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哲理: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
2、朱憙《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3、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哲理: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罗隐的《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
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
城国之来又是谁?
哲理: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6、杜荀鹤《泾溪》
泾溪有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听说有沉沦。
哲理: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7、刘禹锡《秋词》
世人闻秋悲寂寥,
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
直领诗情到碧霄。
哲理: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8、顾况《行路难》
冬青树上挂凌霄,
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
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这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9、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哲理:原上草'的'枯荣'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0、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7、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8、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
9、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0、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诗》
1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1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1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7、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9、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20、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2、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23、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2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5、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2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8、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2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3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1、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3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3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34、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38、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4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1、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4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43、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4、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
45、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唐寅《画鸡》
4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夜月》
4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49、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50、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1、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5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3、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5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5、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5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7、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5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59、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6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6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6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6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67、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6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69、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70、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7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7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7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76、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77、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7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79、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8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81、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8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4、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5、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8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87、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89、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9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很有意境的诗句1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清天夜夜心。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很有意境的诗句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