
荷花-四年级作文2
夏天将至未至,小荷就迫不及待了。
初初钻出池塘面,卷着荷叶俏着,红的,一场夏雨,不一会儿,绿了。
这十亩荷塘是三叔种的。三叔是村里最早一批考上大学的,毕业后在外省工作,三年没回家过中秋,连大年夜也不见踪影。这如今返乡,就不走了,还种上了荷花。村里老妇短不了嚼舌根,说三叔外头惹了事,欠了债了,回来避风头。我渐渐地,也不拿正眼瞧他了。
再见到三叔是在他的方塘里打水漂。我怎么也不能“双漂”,沮丧得很。蹲在塘边,一抬眼,望见三叔。呵,整个地脱胎换骨,斜刘海绞成了精神板寸,新西服换上了棉衫短裤;白白净净的一张脸硬晒成了包拯他二哥??“妮子啊,不兴在这里玩水漂,荷花没长成,容易折,下回三叔带你去后湖打,包你炮炮双响!”三叔拾掇起皮衣裤,抬脚下了池塘。巡视荷花长势,才惊觉,天气慢慢闷热起了,过两天罢,这十亩方塘定将热闹起来了。荷花打苞了。
不其然,放学回家路就闻着香味了。我暗暗想,这是白荷花。为什么呢?白荷花长藕,花香甜润,红荷花才结莲子,好像莲心的苦涩都承袭于花香。清苦,跟妖艳红衣当真绝配。世间哪位佳人不妖娆?哪份妖娆不清高?午饭没吃,奔到荷塘,白荷!三叔顶着正午的阳光,颧骨晒得黑红黑红发亮,见我一来“扑通”下了水,摘下一朵白荷,擎着,笑着。那一片荷花呀!羊脂玉的纯净,萦绕的恬静就是把《说文解字》里所有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过来,都写不出那份温润。“啪”,祖父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放学回家不吃饭,跑来闹你三叔,回家等你爸收拾你。”我捂着晕昏昏的脑袋,接过三叔递来的荷花,欢欢喜喜地坐一旁数花瓣去了。
祖父抬眼打量了一眼:“三小子,你今年年成不错了呀。”三叔红着脸,搓着手:“大伯见笑了,小时候皮上天,钻到荷花荡不出来,淤泥深浅摸得门儿清,如今派上用场了。”
再后来,我就听不大懂了。原话大概是说城里水深,三叔这农村娃扎不了根,只有这十亩方塘才是最适合他的天地。荷花种得深了,荷叶都钻不出水面,更别说开花结藕了。我盘腿坐着,晃晃悠悠地,闻荷花香气闻醉了。我被祖父像小鸡子一样拎起来,卷起几片荷叶。“回家做粉蒸肉。”这是村里的传统。粉蒸肉下先垫荷叶后垫藕,最不济的垫芋头。
我被扛在祖父肩头,向三叔挥着手里的荷花,想着家里去年一罐桂花蜜,等着三叔塘里十亩白荷藕。
荷花-四年级作文3
虽然家住济南,但因为自己的心情太过于平静,非常少走进济南的山,非常少亲近济南的泉,也非常少去感受湖里的云烟。近日,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忽然想风庸附雅,也去荷塘边走一走,看一看。于是,在立秋的那天,我走进了多年未曾谋面的大明湖。
“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走进大明湖,澄碧的水波荡漾着亭榭楼台,拂疏的花木清幽了幽径回廊,沿湖的垂柳摇曳着曲桥流水,荡波的小舟划破了佛山倒影,跳波的鱼儿跃起了海佑的神秘,掠水的鸢鸟飞出了名士的传奇。
那白如雪、红似霞的十顷荷花,穿越了秦汉的明月,依然“出淤泥而不染”,飞掠了六朝的时光,依旧“濯清涟而不妖”;她栉唐时风依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沐宋时雨依旧“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她承恩于风流皇帝的扇面之上,争渡于文人骚客的重重青盖之下,跃然于丹青妙手的水墨之中,演绎了生命的情愫,洋溢了华彩的诗章,滋润了每一颗钟爱清荷的心灵。
我没来得及亲近岸边的绿柳,也没在遐园里停留,径直穿过杨柳垂荫的铁翁祠,解下游船的缆绳,跳上泛湖的小舟,拔开缕缕柳丝,划向了荷丛深处。
清波翠盖的湖面上,满是田田的叶子,叶子高低层叠,大小不同,有的出水非常高,如娇阳下撑起的绿色遮阳伞;有的出水非常低,湖面上漂浮着的大大小小的玉盘;有的欲展还卷,犹如含羞的少女半遮着容颜;有的迎风招展,宛似临风的少男在不经意间挺直了腰板……在层层叠翠的叶子中间,一朵朵荷花挺立着粉色的嫣然:有的如出浴的红粉佳人,羞羞答答地躲在叶子的后面;有的调皮地歪着小脑袋,半露着妩媚的小脸,似乎在同我一道欣赏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一阵风儿吹过,但见绿叶迎风弄资,红荷穿破碧波,那吐艳的花瓣,弹出了嫩黄的蕊丝儿,仿佛在吐露着荷的语言,荷的芬芳,还有荷的清丽,荷的纯朴,荷的高洁,给人一种灵性的豁然。
我拔开缥缈的轻烟,泛舟于绿荷深处,那掠水的鸢鸟,忽隐忽现,划破了寂静的湖面;那穿梭的鱼儿,清闲散淡,嬉戏于玉立的清荷之边;那错落的荷叶,碧绿如染,扶摇在浩渺的湖波之上,招展着“掉拂荷珠碎却圆”的轻灵雅淡。映日的荷花,映衬着湖畔的绿柳,与佛山倒影一起,勾勒着一城的美景。
我采撷一只白荷,“惊起一滩鸥鹭”,采撷一只红荷,“紫荷香里听泉声”,在浓郁的荷香气息中,物我两忘,与碧水清荷融为了一体。
荷花-四年级作文4
池塘里的荷叶好多呀!数也数不过来,它们你靠着我,我挨着你。让我想起了我背过的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那一片片荷叶绿油油的,它特别大,大的像一把把伞,假如遇到了雨天,我还可以拿它当雨伞呢。
清晨,荷叶上有很多透明的小露珠,像一颗颗珍珠,它们还在荷叶上动来动去的,可好玩了。
荷叶可以泡茶喝,还可以减肥呢。
它的茎笔直笔直的,但是它上面有许多小疙瘩,摸起来很粗糙。
从荷叶的中间冒出了许多荷花,荷花有白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美丽极了。它们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张开了两三片花瓣,还有的花全开了,露出了笑脸。我仔细一看,发现花的中间有一个黄色的花蕊,发出阵阵的香味,令人陶醉。
这时候,蜻蜓飞来了,对荷花说:“你的味道好香啊!”蝴蝶飞来了,它对荷花说:“你真美啊,你都比我美。”小鱼都游来了,呆在荷叶的下面嬉戏,仿佛在说:“我待在这里好舒服呀!”这不正是“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吗?
荷花-四年级作文5
第一声蝉鸣叨扰了春莺歌燕舞的氛围,第一阵夏风扫净了春剩余的寒意,夏,在荷花中翩翩绽开了。
说实话,荷花这花我还没好好看过,只在公园里看过一次,可又是夏末,然我没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到了去年夏天,我总算是如愿了。
到荷塘,只看见荷叶挤挤挨挨地站满了一池。最吓人的是那绿色了,怎么形容呢,翠绿浅了,墨绿深了,碧绿好像有一点接近了,但还少了一种蓬勃的力量。对嘛!蓬勃,蓬勃的绿色呀!就是那种能够让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它是有生命的,决不是那种电子合成的绿色呀!当这种蓬勃的绿色占满了我眼睛里的空地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套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真个儿是形容地连个缝儿也没了!”夏在荷叶的脉络里延伸着,也染上了荷叶的绿色。
相对于荷叶,荷花就清冷得多了。清冷是清冷了,却没有了“遗世而独立”的气韵了,为什么呀?因为有荷叶这帮热热闹闹的陪衬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看到白莲,毫无疑问是前半句了。白色,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温婉的女子,就像现在她盈盈的站在夏水中,低眉含蓄地笑着,从她明若秋水的眼瞳里,我好像看到了她还是一颗种子时,那深埋在淤泥之下的根,而心高气傲的她怎甘如此,于是她开始蓄积力量了,终于,她冲破了那层掩盖她才华的泥土,努力地成长着,终于成为她想象中的样子,完美的样子。
“濯清莲而不妖”,大概就是红荷花了。我一直都很大众化的认为红色很俗,而今天,看到红荷花了,我甚至都忘记了这是红色啊,红色这种颜色最初美好的本质在红荷花身上完美的体现出来:真诚、赤热与中国人最看重的喜庆。红莲乃是一位女子,只是不似白莲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她好像是一位红尘女子了。她的红,给人以一种清雅的意味。说矛盾一点,是妖娆的清雅了。她会不会是薛涛的化身呢?那位娥眉婉转,性格有些泼辣的唐朝女子?这么说来,这红莲却很有才情了?是呀,不然谁能想出这么一幅“风吹莲动”的倾世画面来?
荷花翩翩,她们盈盈而立,是温婉的女子;她们妖娆不失清雅,是食人间烟火的红尘女子。
夏,在荷花中翩翩绽开了。
荷花-四年级作文6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位老师让我念念不忘。她叫袁桂华,大约有五六十岁了吧,却不怎样显老,一对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梁下一张小巧的嘴为她构造了一张很漂亮的脸,她待人很好很亲切,对学生一视同仁,哪怕是班上最差的学生。
其实我跟她的交往并不频繁,甚至连谈话、扯闲也没有几次。可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老师十分爱花,在她家的阳台、楼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我也去“欣赏”过一次。
有一次,我去袁老师那里玩,看见她最喜爱的那盆小叶荷花不知什么原因枯萎了,枯黄的荷叶耷拉着,一只小蜻蜓趴在上方一动不动。我家也有两盆小叶荷花,那是我的爸爸从广东带回来的,是我的爸爸的最爱,他每一天都趴在阳台上赏花。当我得知袁老师的爱花是因为近段时光来为了帮我们补习功课无暇照顾才枯萎后,我便在心中燃起了渴望的火球——把我的爸爸的小叶荷花送一盆给袁老师。
可是,小叶荷花那可是我的爸爸的最爱啊,行吗?我偷偷来到阳台边,在小叶荷花前来回的踱步,最后最后做出了平生最大的决定,抱走了我的爸爸的一盆小叶荷花。在去老师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该怎样跟老师说呢?要是她不要怎样办?”不知不觉已来到了袁老师的家门口,思考再三后,我举起右手,胆怯的敲了几下门。“嘎吱”!门开了,却是袁老师的丈夫。我向他讲明来意后,他让我进了门,又热情的拿出水果招待我。不一会儿,袁老师回来了,她微笑着坐在我身边。或许是因为紧张吧,我额上冷汗一个劲往外钻,“你走了那么远的路,必须很热吧!快用毛巾擦一擦把!”说着递给我一条洁白的毛巾。“多谢老师!”她哪明白我是紧张得冒汗呢!我忽然想起了那盆花,“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花,请你收下。”“哦!”老师先是一愣,然后激动地对我说:“多谢你。那么好的花它,舍得吗?”“舍得。”我认真的点了一下头。“这花你养得这么好,你必须很爱花,必须很懂荷花了?”“没有啦,我一点也不懂。”“那我给你讲讲吧!”“好啊!”袁老师于是给我讲了许多养花的大学问,我这才明白:原先花的世界也有那么多知识呀!难怪我自我以前养的花全死了呢!
心中的那份渴望我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就在我把小叶荷花的那个夏天,我小学毕业了,从此,我对老师的那一份渴望已经变成了无尽的思念,每当在阳台上看见我的爸爸那盆在风中摇曳的小叶荷花,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念叨:敬爱的袁老师,您此刻还好吗?
荷花-四年级作文7
那年夏季,我去小河边散步,我看见不远处有一朵朵荷花就像一层地毯。
我跑过去看了一下,一朵朵荷花真美丽,我顺手摘了一朵,荷花发出了淡淡的清香,而且荷花又绿又圆,美丽极了,眼前只见一只只青蛙在荷叶上跳,青蛙把荷叶当成了蹦蹦床,又蹦又跳,它们开心极了!
这里仿佛让我看见了一副荷花图。
世界上有许多花,有华贵而艳丽的牡丹花,有端庄而高雅的百合花,迎霜而傲立的梅花,香气四溢的桂花,还有小巧清秀的兰花。但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
七八月份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池塘里,在水田,到处都能看到荷花的踪影,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的荷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近看又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偶尔几片荷叶上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在滚动。微风一吹,片片荷叶随风飞舞,那露珠也一个个的`从荷叶上滑落水里不留一丝痕迹。
荷花和其它的花不一样,花和叶子不是生长在同一根茎上,而是由另外一根碧绿带小刺的茎上长出一躲朵荷花,有白的,粉的,红的……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各色花争奇斗艳。开了的花一个挨着一个,你推我挤,守护着中间的黄色花蕊,就像传说中的观音大士的莲花宝座。没有盛开的花骨朵也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层层叠叠。微风吹来荷叶随风飘舞,送来一阵阵清香,像一个个在跳舞的仙女那么优雅,那么动人。
荷花不仅能供人观赏,而且它全身都是宝,荷花和荷叶还能清热解毒,莲花和莲子还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听说荷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荷花是王母娘娘的侍女——玉姬的化身,因动了凡心,便被王母娘娘“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就化作玉肌水灵的荷花。
我们要学习荷花那高贵的品德和精神。
我爱那冰清玉洁的荷花。
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妈妈带我去观察荷花。
一片片绿油油的荷花是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荷花是青蛙的歌台,是鱼儿的凉伞,荷花就是荷叶旁长出的。
荷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姐姐,荷花看见小蜻蜓说:“小蜻蜓快到我这来休息一下吧!”上面许多的蜻蜓在飞,漂亮极了,有的全开了,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还有的是花骨朵。它有粉红色的,有洁白的。花谢后会长莲蓬,里面有小藕子,里面的芯苦苦的,水下结藕,一节一节的,又白又胖可以吃,能炒着吃,还能生着吃,我喜欢吃藕。荷叶可以泡茶喝,喝了还能减肥。
啊!池塘、荷花、荷叶、蜻蜓,这一切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啊!
荷花-四年级作文8
炎热烦闷的夏季又来临了,走在公园的池塘边,总有一股清凉的风儿吹过,它带动了柳树的垂发随风摆动起来。夏季虽然炎热,但是池塘里开满了艳丽的荷花。绿水清秀,荷叶碧绿,红白紫粉,芬芳十里,使人赏心悦目,荷塘也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在荷花盛开的荷塘边散步,清风吹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荷叶铺满池塘,圆圆的叶片,高低错落,上面的水珠滚来滚去。笔直的茎举着绽开的荷花。荷花舒展开娇嫩的花瓣,露出了粉嫩的笑脸,好似冲着你微笑。风儿掠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荷花随风摇摆,姿态婀娜,翩翩起舞。我不觉在这芬芳美景中忘了自己,吟诵起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和 “红”字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的色彩,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这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仿佛池塘被斑斓的色彩染透,整幅画面绚烂而生动。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界。
荷花,你以独有的品格和气质,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大片的荷叶,紧贴水面却从不随波逐流。亭亭玉立的荷花,低眉颔首却从不弯腰。你好似在苦难中经历了百般挫折的人,你柔弱里带着刚直,风度高雅,秀丽端庄,这就是荷花美之所在。
现在,我再次回忆起小时候在公园里见到荷花的情景,我真想用一首抒情的诗句,来形容我看到的美景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也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读过这首诗后,我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一幅曼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是我在荷花池边陶醉了。
一岁一枯荣的只是荷的枝叶,永远不死的是荷的精神。我想人应具有荷花品格: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默默地延续着自己的根本。我们要学习荷花的品质,像荷花一样冷静执着,顽强不屈。
荷花-四年级作文9
记得20xx年的那个冬天,外婆家的附近新修了一个荷花池,得知这个消息后,从未见过荷花的我兴冲冲地跑到母亲面前,央求她带我去看,母亲同意了。下午,我同母亲乘车来到外婆家,激动的我一下车便直奔荷花池。当我气喘吁吁地来到荷花池前,竟发现池里只有几片嫩绿的荷叶,而没有那我所梦寐以求的荷花。我的心情落到了低谷,一往了解我心思的母亲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说:“别伤心,看,荷花的种子正在池底发芽。”我不禁向池底看去,见到的却是那令我讨厌的淤泥,我想:我所期盼的荷花,竟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的,开出来的花肯定是黑乎乎的,况且,这池底的东西这么恶心,恐怕什么也长不出来吧!我开始对荷花厌恶起来,这样的花朵根本就是“破坏环境”。我皱了皱眉头,连忙从荷花池旁跑开了,朝外婆家走去。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我又来到外婆家,路过荷花池,看见池里依旧没有荷花。我走了过去,伸出手指了指池底,说:“淤泥里是长不出美丽的花的,荷花啊荷花,像你这种一开花就无芬芳的,真是令人讨厌。”我摇摇头,走开了。初夏,我在外婆家打算度过假期。这天,外出散步的我不经意间看到了荷花里冒出了几个白白的小东西。我小跑到池边,大吃一惊,池里竟长出了洁白的花苞,虽然还没开花,但我能闻到那股淡淡的清香。
我对荷花产生了好感,每天都去荷花池,那花苞似乎知道我的渴望,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一日清晨,我起床后,洗漱完毕,便冲了出去。来到荷花池边,我大叫一声“哇!”池里的荷花已经开放了,有白的,也有粉的,还有蜻蜓在飞舞。我站在池边,吸了一口气,满是荷花的清香。看着那洁白与淡粉色的荷花,我不觉想起了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啊,那本来埋在淤泥中的种子,却开出了如此纯净洁白的花朵。更值得思考的,是荷花那美丽的生命,即便埋藏在黑黑的淤泥中,它也要开出美丽的花儿,我想,这就是它的心声吧!一阵轻风袭来,带着荷花的清香,我陶醉在了这片洁白美丽的荷花中。这就是外婆附近的池塘,一个再也不敢让我讨厌的池塘!
荷花-四年级作文10
我是一直喜欢莲的,但又说不清到底喜欢她什么。是喜欢她的淡淡清香?是喜欢它的淡淡粉红?是喜欢她的亭亭玉立?还是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还是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对于莲,我的感情则是一成不变的。莲在我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清代文学家翟灏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啊!就是这样,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
每每想起这个问题,我的头就发胀,也会更加的不知所措。回忆的匣子会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因对个别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错了才知道错,走不通了才想起回头。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们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太过溺爱;爱生活,这人之常情,但应该是个公正的裁判。
荷花-四年级作文11
我的家乡潘家湾镇官垱村是江南一个鱼米之乡,那里除了种植水稻,养殖鱼、虾外,还盛产香莲。
在家乡,有句谚语:年年有个三月三,蛇出洞来藕出簪。在农历三月初,往香莲池塘里看,只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仲夏之际,站在池塘岸边举目望去,满眼的碧绿铺天盖地,那荷叶碧绿可爱,犹如一把把圆伞撑开在水面上,又似一个个碧玉盘托在水面,微风过处,一波波的绿浪翻滚而来,茎秆托着花朵挺立于水面,在风中快乐地摇曳着,点点粉白点缀域碧绿中,空气中流淌着荷花的幽香,说不出的一种赏心悦目。随着气温的升高,这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爱好垂钓的男士们已经找好了位置,拿出携带的渔具,拉开架势开始了他们的垂钓比赛。女人大多对垂钓不感兴趣,但也不能无聊地闲坐着,便用小筏子到荷花深处游历一番。这虽然是池塘,但水也并不浅。我们选择了一处水位较浅的荷花池上了木筏,熟练地划动木浆,小心翼翼地在密不透风的莲叶间缓缓划行。我们各自摘了一片硕大的荷叶倒扣在头上,权当阳伞,细细地欣赏着那些娇艳盛开的、含苞待放的、已经开过变成莲蓬的花们。一首宋代诗人赞美荷花的诗浮现在
脑海:“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晴一晌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置身在这荷花的世界里,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习习凉风夹带着荷花的清香阵阵袭来,吹散了一身的热气和烦躁,一种不可名状的惬意感弥漫全身。这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浓绿的莲、粉白的花,溢满了双眼,真的是既养眼,又养心、养神啊。
荷花不仅美丽,散发清香,它的莲蓬和莲藕还可以吃。最可贵的是出污泥而不染。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保持正直,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
荷花-四年级作文12
“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你一览荷塘美景时,这首诗便会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里。
走进七月,人们仿佛才真正到了炎热的夏季,骄阳似火,让人难熬。而荷花,就在这火炉似的七月中,悄悄开放。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池塘边,欣赏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我们来到了池塘边,这里的荷花,有的多得像天上的群星,有的少得像沙漠里的绿洲。在荷花最茂盛的地方,那里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还是个花骨朵,脸“涨”得通红,仿佛是个害羞的小妹妹,正用双手捂着自己那红通通的脸颊;有的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颜色白里透红,花瓣上还挂着露珠,看上去像刚出生的奶娃娃;有的已经展开了全部的花瓣,长在绿油油的荷叶上,远远望去,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一身粉红色的长裙,在绿草地上跳着优美的舞蹈。
荷叶又大又圆,绿莹莹的,像一块碧绿色的翡翠盘;又像把插在水中的大伞,一片接着一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的湖水与纯洁的荷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不能完成的“水墨画”。
白云悠悠,小鸟歌唱,我仿佛是池塘中的一条鲤鱼,在一把把荷叶伞下,嬉戏玩耍。
荷花的一身都是宝,花很好看。叶很大,像草帽。根是藕,可以食用。花谢后,就成了荷花莲子。
荷花莲子,半圆形,下面长着一根粗粗的“尾巴”,上面是果实,果实大约有15——25颗,从上面看,果实只把尾巴露在外面,头却藏在里面,把莲蓬剥开,里面像子弹一样,长度一厘米差不多的果实出现在你的眼前,果实的皮是青色的,摸起来十分光滑,剥的时候要从两边的顶端剥,剥开之后,里面白嫩嫩的就像婴儿的皮肤,随时都要滴出水来一样,剥了皮,还要剥出这外面一层薄薄的模,这样才可以让荷花莲子的味道更好,剥掉了模之后,果实就变成了淡黄色。最后,还要把果实分成两瓣,拿出里面黑色的心,放在另一箱里,因为这黑色的心做成药之后,可以清凉解毒。而另一边,荷花莲子的果实也就完全剥好了。剥好的果实生吃的话咬起来很脆,十分甘甜,如果煮熟了,咬起来就酥酥软软,又香又甜。
成熟的荷花莲子还有很大功能呢!它可以让人睡好觉,有给人清凉解毒的功效,对于那些患有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心慌的人会有很大帮助。在餐桌之上,总能看见荷花莲子的果实与其他菜一起煲成八宝粥,味道极佳,成为了一道人见人夸的美食。
荷花莲子既好吃,又有很大很大的功能,大家一定要多吃啊!
荷花-四年级作文13
当东边的云彩染上一抹淡淡的红,金色的阳光穿过云层,慵懒地将第一缕光亮轻轻地洒在那长满荷花荷叶的池面……
梧桐公园里,一大片一大片墨绿色荷叶宛如水中化开的淡淡墨痕,随着微风轻轻颤动,一片片荷叶连接在一起,仿佛在水面上铺开了一幅巨幅画卷。而这画卷上,绣着无数形态各异,大大小小的荷花,它们紧紧挨在一起,星罗棋布地充斥着整个池塘。
一阵阵微风徐徐吹过,荷叶上晶莹透亮的水珠如一个个顽童,俏皮地翻了几个跟斗,而后,坐滑梯似的,快速滚到了叶沿边,荷叶不禁一颤,另一端玩跷跷板似的翘得老高,那颗露珠“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轻轻地跃进那一池碧水,“嘀”,一阵短促而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荷叶上只留下一道深深的水痕。空气中仿佛有些潮湿,却透着荷花独特的淡淡的气息,轻轻合上眼,深深吸一口这沁人心脾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中。不时,几只翅膀呈淡红色的蜻蜓悄悄在水面徘徊,时而用尾巴轻轻点点水面,时而轻轻落在含苞欲放的荷花花瓣上,好一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荷叶绿绿的,与它上面那一朵朵白色、粉色的荷花交相辉映,更衬托出它超凡脱俗的素雅。荷花的梗笔直笔直的,上面长满了细细尖尖的小刺儿,梗上面便是那动人的荷花——他们有的含苞欲放,小姑娘般用手掩住了脸;有的正开得动人,花瓣像小姑娘裙摆似的,绽开漂亮的弧度,露出了金黄的花蕾和嫩黄的小莲蓬;有的才刚展开两三片花瓣,好似观音正正襟危坐地坐在她的莲花垫上。
望着这一大片冰清玉洁的荷花,情不自禁地,便让人想起“出淤泥而不染”,这赞美荷花的句子。在如今淤泥一般复杂浑浊的社会中,能真正做到荷花那样不被外界影响干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如今有些人,往往随波逐流,一味地受外界干扰,不知不觉中。身心都蒙上了一层灰……而荷花,尽管身处肮脏黑暗的淤泥,但心里却无时不刻向往着光明,向往着上面明媚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同样,为什么荷花可以做到的我们却无法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怀着一颗健康的心迎接短暂黑暗之后的光明?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 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心,都应该像荷花那样,尽管身在险境,但时刻向往这美好的明天,不是吗?
荷花-四年级作文14
我,本是一朵自由自在的荷花。我生长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我喜欢夏天,也喜欢雨天。在夏天,我可以自由的伸展躯体;而在雨天,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份。
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晨曦照耀着我的眼睛。我伸了个懒腰,打算在这新的一天中更好的绽放自己。此时,旁边的牵牛花已经绽开了笑颜。我深深吸进一口气,心想这也许有助于我的身体。不想,却闻到一股清香,这香味像一壶清澈的水,流进我的心中,让我的心豁然开朗。但我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味道,这是——荷花的香味。这时树丛中传来人类的说,后来从里面走出两个人。我的心吓得瑟瑟发抖。只见他们怀中抱着一堆荷花呢!突然,其中一个人发现了我,拿到鼻边嗅嗅,轻轻说道:“真香呀!”便想把我摘下来。要是我会动,此时的我一定疯狂的摇动身子;要是我会说话,此时的我也一定大喊“救命!救命!”可惜人类听不见。当我被抱走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身边的同伴还在恐惧的颤抖,其它的便全都忘记了。
醒来时,我到了一处到处长满荷花的地方。这里是美丽的荷花园,清新的花香四处飘逸。我低头一看,呀!简陋的小池塘换成了精美的青花瓷缸。不知什么时候,人像河流一样涌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紧张得我身体中的空气都被挤了出来。这时一个小男孩来到缸前,欲伸手过来说道:“荷花呀荷花真漂亮,摘朵花儿头上戴!”便一把抓住了旁边的花儿。只见那花儿痛苦的扭曲了脸,一下子似乎蔫了不少。我心中也悲痛的想,人类,我们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吗?竟然要这么折磨我们?
又来了一位摄影大叔。大叔朝我们飘飘洒洒的喷上了一阵白雾。啊,真难受。白雾似乎将我的全身束缚了,像一层黏乎乎的胶水甩也甩不掉!啊,真难受!忽然白光一闪,啊,是闪光灯,真讨厌!我可受不了这种罪,我们不是任你们摆弄的人偶,我可真不争气,居然又气昏了过去。
醒来时人流已无,然而,缸里又少掉几枝荷花,我的心在抽动,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惋惜。如果没有我们,没有一花一草一树木,还有谁愿意这样为你们净化空气?人类,你们是要违抗天命吗?你们何曾见过我们这样难为过你们?你们可曾想过,一朵花儿,一片树叶,都是一个生命!你们是否知道,我们的心在不断抽泣?请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友好为领。如若再不对此加以关怀,地球将面临大灾难。
荷花-四年级作文15
暑假的一天早晨,我去公园里玩赏,在水榭的四周,我观赏了美丽的荷花。
远望池中,满眼碧绿,微风吹处,荷叶翩翩起舞。近看,荷叶有的打如圆盘,有的像一只小蝶,有的似把小伞;一片片,一层层,给池塘穿上了一件碧绿的衣裳。偶尔有一两只翠鸟穿过荷花丛,瞬间又消失在一片绿色中,只留下一两声鸣叫。这时,一阵清风吹来,荷叶上水珠滚动,晶莹透明。风停了,水珠由小聚大,越发亮了,刺你的眼。在硕大的荷叶上边,亭亭玉立的绿色箭杆托着含苞待放的荷花,有的已裂开了嘴边,露出粉红的花瓣,与碧绿的荷花相映成趣。
忽然,一只蓝色的蜻蜓飞来了,它东飞飞,西飞飞好像在寻找降落的地方。不一会儿,它慢慢地落到了一朵未开荷花上。我猛地想起一首诗中的句子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太形象了。我想:写这首诗的诗人,大概看到了眼前这种情景吧,要不,他保准写不得这么真实感人。嘿!我终于明白了写好文章必须要先好好观察生活
再细看。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娇羞欲语,含苞欲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拥在花蕊旁,犹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还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绿碧绿的莲蓬,莲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张张小嘴巴,正放开喉咙大喊着:“我成熟了,快来摘啊!”荷花散发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嬉戏其间,令人赏心悦目。而那调皮的蜻蜓,扇动着翅膀,从那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我陶醉了,觉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荷花不仅美丽,而且很有用处。它的叶子能泡茶、做中药,莲藕能吃,莲子则是夏天清凉解暑的最佳食品。总之,全身都是宝。荷花不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不像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像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为酷暑散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啊!我爱荷花,爱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风亮节!的道理。
指导老师评语:
小作者亲自到荷花池边观赏荷花,阐明自己的观点,她不但美丽,而且有高贵品质。特别是引用了古诗“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句,准确刻画了荷花的姿态,这种写法很好,她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的准确。能从书本上学的,家里人讲的,再加上自己感悟到的,这样多角度的获取知识,明确了。写得比较真实。愿你以后更努力。(王佑国)
文言文中古代文学常识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xx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xx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xx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女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国 郑 宋 燕 越 吴 齐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
星宿 角亢氐 房心 尾箕 斗 牛女 虚危 室壁 奎娄胃 昴毕 觜参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州 兖州 豫州 幽州 江湖 扬州 青州 并州 徐州 冀州 益州 雍州 三河 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雨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 (“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 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天色纪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五鼓 戊夜 3-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