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西湖美景诗句摘录70句

时间: 2023-12-3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

【赏析】

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题西湖钓艇图

【清】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赏析】

茅柴酒,指的是村酿薄酒,劣酒。白,指酒杯。芦花被,指渔翁蓑衣。滩,指停靠。叉手,两手交叉,指一种礼节。这首诗其实很简单,主要写了唐寅在科举失意后,不再过问官场,不为权势屈膝,逍遥自在于西湖垂钓的山水清淡生活。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赏析】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3、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6、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欧阳修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馀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8、蝶恋花·柳暗西湖春欲暮

柳暗西湖春欲暮。无数青丝,不系行人住。

一点心情千万绪。落花寂寂风吹雨。

唤起声中人独睡。千里明驼,不踏山间路。

谩道遣愁除是醉。醉还易醒愁难去。

9、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10、次林伯玉侍郎韵赋西湖春游

西湖一别不知年,陈迹重寻麦岭边。

山远往来双白鹭,波平俯仰两青天。

残骸自觉难支久,一笑相从亦宿缘。

旅食京华诗思尽,羡公落笔思如泉。

11、酬昼师西湖春望

笛声风暖野梅香,湖上凭阑日渐长。

一样楼台围佛寺,十分烟雨簇渔乡。

鸥横残葑多成阵,柳映危桥未着行。

终约吾师指芳草,静吟闲步岸华阳。

12、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颖川西湖春色寄献尚书晏公

梅尧臣

物景有先後,春工无旧新。

追欢成杳霭,寄咏苦逡巡。

湖水与濠接,岸亭将寺邻。

艳花簪舞髻,弱藻罥垂缗。

客奏桓伊笛,人歌柳恽苹。

何尝烦几案,自得去埃尘。

纵语曾忘倦,从游未觉频。

赋诗高压古,下笔敏如神。

每想魂俱往,终知梦是因。

广骚常慕屈,感遇亦希陈。

借问摛词者,当时别乘人。

喜公移幕府,连常二州春。

13、文监丞出关子东西湖春游倡和且约为重九之游

王之望

西湖烂醉踏青天,秀句重寻未隔年。

已约清樽携九日,要将黄菊荐三贤。

深秋风日明寒水,宿雨波澜起画船。

佳所葱茏如有待,晓妆浓淡抹非烟。

14、西湖春晓

金波滟滟日煇煇,绿树牵风晒柳丝。

湖阔翠禽飞不过,浮荷叶上立多时。

15、西湖春日戏赠潘景升

柳应芳

武林门外正春华,十里空湖带浅沙。

夹岸楼台千佛地,隔城箫鼓万人家。

青丝游骑乘朝日,红粉回舟映晚霞。

莫讶刘郎归未得,六桥芳树半桃花。

西湖,作为杭州一方水域,自古以来就以其迷人的风光及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那湖光山色,那悠悠古韵不知使多少人迷醉。以下是描写西湖的诗词,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的西湖风光,首句总写湖水,紧扣诗题。中间两联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诗人用莺、燕、花、草这几个最具春天代表性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早春图,准确而生动地把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东起断桥,止于平湖秋月,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诗人置身于这浓郁的绿杨阴里,看碧波荡漾,游人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饱览湖光山色之美。

其实,西湖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小小的西湖都让人目不暇接,那大好河山的壮美又怎能不让人流连。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大自然提供给人的美是享用不尽的,关键是你有一颗善于欣赏美的心灵。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其对杭州的深情可见一斑。白居易在杭州任职的几年期间,更是饱览了西湖盛景,离别时不免生出依依惜别之情,“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天是一个容易产生离愁别绪的季节,春天也是西湖最美好的季节。“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它宛如一幅画卷,处在群山的包围之中,“月点波心一颗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地毯;蒲叶迎风,像少女衣裙上飘曳的罗带。如此秀丽的西湖,怎教人舍得就此离开?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绿树开满红花是绿与红的对比;白鹭与绿草、绿湖是白与绿的对比,色彩格外鲜明,真是一幅色彩斑斓、有静有动的春景图。

在这种美景之中,游人尽兴而归。“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诗人捕捉了夕阳西下,游船群归的场面,“风日晴和”,不仅点缀了西湖美景,更把游人的.舒畅与欢快之情展现出来。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清波门在南宋时是西城门之一,门濒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历代沿用。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清波门被拆除。

词写清波门附近的美景。清波门附近有今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暮春时节柳絮纷飞,“杨花相送飞”,“相送飞”三字将柳絮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这两句描写暮春时节热闹欢腾的景象。水边的柳树犹如一片荡漾的碧波,春风拂来,柳荫中的黄莺一阵骚动,竞相啼鸣,叽叽咋咋,非常壮观,不愧是“柳浪闻莺”。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所谓“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的西湖应该是杭州西湖,但在历史上颍州西湖曾与杭州西湖齐名,苏轼曾感叹“一大千起灭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欧阳修对颍州的西湖偏爱有加,惊叹其美好的风景,一连写下十三首《采桑子》,其中有十首都以“……西湖好”开头,这足以说明颍州西湖的魅力。

暮春时节,西湖一片飞花散落在地上,如此狼藉的景象仍遮盖不了西湖的美。“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总写西湖之美,欧阳修只用了一个简单的“好”字,女子貌美为“好”,说明西湖既有景物的特色,又具有美人的特质,想必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简单的一个字蕴含着作者对西湖的无限喜爱。

以下是具体写“西湖好”。飞絮漂浮在空中,“濛濛乱扑人面”,却不惹人厌烦,它形成了一道迷蒙清幽的风景。既然有飞絮,那么必然有杨柳,它“垂柳阑干尽日风”,杨柳舒展纸条,尽显撩人之姿。过片描写笙歌散后之景,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最后以景作结,恬淡轻灵,透露出作者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长相思·游西湖

宋·康与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双峰插云是西湖十景之一。天目山东走,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山、北山,两山之巅即南高峰和北高峰。登临远眺,可以把西湖和钱塘江景物尽收眼底。因为两峰景别致,故作者特别拈出,以概括西湖诸山之胜。

西湖水光潋滟,青山隐隐,水气升腾而成雾气,山上的云低垂,与雾气交融,形成了西湖朦胧清幽的环境。况且西湖不仅仅只有一片茫茫的水光,白堤和苏堤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拦腰而系;孤山如一块玲珑玉石,点缀在腰间;还有那数不清的亭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