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笔力老辣的诗句收集60条

时间: 2023-12-3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本文为曹雪芹咏梅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曹雪芹咏梅的诗句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 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赏析

红楼中,宝哥哥的诗作并不算得最佳,时常被姐姐妹妹们善意的嘲笑。大观园赋诗时宝玉急得一头汗,要央林妹妹代笔,而这首七律诗却写得甚好,情景交融,来源和去路都极妙。

宝玉生日,妙玉写了个帖子:“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让庵中一个婆子送到怡红院去。宝玉竟看不明白这“槛外人”之意。别人告诉他,“槛外人”的典故出自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句。

其实妙玉这个名号与宝玉的《乞梅》诗有关。妙玉是极难亲近的人,才华容貌都是一流,清高自持,洁癖至极,刘姥姥不过喝了她一杯茶,她就要砸了杯子。其他人来未必能要到梅花。妙玉却亲自带着宝玉到园中任意挑选,就像之前她把刘姥姥的成窑小盖钟交到宝玉手上说:“我只交给你,快拿了去吧。”她给钗黛泡茶用名贵茶具,唯独给宝玉倒茶时用自己的绿玉斗。一个有洁癖的女孩子,不介意男子触碰她的茶杯,爱慕之情溢于言表。黛玉不愧是宝玉的知己,玲珑的她早已看得清楚明白,李纨说要派个人跟着宝玉去乞求梅花,黛玉却笑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这首律诗既高雅,又有禅意,还透露着几分公子哥儿调笑之意。“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到陇翠庵不为参禅问道而来,而是向月下嫦娥求一枝梅花。这句诗不仅唐突,还有些暧昧,一个青年男子大雪天独自跑到尼姑庵,不夸尼姑佛法高深,反夸她貌比天仙。

妙玉与梅花有不解之缘,她以前在苏州玄墓蟠香寺修行,玄墓多植梅花,有“香雪海”之称,每到下雪天妙玉就收集梅花上的`雪,封存于青花瓮内,用作泡茶。妙玉居于栊翠庵中,依旧与梅花相伴,心中难免将自己自比梅花,宝玉来乞的是红梅,得到的却还有妙玉的芳心。

妙玉把梅花赠给宝玉,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去。后来又慷慨地分送给大观园各房的姑娘每人一枝梅花,以掩饰自己的心虚,少女的微妙情感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妙玉年长于宝玉,出家并非是看破红尘,而是她小时体弱多病,在寺院中带发修行,以期神佛护佑。当宝玉站在旁边看她和惜春下棋,妙玉心中如小鹿乱撞,脸泛红晕。临走时,妙玉借故说大观园的路弯弯曲曲的,忘记怎么走了,好让宝玉陪着她走一段路。她回到庵中参禅打坐,眼前也时时浮现出宝玉的身影,耳热心跳,难以摄住心神。

恍惚间,妙玉已把自己代入宝玉诗中的“槛外梅”,青灯古佛,黄卷木鱼,坐忘枯禅,情思绵绵。“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春暖花开之时,偶然也会梦见白马王子来折梅花。宝玉热闹的生日,她心中向往,碍于身份却不便前来,只能以“槛外人”的名义给宝玉送帖祝福,可宝玉大概早就忘了那年,和姐姐妹妹们喝酒吃肉,对雪联诗,一时兴起的“槛外梅”三个字罢。

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诗句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及命运结局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古典文学界,从来也没有哪本著作如同《红楼梦》这般令人回味无穷,它已然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巅峰,至今都未被逾越。红学也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研究性学科,引发全民的研究热潮。谈到《红楼梦》,林黛玉无疑是难以回避的。

黛玉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姑苏林家,林家亦是书香世家。其母乃老太君贾母最为宠爱的小女儿贾敏。无奈贾敏病逝夭亡,贾母便差遣男女船只前来接黛玉入都,黛玉本不愿弃父前往,其父林如海便规劝黛玉到“汝多病,年又极小”且“汝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至此,黛玉便满怀思绪乘舟北上。

黛玉的心思极其缜密,细腻,也是很脆弱的。初至贾府,因害怕举止不当,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因言语“不当”,引得宝玉摔玉,更是多心伤感,淌眼泪地说道“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由此种种,便可知黛玉心思是何等细腻,这也是自尊心的.使然。黛玉的容颜更是美丽动人,有西施之态。她本是“绛珠仙草”,因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雨露滋润,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不可谓不超凡脱俗,一切皆为自然造化之美。黛玉虽然“仙气”十足,但体质却是极弱的,宝玉初见黛玉,有这样一段描绘,“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真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弱柳扶风之态,令人怜爱不已。

黛玉心思细腻,甚至到了“小心眼”的地步,这从“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周瑞家送宫花等细琐小事上,黛玉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便可窥见一斑,这是自卑心理的表现。黛玉寄人篱下,虽然衣食住行同其他主子无二,但这位贵族小姐却生活得很小心,很压抑,毕竟她只是客居,就连可亲的外祖母也说“今日有远客才来”,“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又是多愁善感之人,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如宝钗那般随和可亲,宝钗虽然同是客居,可宝钗家毕竟是皇商,京城房屋田舍也是应有尽有,固然有所没落,但母亲,兄弟俱在,家境殷厚,这一点是黛玉无论如何都无法比拟的。如此道来,黛玉的“小心眼”倒是可以原谅的,或者说这是真性情的表现。

《红楼梦》一书实在是太伟大了,说它是一本社会大百科全书一点都不为过,本书对金玉,花鸟虫鱼,诗词,建筑,饮食,服饰,侯府仪制等诸多领域都有极细致的描摹,可见曹子雪芹对此的研究是何等深刻,视阈是何等开阔。撇开这些不论,单就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便足见曹公的文底深厚。黛玉是其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黛玉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爱哭,哭得唯美,哭得动人心扉。黛玉的哭是有缘由的,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便得久延岁月,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女体。这神瑛侍者便是宝玉前身,对黛玉有灌溉之恩,甘露之惠,黛玉无以回报,便“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神话般的“还泪说”,不可谓不新奇别致。故黛玉的感怀身世,爱情失意,便哭出了血泪交织的《葬花词》,《柳絮词》,《秋窗风雨夕》……“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伤春之作,衰朽破败之景,令人唏嘘不已。黛玉敏锐的感知力,细腻的心理变化,感情的起伏跌宕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在那个家长制决定一切的封建社会氛围下,黛玉却拥有一颗追求真爱的心,甚至因此殒命,着实难能可贵。在第三十二回中,宝玉毫不避嫌,怒斥湘云和宝钗的经济之说。称赞黛玉从不说“仕途经济”这类的混帐话,要是她说过这类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在门外听罢此语,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感叹“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可是“我虽为你之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之知己,奈我薄命何!”黛玉更是直率地对宝玉说:“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一入侯门深似海,纵然黛玉生活优渥,可是她只有一个知己,那便是宝玉,对宝玉的爱情更是难以言表的强烈,及至听闻宝玉娶妻宝钗,只留下“宝玉,宝玉,你好……”的哀音,便含恨而去。至此“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徒留下“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对女性有泛爱之情,这并不是爱情。因为他一生仅视黛玉为知己,“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黛玉用一生的眼泪去偿还宝玉前世的灌溉之恩,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对爱情最为强烈的表达。在那个世俗权势的封建社会里,宝黛的爱情太过于柏拉图式了,注定了难以善终。这无疑是巨大的悲剧,因为它把最美好的事物和人予以彻底毁灭,但是正因为是悲剧,才能把这种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带怜字的诗句曹雪芹: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 清代曹雪芹《咏菊》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清代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 清代曹雪芹《怡红快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清代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清代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惜春》

曹雪芹人物评价:

周汝昌:其中曹雪芹的一生,曹雪芹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山、杜牧之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旛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胡德平:就英国人讲,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不愿失去莎士比亚。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火把给人以真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蔡义江: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都毫不逊色。

张庆善: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