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韵译】: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雅”,古文字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析】:《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诗歌:
金波《小鹿》
花的影,叶的影,
给你披一件
斑斓的彩衣。
你站在那儿,
和无边的森林
融合在一起。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小树,
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
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一会儿和这棵树,
一会儿和那棵树,
交谈着春天的消息。
赏析一:
以美的诗歌表达爱的主题,是金波抒情诗总的特色。他的诗满怀激情地书写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儿童及儿童美好心灵的爱。同时,诗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捕捉提炼美的意象、展开美的想象。
以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意境、精美的语言构筑成篇,实现了爱的教育与美的熏陶。脍炙人口的佳作《小鹿》体现了金波儿童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赏析二:
每一首诗歌,都是一处风景。
每一处风景,都是一副画卷。
每一副画卷,都是一个心境。
用摇摇摆摆的花朵,颤颤悠悠的叶片,做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披上,这是一件多么具有童话色彩的神奇的事情啊。这首小诗一开篇就展开一处隐约的风景,铺开一个童话色彩的梦境,每个读到这首小诗的人都会去想,如果我置身那里,如果我身上披上一件花和叶子做的彩色的衣裳该多好啊,甚至眼前就会出现那种姹紫嫣红的花丛,那种绿涛波动的叶浪,然而一个精灵就在这花丛中,绿叶中,那花,那叶的海洋把自己紧紧包围起来,自己就会情不自禁的陶醉在这样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了,可以随风起舞,可以随花摆动,可以随叶飘摇。
自然,当你陶醉其中的时候,你就会忘记自己,和周围的环境,那些森林里的树木,那些飘香的花朵,调皮的绿草融为一体,你也成了自然界的一处景物,一个记录和见证美丽自然风光的精灵。
当你沉浸在自然里,沉浸在森林里,沉浸在幻想里,幻想中看见有一棵树,会飞跑的树,拖着枝枝丫丫的树杈穿梭在森林里,这是多么奇妙?密密的森林里有多少充满诱惑的梦啊,有多少神秘的故事啊,有多少可爱的动物啊,有多少……
有多少更加新奇的想象会出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呢?只有每个读起这首小诗的人自己才会知道。整篇诗中除了标题,没有出现一处小鹿的字样,却把小鹿的身影描写的十分可爱,充满醉人的色彩。直到我们读到“高昂着你枝枝丫丫的角”才会像猜谜语一样联想到那可能是一只可爱的小鹿,也许还是一只梅花鹿呢。先是静止的'观望着森林的风景,和森里融为一处,如果不近距离仔细去看,真的会以为那只小鹿就是一棵小树。也许,只有小鹿的眼睛在机灵的转动,静静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那目光会很安详,一点也没有惊恐和害怕,森林有风,有树,有花,有草,安宁而和谐,林间的风也许正吹奏着一曲舒缓怡情的曲调。
诗人的想象是给孩子设计的一部动画片,带你慢慢进入,慢慢融入文字,融入风景,融入画卷,进入梦境。这首小诗的动静相宜正好符合孩子的好奇心理和孩子的性情。前两段是静,后两段是动。而动和静的贯穿是读者的想象,想象诗中的角色——那只慢慢地一笔一笔勾勒出来的恬静、活泼、好奇的孩子一样的小鹿的形象。虽然语言很少,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像一幅工笔画一样细致,那么,那些线条,是出现在读者头海里的,是诗人与读者一起勾画出来完成的,那么这幅画卷的设计者——诗人的别具匠心就由此可见了。
每一个小鹿精灵,甚至每一个孩子都充满好奇,活泼调皮,又是那么友好。诗人最后一段的描写,把整首诗推向一个新的心灵的境界。孩子一样的小鹿,穿跳在这棵树和那棵树中间,整个森里都有了小鹿的身影,时而停留在这,时而停留在那,好像和自己的小伙伴们轻轻地交谈着开心的话题——那些关于春天的消息。
能用小鹿的眼光,小鹿的动作,像孩子一样的可爱,应该是诗人心境的升华,因为,小鹿和树木迷恋春天,喜欢春天,诗人心里也是如此。每个读者也会想象到生活当中处处是春天,处处是诗篇。
回头再看这首诗,每一个小节过渡十分自然,没有急速的跳跃,节奏舒缓,就像一首自然轻松的小乐曲,在最后一段小鹿的活泼把整首曲子的节奏感略微加快,就像静静的森林里流出了一条欢快的小河,是一股清新,一种跃动,一个高潮。后面结束句“交谈着春天的消息”又把曲子引入意味延绵的妙不可言的意境中去了,是诗人以及读者心境的一个体现。随读者怎么去想,再次回到静静的森林,摇摇摆摆的花朵,颤颤悠悠的叶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