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孤
“花将军,恭喜恭喜,又是个千金!”黄阿婆(产婆)抱着还没睁开眼的孩子,欣喜地告诉花老爹,花老爹瞅了一眼孩子,才四十岁的人眉头已有了锁痕,长叹一声:“乱世之中,生女何用?莫非让我花家就此绝后?!”
这话后来由黄阿婆传到了小木兰的耳里,长大以后的木兰,每次回忆这句话时,都安慰自己:“爹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二十岁生得一女后便常年征战,不惑之年以为老天开恩,却没料到又是女孩。”所以,当后来弟弟出生时,木兰却有说不出的兴奋。
和说不出的难过。
更难过的是,大夫说,花老爹老年得子,实乃天赐,但男孩身子骨太差,若不好生养着,恐遭夭折。
那一天,十岁的木兰躲在门旁,听得这一席话,不知哪来的胆子,立马推开房门,对花老爹说道:“爹,从今天起,木兰就是您儿子。”说完后,拿起一把长刀,就跑了出去。
从那天起,木兰每天都要跑到后山练刀,原本一个娟秀柔弱的女孩,眉宇之间渐渐有了英气、锐气,直到杀气。以前要在窗前化妆打扮的女孩,如今裸露着肌肤,交给朔风与荒漠,交给冷月与凄阳。
一日,木兰练得累了,就靠在石头上看着父亲珍藏的兵书,当看到韩信背水一战时突然站了起来,大叫:“韩信真乃神人也!果然是大将之才。”却听见有人在说:“韩信算什么神人,堂堂男子汉居然从别人胯下钻出,哈哈哈!”木兰一听,四处循声,结果发现旁边的大树上有一个少年,十四五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只长鞭,没等她说话,只听长鞭啪的一声,少年突然不见了,小木兰晃了下眼,突然发现双手被长鞭绑起,再一回头,长鞭的那头在少年手中。
“一个女孩子家不好好呆在家里,耍枪弄刀作什么!我还以为你有多大本事,原来也就是三脚猫功夫!哈哈!”男孩嘲讽道。
“放开我,我不是女孩,我是花家未来的将军!我爹可是将军!”小木兰说道。
“呦呦,拿你爹出来唬人啊,不就是个一身病的糟老头嘛,几十年前的小将军,早告老还乡了,能有多大能耐?”男孩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
“你到底是谁?”木兰心里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而他怎么会知道那么多。
“行不改名,做不改姓,独孤月!”少年说着,只消晃动了几下长鞭,木兰便松了绑,她有点害怕又故作不屈地站在独孤月旁边。他看着她,眼神突然少了不羁和傲慢,多了一丝柔软,但只一瞬间,就将长鞭重重摔在地上,卷起一层烟沙,然后消失在木兰的眼前。
“独孤?”村庄几百里外都没有这个姓氏,他到底是谁?木兰思忖道。
“独孤月?他是个孤儿,是黄阿婆一天晚上在野地里捡来的,阿婆说大冷天孩子只穿了一件薄衣,衣衫上绣着‘独孤’二字,又因为孩子躺在月光里,所以取名叫独孤月。”晚上回到家,老爹解释给木兰道。
“为什么我却一直不知道阿婆捡了个孩子呢?”木兰不解。
“阿婆做了一辈子产婆,自己却膝下无子,我们这有个说法——产婆老无子,捡子等于死。所以这个孩子她放在一个山洞里养着,一般人不知道。”
“那爹,你是怎么知道的?”木兰追问。
“因为这孩子喜欢研究兵法和武功,而我这有许多他喜欢的书,所以阿婆经常过来问我借。”
木兰半信半疑地回到闺阁,正要睡觉,听见姐姐那屋的唧唧的织布声,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本想吓姐姐一跳,却发现桌旁的布匹上绣着“独孤月”三个字,木兰好奇地拿起绣布,一下子惊动了聚精会神的姐姐,她见状立马抢过绣布,慌张地说:“你干嘛一声不吭地到我屋里?”木兰只说了两句话:“你认识他?还是……你喜欢他?”姐姐顿时面颊绯红,不由分说地要把木兰撵出去了,木兰半推半让,还是从姐姐嘴巴里套出些话,方得知姐姐有一次奉父名把兵书给独孤月送到山洞里,结果便一见钟情,心心念念,直至如今。
半面初妆
第二天木兰去后山练刀居然腰板挺得直直的,她想若独孤月再敢羞辱她,她就把一切都抖出来,从他的身世到他的“情史”,可是偏偏一个月他都没出现,木兰像有一口气憋在肚子里,却一直找不到机会发泄。
直到有一天她练得久了,练到夜深人静,练到月黑风高,练到耳边飘来一阵狼嚎,木兰心想活了十四年都没有见到过狼,这一定是幻觉,她强迫自己镇定却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哪知不远处有快速奔跑的飕飕声,她吓得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一记响亮而熟悉的皮鞭声从上空甩下,木兰以为是独孤月在捣鬼,岂知一声凄厉的狼嚎从耳际划过,小木兰吓得魂飞魄散,正抱住头,只听咚的一声,一匹半死哀嚎的狼躺在身旁,垂死挣扎。小木兰吓得连退三步,又碰到了什么,以为还有一匹狼,转过身却被谁抱在了怀里。
“这么晚怎么不回去?”独孤月怜惜地质问。
“你怎么在这?”惊魂未定的木兰反问道。
“我……我一直都在。”
木兰猛地抬起头,她好像读懂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懂,只得把头埋得深些,更深些。
那些说好要羞辱他的话,却羞了她,红红的心事,一下子蔓延到耳际。
从那以后,木兰到集市上也会买些胭脂或额黄纸,她很想将纸剪成月牙形贴在额头,好像独孤月看到她额头的那轮“孤月”,就再也不会孤独了。可是每次到镜子面前,她伸出去的手,还是收了回来。
“我是个男孩,是花家的支柱,是未来的将军。”木兰一直这样告诫自己,笃定而脆弱。
“况且,我还不知姐姐和他之间,到底怎么回事?”
直到有一天,日暮黄昏,独孤月和木兰像往常一样准备收刀回家,这时独孤月忽然对木兰说:“今天是我十八岁生日,十八年前的今天,阿婆在野地里捡到我。木兰,你今天能……能答应我一个请求吗?”
“什么?”木兰一边想着他可怜的身世,一边想着他莫不是要亲我。
“可以……可以为我画一次妆吗?”说着独孤月便从包袱里拿出胭脂、眉笔、鹅黄粉和一面镜子。
木兰愣了片刻,看着坐在自己右边的独孤月一脸哀求的样子,心生哀怜,便拿起镜子,仔细打扮。独孤月看着月下描妆的木兰,简静淑婉的侧脸,眉宇间似有涓涓细流,与世无争地流向远方。
他爱极了这幅画面,他在静静地等着,等着木兰画好妆的那一刻,把她再次拥入怀中,告诉她,这辈子再不会让她在风沙里成长,在刀剑中呼吸,在惊惶中生活,他要许她一世安稳,他要命她炊裙缠绕,梭布一生。
他要她,幸福。
可是等了好久,木兰已画完,却一直以半面示人,不曾让他看见自己左边脸的样子。他急了,野蛮地捧过她的`整张脸,却发现了左脸完全化成了半个男人,浓郁英耸的剑眉,像是要挑起一切的正义,摆平所有的是非,鼻翼下的胡须,像是要刺杀所有与她为敌的人,嘴角微微一动,仿有一股邪气,吞吐之间,能夺人性命。
独孤月吓得站了起来,一半为女,一半似男,一半婉静,一半肃杀,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木兰,他像看到了鬼魅现身,抱头嘶喊。而木兰,静静地站起身,掸掉一身尘土,向远方的烛火走去。
那里,才是她的家。
替父从军
回到家门口就听见激烈的争执声,木兰心想爹娘感情一直甚好,于是便贴耳细听,断断续续中知道柔然又要侵略自己国家,北魏为了保家卫国便四处征兵,连一身老病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木兰听到这突然推开房门,像十岁那年,坚定地对父亲说道:“爹,木兰就是您儿子,小弟年幼体弱,您年事已高,姐姐只会女红,让我去吧!”她本以为老爹会感动得涕泗横流,没想到老人家突然狠狠地扇了她一耳光:
“木兰,你以前舞刀弄枪,我只当你是喜欢,也不多管。可你现在越发放肆了,代父从军?那是死罪!!!你有几颗脑袋够砍的?你爹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你还是学学你姐,要有女孩子该有的样子!听到没?!”
木兰什么都没说,嘴角噙着泪回到屋,昏暗的烛光下,她卸掉了半面妆,乍一看浑像个铁定要厮杀的男人,眼神凌厉,嘴角歪邪,风一吹,都是血腥的味道。
我这是怎么了?我怎么会变成这样?木兰不禁问自己。
第二天一起来木兰就决定悄然奔赴军营,没想到房门已被上锁,她聪明地不动声色,安静地穿梭织布,声声叹息,好像被父亲昨晚的一记耳光给打醒了,可心里却一直设法逃脱,正巧中午姐姐给她送饭,她斗生一计,便对姐姐说:“阿姊,我求你放我出去吧。一则,我知道你喜欢独孤月,可是他昨晚一派醉意,却说要娶我,但我并不喜欢他,我想离开此地;二则,爹爹实在不能参军,希望你看在我一片孝心的份上,放我出去吧!阿姊!”
姐姐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她的第一个理由上,她不是不知木兰经常在后山和独孤月一起练刀,却不晓二人渐生情愫,想着想着神智突然恍惚起来,再看木兰从军心意已决,又是孝心可鉴,于是鬼使神差地放了木兰。
来不及仔细打点,木兰带上了一块家传的宝玉,到当铺换了些盘缠,买了匹好马和一些男人的衣物,换上军装,千里奔赴。
一路上,木兰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马不停蹄地,只为心中一股难以名状的理由,是为父,为姐,还是为自己?马蹄起落间,她仿若听见父亲说:“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是我花家千军万马难换的将才啊!”
那一刻,木兰止控不住,嚎啕大哭,扬泪策马,绝尘而去。
原来,这未知命数的奔赴,只因十几年的心结,待一次扬鞭决绝。
夜深了,黑暗似有一种魔力,能暗无声息地蚕食一人在白天所有的胆量与气力,木兰就这样,被绊住了脚步,绊住了勇气,绊住了呼吸。她一身胆寒,牵着马到河边饮水,圆月当空,清辉满地,却照不清木兰在河中的倒影。恍惚间,她看见了一双孤独的眼,镶嵌在一张疲惫的脸上,低垂的眉际,耷拉的眼角,像是无声的败诉。
明月夜,清光满,天地作伴,我这样辛苦,到底是为哪般?她忽然间害怕起来,抱膝坐地,耳畔似传来儿时爹娘唤她小名的声音,兰儿,兰儿……她不禁自问,若一直像姐姐那样,做个接受命运的女儿,择一人到老,若遇真爱,权当福祉,若无真爱,汲水度日,到底免受这颠簸流离之苦,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而你偏要这般决绝,到底是太勇敢,还是太胆怯呢?
没有人回答,只听流水溅溅,马鸣啾啾,在这无边旷野里,点缀她的孤寂,鞭挞她的妄为。
血染沙场
到达军营的那一天,木兰在报名后就到军帐里收整行李,忽听见熟悉的声音,循声望去,居然是独孤月。她不可置信地望着他,他却一副你难逃我掌心的表情,这帷幄的姿态吓得木兰立马收住了眼神。可是转过身去,她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再转过身,发现独孤月把被子铺在自己的床榻旁,她立马上前想要阻止,他却一把把她拉到墙角,小声地说:“木兰,你不愿化妆我不强求你,可军营是个危险的地方,性命攸关,不要固执。我,是来保护你的。”眼里满是不可抗拒的温柔。
每天训练得很苦,士兵们却往往食不果腹,有一次吃饭时,一个老兵看木兰平日不语,又是个新兵,便抢过她手里仅存的一个小馒头,坐在一旁的独孤月见状,立马腾起一脚,老兵连人带凳跌倒在地,怒不可遏,意欲爬起再战。独孤月见状,从袖里抽出长鞭,三下五除二就把老兵衣服鞭碎,一个臃肿的满是伤痕的肉体就这么赤*裸地横亘木兰眼前,她吓得捂住了眼,却立马放下双手,强迫自己镇定地看着这不堪的一幕。
后来,独孤月说这是自己给木兰上的军营第一课。更不堪的,是在战场上。
“那你能不能把这个长鞭的用法教我,这样在战场上我又多了一技。”
独孤月教得很细致,什么”鞭影贯虹”招、“瓮中捉鳖”招、”骨肉相连”招、“杜鹃啼血”招、“青丝难断”招,真是招招毙命。木兰拜服,心想小小的一个长鞭居然可以耍出那么多狠招,真是不可小觑。
“独孤月,若你真心想在战场上立功的话,一定是位一呼百应的大将!”木兰道。
“我是来保护你的,对做官没兴趣。况且,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一定是血债最多的人。”
木兰第一次上战场时,单是这两军对垒的架势就让人胆颤,木兰渐渐发觉自己并非真正向往战场,眷念厮杀,崇尚功名,她只是不愿被人看做无用的女子,弃置一生。可是此刻,她总是不由得靠近独孤月,似乎他在身旁,连气息都是庇护。可是真正一声令下,她立马换做一人,持刀扬马,奋力冲上前,竭力嘶吼却不敢厮杀。这时柔然一个小兵见状,意欲从背后偷袭,木兰听刀风划向耳际,一个俯身躲过一劫,却不料刀落*亡,木兰从马背上翻滚下来,看见爱马在眼前顷刻毙命,木兰来不及心伤只是倒吸一口凉气。
或许在战场上,命若微尘,连悲伤都是一种奢侈。正想着,背后被狠狠地刺了一刀,那种从未有过的刺痛感让木兰清醒过来,她突然仰天大笑,这硝烟滚滚中,她静静地凝睇着每张脸,似狰狞的猛兽在沙漠里猎食,杀戮是名正言顺的正义,死亡是刀起头落的快*,而那胜利的笑容,尽是血肉模糊的疲惫,是什么要让柔然不惜妻离子散举兵侵略?是什么让北魏大肆征兵拼死抵御?是无上的护国荣光还是胜利后的苟且辉煌?木兰想到这,不由得流下眼泪,是人的贪欲,是唾手可得的利益,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或者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
原来活着,就是对他者的侵略,就像我不愿杀人,却依然会被刺死。战场不是正义的地盘,它是生活本身。这样想着,木兰突然笑了,这笑穿越万水千山,没有仇恨与狰狞,没有前方和希望,只剩无垠的悲壮弥漫在荒山旷野中。
“人如蜉蝣寄身,何须向老天质问……”木兰说着,晕倒在血泊中。昏迷中,她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到自己又回到老家,在姐姐身边一同织布刺绣,小弟武艺高超,父母安康和睦,突然她发现自己和姐姐都在绣“独孤月”的名字,屋外甚是热闹,原来是黄阿婆带着媒婆下聘礼来了,娶的人竟是阿姊,姐姐羞得躲到里屋,喜不自言。木兰疯了似的跑到后山,对着那棵树大喊:“独孤月!你出来!独孤月!”
正喊着,木兰缓缓地睁开眼,迷糊之中看到孤独月坐在睡塌旁,在给自己擦洗伤口,见自己醒了,忙凑过头来:“木兰,我在这!你醒了?”木兰见状,竟不顾背后的刺伤,突然坐起来抱着独孤月,隐忍地抽泣,好像再不抱紧,独孤月只能悬挂于苍穹之中,从此任他阴晴圆缺,任他福薄禄厚,都与她无关。
“木兰,轻点,太用力伤口会再次撕裂的,小心。”独孤月提醒道。木兰不管,还是紧紧地抱着他。
“啊?木兰,你看你腿上也受伤了,裤子上都是血!快让我看看有没有感染!”
木兰突然松开了手,掐指算了下日子,连忙转过头去,恨自己疏忽大意。调整了一会表情后转身对独孤月说:“呃……这个……它不是战伤,我得了一种怪病,阿爹请个名医给我开了个药方,身体渐渐好了,但是每个月都要流血,好将身上的毒素一一排掉,过几天就没事了。”
“哦,那这病要不要紧啊?会不会是庸医啊?木兰要不我们重新找个大夫看一下吧!”独孤月关切地问道。
“不用不用!这种病要是让别人晓得,会把我逐出军营的,到时还得拉我爹爹来打仗。所以,你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你发誓!”
独孤月见状,认真地举起手发誓,大有“我若违背誓言,情愿天诛地灭”之意。木兰第一次见他这般痴傻,强忍住笑,低眉之际,却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温暖。
这乱世之中,纵朝生夕死,若我的鲜血可以流经你的双眸,直到你的心房中与你血液交融,生死共怜,那里,是不是也叫做家?
难逃此生
“独孤月,那日我一人就是乘着这月光而来,现在我好想踏月回家。”木兰睡在草地上,触手可及的星空像一面无边的巨镜,照见木兰空寂的双眼。
“为什么?是因为明日的两军最后一战吗?”独孤月躺在木兰旁边,仰望星空。
“上一次打仗时差一点丧命,到如今我依然记得背后被刀刺穿的感觉,我一直下不了手杀人,可是当你发现战场上的仁慈就是自杀时,你会慢慢越杀越勇,你会错把杀戮当成功勋,你会错把罪恶当成正义,你会慢慢迷失了自己。我确实害怕战争,却并非怕死,只是怕找不到自己。”
“可是木兰,如果我们真做了逃兵回家去,那么我就要和你姐姐成亲了。”独孤月转过头盯着木兰。
“为什么?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你还记得那晚我过生日吗?我好想你为我化一次妆,舒雅而明丽,没有持刀练武时的杀气。妆定之后我会告诉你一切,告诉你我不会按照家人的意思和你姐姐成亲,我要娶的是你,一个贤静淡泊的妻子。可是……当你姐姐告诉我你代父从军时,我便知道,我娶不得你,却又不得不出发。”
“那为什么大家都没告诉我你要和我姐姐结婚?”木兰突然坐了起来,眼若含沙。
“因为他们知道我爱的是你。”独孤月也坐了起来,目似射影。
“那他们为什么不成全我们?”木兰激动地站了起来。
“因为你那半面妆,让我都不敢确定,你到底是我救过的小木兰,还是我读不懂的花木兰?你是要名?要利?要那叱咤风云的男儿心?还是要和我,潦草一生?……”独孤月也站起来,捧着木兰的脸,疯狂地质问,满目的疮痍。
“所以,即便我们回去,你和姐姐的婚事……无论到哪,我们之间都有城墙。”木兰没有正面回答,低下头,转过身,泪似断珠,悔不当初。
所以,木兰,我们就算逃出此地,逃过此劫,却逃不脱此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战场上的杀戮固然血腥,难道生活中的无奈就不让人断肠吗?
草木飘腥
日出,微凉,王于兴师,举国征伐。
木兰看看这一路的同袍战士,不禁悲从中来,这些昔日战友,此见或是最后一面。庆幸的是,她还能知道战友的生死;可怜的是,那燕山河边的累累白骨,或许还是春闺梦里人。
木兰硬生生地把眼泪逼了回去,骂道自己:”没出息的东西,你当初不是很有能耐偏要一意孤行吗?怎么现在这般多愁善感啊?战争无处不在,若你当初去意已决,现在就不许哭啼,木兰你要勇敢,若能躲过此劫,回去后便为他淡妆浓抹,煮香烧炉,炊烟袅袅,两情依依,可好?”
“不好啦,前方敌军压境!”探子来报,木兰如梦初醒。
训练有素的魏军很快摆好布阵,此刻,战鼓未擂,却已听漫野嘶啸;兵刃未接,却已见流血漂橹;马蹄未踏,却已闻草木飘腥。
木兰站定,不哭,不惊,不悲,不思。独孤月站在她身旁,她竟未曾发觉。
这一刻,纵有千思万绪,容不得半晌贪欢。木兰的双眸透出从未有过的冷锐。
只听一声战鼓擂,蓄势待发的两军持刀策马,奋力厮杀。这次木兰像个刽子手一般,手起,心决,头落,马亡。既然无法置身事外,那就尽力演好此生。刺杀如饮血,砍打似茹肉,一时间,无数生灵在顷刻间化做亡魂,漫步在战场上空。他们看见木兰杀得累了,乏了,就这样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头盔滚远,木兰散发一地,这时敌军将领见魏军征用女子,大笑道:
“无能的魏国人啊,居然让女人上战场,看来气数已尽,兄弟们,冲啊!”木兰恍惚间听到此话,拼力站起来,想要抵死做最后一击,这血溅战场的决心并没有感动柔然将领,他见木兰没有感激他的不杀之恩,反而不知量力负隅顽抗,于是拿起长刀从马背上飞下来,一个猛扎意欲直刺木兰心口,木兰见对方功力了得,躲闪不得,又无力抵御,便慢慢闭上眼睛,做战场上新的亡魂。就在这时,嗖得一声长鞭作响,木兰已中了孤独月的“骨肉相连”招,被捆缚至他身边,像十四岁那年他逗她玩,缠得她不得动弹,相似的场景,却已星河斗转,隔着回不去的万水千山。又是嗖得一声,独孤月松开长鞭,将木兰放倒在地。梦醒难辨、生死游离间木兰好像又听见那一晚的狼嚎,听见他抱住她时窒息的心跳。
听见另一声凄绝的哀嚎:“啊——”
微微张开眼,只见独孤月跪向自己,身后已被那个柔然将领扎了一刀一刀一刀又一刀,可是木兰看到独孤月没流一滴泪,只有心满意足的微笑。这个奔赴至军营说要保护她的男人,至死,都在捍卫承诺。
叹一声,刀光剑影不消躲,两情相悦难堪说。
木兰却再也抑制不住,若起死回生般地站了起来,拿过孤独月手中紧拽不放的长鞭,想起了他曾教她的“青丝难断”一招。他说,这一招,必当是对方势在必得,我方九死一生时才能用。他说,这一招若用得好,可以扭转战机,用不好,顷刻鱼死网破。
他说,能不用,就千万别用。
她血唇噙泪,不由分说地举起长鞭,一端捆在头发上,另一端垂至脚跟,木兰愤怒地仰天长啸,这时捆在头发后面的长鞭化做三千长线,宛若青丝。柔然将领见状挥刀杀来,木兰只待他靠近,立马腾空一脚飞起倒立,用连着发髻的线状长鞭将地上的尘土扬起,混乱之中鞭若万千游蛇,将柔然将领死死勒住,木兰趁此立刻骑上马,青丝拖着敌人,在沙尘泥土里翻滚,摔打,任他垂死挣扎,好像只有这样,她才能再次听到独孤月的心跳。
她就这样一直策马奔腾,却根本不管路在何方。没有了月,只剩下孤独,这世间,所有的呼吸都是残喘,她只敢奔赴,害怕勒马转身时已看不见他。
万万没想到的是,前方居然有断崖。木兰本想就此粉身碎骨,于断崖谷底陪他魂牵魄绕,却还是理智地勒住马,任柔然将领从背后抛向前方,然后拔刀断丝,眼睁睁地看着他抛向悬崖深处。
原来,你说青丝难断,是要我关键时刻断了情思。
木兰下了马,跪倒在悬崖边,一直跪到月已半,难成轮。仰望,鸿雁长飞,飞不过光;俯瞰,鱼龙跃水,水难成纹。剩她月下独孤,只影向谁诉?
闭上眼,只听寒风冷吹,连草木都是腥味。
月下双孤
或许连木兰自己都没想到,那日断崖而死的竟是柔然大将郁久闾社仑,立此大功,拓跋焘可汗大喜。当可汗得知木兰代父从军后,不但没有治罪,反而大加褒奖:“我北魏有此等女子,乃国之造化。特赏赐黄金万两,封尚书郎。”
庆功大典上,木兰却跪地谢恩:“木兰斗胆,有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其一,木兰虽杀敌心切,却并非为这赏赐,恳请可汗将此金赐予那些战死将士的家人;第二,木兰当初从军确实想让父亲另眼相看,可是现在父母年老,而我既无从政之才,亦无为官之心,只想回到家乡为父母尽孝。第三,我本想做一个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到如今才知太自不量力,还害得一战友为我而死,恳请可汗让我亲手安葬*孤月。”
“好一个花木兰!你提的要求,我都答应。”拓跋焘激动地站了起来,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皇帝大有一代明君之范。
在回乡之前,木兰骑着战马,马上背着满身血痕的孤独月。她来到了一处空旷之地,将方圆几百米的树木砍尽,用树干做成一张木床,然后把独孤月放在上面,再在他的身上放些枝条,最后点起火,眼睁睁地看着他变为灰烬。
“你曾说,更不堪的,是在战场上,那此刻我亲手焚你,又怎么入目?”
木兰拼尽全力地睁开双眼,任凭这烟熏瞎了她的眼,也熏不出一滴泪。
木兰谢绝了可汗的千人陪护军,她说,当初我能一个人来,现在就能一个人回。
只身独归吗?燕山脚下,木兰停下马,摸摸衣袋里的一抔灰土,安静地问道:“为什么从黄河到燕山,我都没有听见你的呼喊?若那时我的耳朵里听得见你的声音,若那时的我眼睛不是只有自己,是不是你现在还在老家,看书,练剑,消遣,即便和姐姐在一起,到底还是活着……月,你后悔吗?”
依旧没有人回答,只听流水溅溅,马鸣啾啾,在这无边旷野里,鞭挞她的孤寂,报复她的妄为。
不远处就是家乡的城郭了,木兰抖抖一路风尘,黄昏把斜阳摇醉,晚风将细柳裁伤。多少个日日夜夜,她魂归故里,却梦醒他乡,如今近乡情怯,反而不敢前进一步。远处还依稀可见后山头的那棵大树,但独孤月却再也不能踏鞭而来。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前尘往事,心意已迟。
罢了,你看那前方不是阿爹阿娘吗?他们出城迎我,这不孝的女儿。旁边站着姐姐,红装素裹,妩媚而娇羞。或许,她是在等他千里未归的夫君吧,我该如何告知她真相?回到家,看见小弟带着村人杀猪宰牛,莫非是在今晚要痛饮三百杯吧?所有的人都是笑的,围着篝火,趁着月光,谈天说地,一醉方休。我陪着众人,端着薄酒,暖着气氛,心事却冷若寒霜。然后一个人回到屋里,换上旧衣——独孤月过十八岁生日时穿的那件——黛青交织绫弹墨并蒂莲上衣,鹅黄妆花缎暗纹银蝶下裳,配莲状玉饰,戴同心银镯,绿云轻挽,斜插玉簪。再打开香奁,拿出胭脂水粉,对镜贴花黄。只见她娥眉微蹙,执笔描妆,不一会远山如黛,红晕泛霞,两唇似染朱砂,眉间孤月独明。杏眼浅笑,眉间似有清风拂月而来;朱唇轻抿,嘴角疑有暗香浮动而出。这时独孤月从镜里走出,捧起她的脸,没有疯狂的质问,再无满目的疮痍,只淡淡一句:“真美!”
知是错觉,木兰并没有乱了心智,此刻她心如明镜,尘埃不染,能照见万千世界,看碎人世喜悲。生与死,只是殊途同归。
于是她把香奁里的妆饰物都拿了出来,将衣袋里的骨灰倒入奁中,合上盖,静悄悄地走向月光中。
月,你当初从月光里走来,现在就该回到月光里去。
木兰找到了儿时的那棵树,月影婆娑,隐约间已见出参天的轮廓,像他至死方休的庇护,与月增长。木兰将奁匣放在树下,当做香枕,静静地睡去。额上的那弯孤月,照着天上的那轮残月,月影成双。
月光轻轻地扑打在她的脸上,像是最后的定妆。而她,或许一直睡下去,或许明早就醒来。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其情感的抒发有的直白,有的婉转,风格迥异。不同的表情法使这些诗篇在抒情达意上意味深长。
梁启超的情感说在思想观点、概念术语、理论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先导。[1]他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第四讲》中说:“这一回讲的,我也起他一个名,叫做“回荡的表情法”;是一种极浓厚的情感蟠结在胸中,像春蚕抽丝一般把他抽出来。”这种表情法所表达的情感热烈真切,有相当的时间经过,使得数种情感交错纠结起来,成为网形的性质。回荡表情法下分为四类:螺旋式、引曼式、吞咽式、堆垒式(形象化即为“语无伦次”的表情法,在《诗经》爱情诗中并未体现)。正是这种并不直白,并不突兀,多为曲线式、多角式的表情法,将《诗经》中众多爱情诗的情感丰富表露,留给后世无尽的美感和感怀。在这里,将从回荡表情法的'螺旋式、引曼式、吞咽式三个具体分类进行解析。
(一)诗经爱情诗中螺旋式——层层深入的表情法
螺旋式的表情法,即情感表达由浅及深,一层深过一层,情感极温极浓,像用深深的刀痕刻镂在字句上。诗经爱情诗中螺旋式的表情法使用相对其他表情法较多,比如《周南·关雎》《王风·采葛》《召南·摽有梅》《召南·江有汜》《郑风·将仲子》《郑风·风雨》《邶风·击鼓》等。在此以《周南·关雎》为例说明。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2]旨在歌咏后妃之德。而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认为“《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3]笔者偏向于闻一多的解释,认为这是一首青年男子表达对淑女爱慕之情的恋歌。第一节描写男子在河边邂逅了采摘荇菜的女子,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从而引起“君子好逑”的爱慕情感和追求愿望。继而男子大胆追求,不想却求之不得,因而朝思夜想,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紧接着这种爱慕的情感更进一步,男子假想与女子在一起,并以琴瑟之音与之为友。末句“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男子对窈窕淑女痴狂到假想婚嫁的欢乐场景,可见其爱慕情感之深。
第1、2、3节重在写男子的行为动作,因女子的吸引而追求、日思夜想;4、5节重在写男子的心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几乎到达痴狂的境地,并且情感升华到想要与女子喜结连理。孔子曾赞《关雎》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爱意由浅及深,层层深入,将古人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大胆追求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二)诗经爱情诗中引曼式——长言咏叹的表情法
引曼式表情法,是指胸中有种写不出来的情绪,索性不写了,只是咬着牙龈长言永叹一番,便觉得一往情深,活现在字句上。就是通过长言咏叹,把一往深情活现于文句之上。用这种表情法的诗篇有,《周南·汉广》《卫风·木瓜》《殷其雷》等,在此以《周南·汉广》为例说明。
《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全诗以“南有乔木”起兴,引出抒情主人公一位青年樵夫,进而诗篇倾诉的对象出现。樵夫钟情于这位美丽的姑娘,一句“不可求思”打破了所有美丽的愿望。第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男子痴情的幻境:那个女子如果来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那个女子如果来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然而幻境终要破灭,男子的爱慕终是“可望而不可及”,重章叠唱的“不可泳思,不可方思”,反映了男子瞻望难及、情丝缠绕、希望破灭的怅惘和失落。
本诗所写的内容和《国风·秦风·蒹葭》颇为相似,皆是写了倾慕之人在彼岸,可远望而不可近距离的触碰。不同的是《蒹葭》所描绘的意境空灵飘渺,情感也变得飘然虚化;《汉广》重在写实,情感较之更明确更热烈。男子对游女的爱慕无果,从希望到失望,从幻想到幻灭,情感跌宕、曲折而复杂。于此,全诗大部篇幅都给了樵夫的一唱三叹,把内心的深情跃然呈现在纸上。正如方玉润评“汉广”三章叠唱,一字不易,所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4]
(三)诗经爱情诗中吞咽式——哽咽难言的表情法
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里以《鸨羽》为例指出“他们在饮恨的状态底下,情感才发泄到喉咙,又咽回肚子里去了。所以音节很短促,若断若续。”笔者所理解的吞咽式的表情法,便是说情感达到极致,淤积在心里,想要说却总是难以说出口。这是情感在悲痛或是激愤之至时,哽咽难言的表露,多用来抒发深沉的悲痛、强烈的怨恨。这类诗有《唐风·葛生》《邶风·柏舟》《卫风·氓》(《氓》诗中后半节体现较为明显)等,以《邶风·柏舟》为例说明。
《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指出《邶风·柏舟》中体现了吞咽式的表情法,“那《柏舟》篇,大约是一位女子受了家庭的压迫,有冤无处诉,都是表一种极不自由的情感。他的表情法,和前头那三首(指鸱鸮、小弁、黍离)都不同:他们(加《鸨羽》篇)在饮恨的状态底下,情感才发泄到喉咙,又咽回肚子里去了。所以音节很短促,若断若续,若用曼声长谣的方式写这种情感便不对。”对于本篇的理解,朱熹《诗集传》说“妇人不得于其失,故以柏舟自比。”闻一多《风类诗抄》说:“嫡见辱于众妾。”[5]历代评论者多认为这首诗旨在写一位夫人受丈夫冷遇,遭其他妾庶欺侮,抒发怨苦和愤恨。
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却漂荡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女子也因此“耿耿不寐,如有隐忧”。饮酒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无人分担,女子逆来顺受,想寻找倾诉的对象一吐为快,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心中的苦痛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也要有坚贞之志,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虽不容于人,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然而主人公势单力薄,终无力反抗他人的欺侮“觏闵既多,受侮不少”中满腹辛酸。末章“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女子内心幽怨重重,无以消解,出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种深重的忧愤和怨恨,因为丈夫的冷落,兄弟的漠视,妾庶的轻侮而郁结在心里,让人感同身受。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爱情诗里广泛运用了回荡表情法,借螺旋式表情法、引曼式表情法、吞咽式表情法,或是歌咏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纯真爱情、对婚恋的美好向往;或是抒发了对恋人始乱终弃的怨恨;或是吟唱了浓郁的离愁别绪等。情感表达浓郁而感人至深,并且以能够产生非凡的共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让我们有着新的启迪,新的感悟。
【原作】
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
竹枝词: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一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踏歌:一作“唱歌”。踏歌,是指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作“道是无晴还有晴”。“晴”与“情”二字谐音,属双关用法。
【古诗今译】
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中流水,平如明镜。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歌声一飘过来,就知道是谁唱的了。她从歌声中觉得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伏天里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杨柳青青江水平”。作品开篇写景,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诗人一开篇就为这位多情的女子铺设了美好的,这是很美好的环境啊。
“闻郎江上踏歌声”。这一句写的是声,写的是女主人公耳朵听到的。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了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歌声一飘过来,她就知道是爱慕已久的心上人唱的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两句写的是女主人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就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小伙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伏天里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让人捉摸不定。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通过这两个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句,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这首诗在写法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巧妙地使用了双关手法。本篇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常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着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一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古以来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