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篇圆熟无凝滞,四六雍容有典型。
2、诗人多清峭,饿死抱空山。
3、诗人业孤峭,饿死良已多。
4、诗人苦为诗,不如脱空飞。
5、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6、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
7、诗逢匠化唯贪住,日觉恩深不易铭。
8、诗业务经纶,新皆意外新。
9、诗情抛阃阈,江影动襟裾。
10、诗仙饷予北苑雪,正欲一洗东华尘。
11、诗勿惊人日以昌,巍科只待赋阿房。
12、诗社飘零二十年,春官老子复登仙。
13、诗囊挂在船篷上,吟过江枫落叶中。
14、诗思閒逾健,仪容老更清。
15、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16、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17、诗句日从窗眼写,墨丸夜入枕头收。
18、诗评明水好,笑我尚逶迤。
19、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20、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21、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
22、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23、诗役五藏神,酒汨三丹田。
24、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25、诗携彩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赐袍。
26、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
27、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
28、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29、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
30、诗禅寄杖锡,不间道途难。
31、诗在溪桥兴在人,年来绕树费追寻。
32、诗封两条泪,露折一枝兰。
33、诗里难同相得伴,酒边多见自由身。
34、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35、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36、诗价已高犹失意,礼司曾赏会成名。
37、诗成添旧卷,酒尽卧空瓶。
38、诗闻安石咏,香见令公熏。
39、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40、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
41、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42、诗叟未相识,竹儿争见君。
43、诗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
44、诗夸碧云句,道证青莲心。
4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46、诗酒尚堪忘世虑,陶然且复咏闲居。
47、诗人风致别,卜築寓烟霞。
48、诗人已化罗浮鹤,相未千年未一归。
49、诗人月下见梅花,著力形容极口夸。
50、诗翁香价满江湖,肯访西郊隐者居。
51、诗题画里记相寻,白发萧萧别意深。
52、诗坛森严升复楯,白战雄呼气难忍。
53、诗老龙门昼不关,东坛西社几人还。
54、诗客每相过,书斋常不扃。
55、诗兴时来案牍边,故山风物自年年。
56、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57、诗社当年共颉颃,我才惭不似君长。
58、诗满行囊兴未穷,来时还与去时同。
59、诗翁扶醉上危巅,得意留题拂短垣。
60、诗句临离袂,酒花薰别颜。
《长干行》由李白创作,这首诗通过一个女主人的口吻,写她对经商在外的丈夫的怀恋。
《长干行》
作者:李白
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其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注解】:
1.妾:古代妇女自称。初覆额,指头发尚短。
2.剧:游戏。
3.骑竹马:儿童游戏时以竹竿当马骑。
4.床:指的是井边的护栏,《静夜思》中的也是这个意思。弄:逗弄。
5.无嫌猜,指天真烂漫。
6.羞颜句:指结婚后,就一直含着羞意了。详见下面的低头两句。未尝:《全唐诗》校作“尚不”。
7.始展眉:意谓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间显现出来。
8.愿同句:意谓愿意永远结合在一起。尘与灰,犹至死不渝,死了化作灰尘也要在一起。
9.抱柱信:相传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届时女子不来,潮水却至,尾生为表示自己的信实,结果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事见《庄子·盗跖》。《战国策·燕策》也以此为信行的范例。
10.岂上句:因深信两人的情爱都是牢固的,所以自己决不会成为望夫台上的人物。望夫台,类似的望夫石、望夫山的传说有好几处。故事的大意是,丈夫久出不归,妻子便在台上眺望,日久变成一块石头。王琦注引苏辙《栾城集》,说是在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南。
11.瞿塘:峡名,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东。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大礁石。每年阴历五月,江水上涨,滟滪堆被水淹没,船只不易辨识,易触礁致祸,故下云不可触。古乐府也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语。
12.猿声句:三峡多猿,啼声哀切。
13.门前句:意谓女主人常望着丈夫出门时的踪迹而等待着,只见踪迹上都已生出青苔了。迟(直zhí),等待,一作“旧”。
14.蝴蝶黄:明杨慎说是秋天时黄蝶最多,恐系附会之说。黄:《全唐诗》作“来”。
15.此:指蝴蝶双飞。
16.坐:因而。
17.早晚:何时。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省东部。
18.不道远:不会嫌远。
19.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东的江边上。据陆游《入蜀记》说,自金陵(南京)至长风沙有七百里。地极湍险。
20.《长干行·其二》又作张潮诗,黄庭坚亦作李益诗。
【韵译】:
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滪堆。
五月水涨滟滪难辨担心触礁,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评析】:
李白的这首《长干行》(其一)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它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副副鲜明动在的画面。它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这里不妨拿李白另一首也是写思妇之情的《江夏行》来作一比较。《江夏行》也是佳篇,但其中除了“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这样的句子写得较动人外,大多是直接的一般的感情抒发,缺乏鲜明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细节描绘。如“令人却愁苦”,“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独自多悲凄”,“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等等,显得比较发露,给人的感觉比较率直平淡,感情的深度挖掘得不够,难以使人反复咀嚼体会。第三段“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也显得议论气息过重,比较概念化,不如,“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用比兴手法描写,显得含蓄而耐人寻味。而且那种“悔作商人妇”的情绪在唐诗中也显得一般,远不如《长干行》中那种炽热而专一的感情来得真切。
《长干行》的风格缠绵婉转,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妇的爱情有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又是那样地坚贞、持久、专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经商,并非奔赴疆场,吉凶难卜;因此,她虽也为丈夫的安危担心,但并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恸。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了作品风格的深沉柔婉。我们拿作者的《北风行》来比较一下就更清楚了。《北风行》具有急风暴雨般的格调,因为它表现的是幽州思妇悼念战死丈夫的极度的悲戚。《长干行》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却细致入微,语言含蓄精炼。“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这些诗句包孕着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又具有柔和流丽的音乐美。朗读时自然能感受到一种声情摇曳的艺术力量,体会到那种柔婉的艺术风格。
《长干行》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比如写新婚的羞怯,便说“千唤不一回”;写爱情的坚贞,便说“愿同尘与灰”;写离别的长久,便说“苔深不能扫”;写盼望的殷切,便说“直至长风沙”。这些语句有力地表现了思妇热烈而深沉的感情,给人深刻的印象。全诗都用女子自述的口吻,这些夸张语句都符合她的感情和性格。例如“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既充分表现了思妇此时此刻的急切心情,也与她商人妇的身份相合;如果这话出于一个从来足不出户的妇女之口,就会显得不够真实了。
《长干行》在艺术上明显地受到古乐府诗歌的影响。前面按年龄序数写少妇的生活历程,使人想起《孔雀东南飞》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一段。但《孔雀东南飞》一句写一岁的事,只是作为全篇一个比较简略的引子;《长干行》却是有具体生活场景,有血有肉,构成了全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面通过描写节序变换来刻划女子怀人的深长愁思,则是学习南朝乐府《西洲曲》。在风格的柔婉、音节的流美方面,《长干行》后半篇与《西洲曲》很相象。我们录《西洲曲》的一节于下,以资比较: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然而《长干行》并不是机械地模仿。它描绘的生活图景是崭新的;商妇的情感写得较为丰富而有变化,也不同于《西洲曲》的单纯。它们各擅胜场,都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珍品。
我国古典诗歌,从《诗经》以来,一向有反映妇女生活的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们受着沉重的压迫。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她们往往遭到被玩弄、被欺凌的痛苦。因此,她们特别,强烈地企求着纯真专一的爱。汉乐府古辞《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感叹,《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华山畿》中青年男女在死后终于结合的浪漫主义描写,都体现了这种理想和追求。封建社会中男子常因服役、宦游、经商等缘故离乡背井,妻子只得独守空闺,受着离别之苦,这也是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中,表现思妇之情的相当地多。封建社会的诗人们,若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深切的同情给予被欺凌、被卑视的妇女,反映她们的正当的善良的愿望,那就该得到应有的肯定。李白诗歌中有关妇女的篇什,大多数都表现了这种进步的倾向。《长干行》塑造了具有美好情操的青年妇女形象,体现了妇女们对于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艺术上又极完美,是比较突出的一篇,它无疑地也应该受到我们的珍视。
另外,因其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个别字句及至后世更是演化成民间常用的成语,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已成描摹年幼的男女间天真无邪情谊的代表词。
【讲解】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一》从女子的童年写起。“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古代小孩不束发,“妾发初覆额”表明年纪还很小。“剧”是玩耍的意思。这几句是说商妇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时代就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以下从“十四为君妇”到“十六君远行”,用年龄序数法写女子婚后的生活历程。“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虽然是竹马之交,但从一起游戏的伙伴而结为夫妻,新婚期内毕竟也还是使她羞答答地难以为情。诗人以真实而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羞涩、天真的少妇形象。“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即使化为灰烬,也生生死死,永不离分!这里是化用《吴声歌曲·欢闻变歌》中“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的意思。我们仿佛听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诚心声。这位女子的热情、坚贞的性格,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 “抱柱信”“望夫台”二都是古代的传说。“抱柱”是说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他的爱人约定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涨,他不肯失信,便紧抱桥柱,结果淹死。关于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很多,都是说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的归来。两句意思说:丈夫象尾生那样忠诚地爱着她,而她又哪里会登上望夫台,去尝受离别的痛苦呢?这四句诗让我们体会到一对少年夫妇沉浸在热烈、坚贞、专一的爱伍中的幸福。然而好景不常,他们不久就尝到了离别的痛苦。而诗情也就在这里顿起波澜,产生了明显的转折。“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农历五月夏水涨时,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舟船来往,极易触礁遇祸。所以舟人谚曰:“滟滪大如襥,瞿唐不可触。”古代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旅人的乡愁。歌谣唱道:“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诗人巧妙地把这两首谣谚熔铸为精炼的诗句。我们读到这里,好像听到了咆哮的`江声和哀切的猿鸣,也感受到了商妇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关怀。
从“五月不可触”到“八月蝴蝶黄”一段,描写节序变换,烘托出女子对丈夫深长的思念。“门前迟行迹,—一生绿苔。”“迟”字一作“旧”,有的本子又作 “送”。“迟”是等待之意。这两句大约是说,在门前等待(或送别)行人所留下的足迹,也已都生长了青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夏天过去了,初秋来临了,她还在默默地盼望、等待。“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已经到了仲秋时节,她依然在不断地盼望、等待。看着双飞双舞的胡蝶,心中翻动着孤栖的苦味;想到时光在不停地流驶,又悄悄地为青春逝去而忧伤。我们不难想象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着煎熬。“早晚”是“何时”之意。“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东部。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离开今天的南京已经有数百里之遥。商妇实际上不可能真到那么远去迎接丈夫,但这样的夸张对于表现她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诗人写出了女子对于会面的渴望,对于丈夫热烈的爱,写出了蕴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热情。全诗到这儿结束了,而这位满怀热烈而深沉的爱情的妇女形象,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上。
《长干行·其二》
这首《长干行·其二》恰似上首《长干行·其一》中的少妇风尘仆仆地划着小船来到长风沙的江边沙头上等候久别的丈夫。该诗在描述女子情感脉络上非常细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畅而又还回曲折,给读者留下数不清的情韵,把少妇的闺怨描写得淋漓酣畅。在这阙诗中,诗人用“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两句便将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风兴”以下四句交代了诗中丈夫的行踪。“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则表现了她对夫婿安危的深切关怀,
最后,“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以少妇感怀身世的方式将满腔离愁别恨渲染得恰到好处。这首诗将南方女子温柔细腻的感情刻画得十分到位。全诗感情细腻,缠绵婉转,步步深入,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也属诗歌艺术的上品。
但是,与《长干行·其一》相比起来《长干行·其二》显得要稍逊一筹。《长干行·其二》与其他描写闺怨题材的诗一样,是从少妇时期入手, 而《长干行·其一》却别出心裁,偏偏从童年时期的两小无猜写起,无疑,李白在此诗中打破了陈规,自出机杼。 它通过描绘出的一副副生活场景 ,精心渲染环境气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鲜自然,显示出完整性和独创性。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几乎显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发展史。这些是《长干行·其二》所没有达到的艺术高度。
透过《长干行·其一》典型化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小妇形象。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赞美这首诗是最贴切不过了,相形之下,《长干行·其二》略显平庸,一则在于它的遣词用句没有前者的创新性,二者它的叙述方式没有摆脱掉其他相同题材诗歌的影子。它更加注重愁怨的描写,而第一首的最后两句“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则带有一丝脱离封建礼教的解放色彩。因此,《长干行·其一》塑造的人物更加鲜明饱满,更令读者喜爱。
后人评价
《唐宋诗醇》云:“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尝爰司空图所云‘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为深得委曲之妙,此篇庶几近之。‘”
纪昀亦曾云:“兴象之妙不可言传,此太白独有千古处。”
1. 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祗掩关。
2. 明月鉴重帏,凉风吹绮疏。
3. 明堂再续周王礼,宣室能容贾谊狂。
4. 明月炤沧海,清辉盈此时。
5. 明车拂天罡,白日驻轩盖。
6. 明月不可招,流光入堂中。
7. 明月出东岭,照我窗牖间。
8. 明窗棐几净炉薰,闲阅仙书小篆文。
9. 明星夜生角,远倚紫垣中。
10. 明星祠前夜通火,此外祠官闭坛坐。
11. 明远楼前湖水连,月中相对两苍然。
12. 明河流影散云霞,南斗离离北斗斜。
13. 明月转西壁,歌筵渐徙东。
14. 明月窥彤管,双星直罽軿。
15. 明公枉珍遗,开缄霜雪色。
16. 明月出天东,团团历东井。
17. 明峰与芳岸,进退相摩行。
18.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绛河。
19. 明月翔云汉,何心众忧喜。
20. 明时扈圣廿年余,始得衔恩谢直庐。
21. 明月为我至,终夜与徘徊。
22. 明朝春仗当行乐,刻燕催花掷万金。
23. 明月满庭树,与子步清影。
24. 明明采石兵前样,参赞归来即近臣。
25. 明庆晓班催百辟,钧容仙部下层霄。
26. 明月池边酌玉罍,玉罍未倒玉山颓。
27. 明道二年同夏课,四人两举尽登科。
28. 明发辞吴会,移舟夜淹泊。
29. 明日城东看杏花,丁宁儿子早将车。
30. 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
31. 明河如练月娟娟,坐对清光只自怜。
32. 明时尚文不尚武,屈膝低眉谁比数。
33.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
34. 明光漏尽晓寒催,长乐疏钟度凤台。
35. 明月帐中泣,悲风营外歌。
36. 明河拖天玉绳远,新月搯云银甲浅。
37.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38. 明朝又上阖闾城,江上春潮一舸轻。
39. 明星烂烂回银河,紫微宫中瑞气多。
40. 明姿靓服严妆乍,垂手亭亭俨图画。
41. 明去暗来,三头两面。
42. 明岁花时,何处谩相忆。
43. 明根生惠性,德行多饶益。
44. 明旦觅船湖上去,西村桃李淡春烟。
45. 明年寿酒君王劝,知有传宣敕使来。
46. 明光辅相,天地保长年。
47. 明时玉帐恩相续,清夜钧天梦更长。
48. 明灭洲景微,隐见岩姿露。
49. 明岁端阳时节,人在薰风殿阁。
50. 明月光中与客期,一年秋半两圆时。
51.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52.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53. 明圣钦承,子孙千亿。
54. 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
55. 明年征拜入,荆玉不藏诸。
56. 明发辉光至,增荣驷马车。
57.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58. 明眼衲僧会不得,江北江南徒访寻。
59. 明举似君如未会,江南三月鹧鸪啼。
60. 明眼衲僧会不得,马驹踏杀天下人。
61. 明珠有照乘,其焰百尺长。
62. 明珠缀在凤头鞋,白壁雕成燕子钗。
63. 明月满地寒如霜,踏歌出门气扬扬。
64. 明月照苍苔,横空一雁来。
65. 明月不可得,孤灯还近人。
66. 明月照江水,截梁与子步。
67. 明器夜为人,幽宫尽婚婿。
68. 明日是清明,孤花雪斗轻。
69. 明月清风渡两桥,相随百里不辞遥。
70. 明姝犹少入宫怜,瑰俊曾闻得几全。
71. 明月在天烟在溪,烟中看月无光辉。
72. 明公先叶国元功,两正台衡保始终。
73. 明朝寒食风日晴,可闲欲同湖上行。
74. 明沼湛方诸,新流涨嘉澍。
75. 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
76. 明窗长昼独从容,单袷闲来坐暖风。
77. 明月深穿辘轳井,蕉梧戍削藏石影。
78. 明非独材力,终藉栋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