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七绝·秦淮河】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夜游秦淮河】
古韵凌波十里欢,风摇画舫雨含烟。
夜游惊艳思八艳,情洒秦淮不夜天。
【念奴娇·金陵秦淮河】
文人荟萃,更商人云集,繁华街市。桨橹声中观旖旎,入目几多惊喜。十里秦淮,六朝粉面,画阁藏佳丽。进乌衣巷,再游王谢府第。
两岸画栋雕梁,二龙抢宝,忆媚香楼里。可叹须眉男子汉,不及钗裙名妓。纸醉金迷,改朝换代,孔庙先贤祭。休评功过,心中无愧而已。
【念奴娇·秦淮河】
桨声灯影,忆东吴淮水,六朝金粉。
骚客聚来夫子庙,丝竹轻歌传韵。
伯虎****,吴翁传本,雨后如春笋。
桃花扇锦,媚香楼遗羞吻。
庭曲犹唱谁伤,沧桑家国,暗地和天混。
十里秦淮曾有泪,画栋雕梁还损。
朱鹊桥边,乌衣巷口,堪已当年近。
烟云无恨,更金陵水相润。
【七律·夜游秦淮河】
华灯璀璨映秦淮,
两岸霓虹画影裁。
踏舫游人寻旧梦,
闻香醉客近楼台。
廊轩影动楼阁处,
管乐悠扬舞美釵。
享乐和平承盛业,
八方雅士展情怀。
【七绝·秦淮河】
箫琴一曲意如何?浅浅轻舟漾水波。
多少繁华言笑里,而今于此怅然多。
【过秦淮河】
日落金陵晖未消,柳牵淮水岸边摇。
楼台依旧秦时曲,明月无知照哪朝。
【七律·秦淮河】
秦淮秋雨细濛濛,飘荡方舟灯艳红。
孔庙临堤香火少,乌衣巷口旅人重。
香君溅血桃花扇,洪武天湖明祖宫。
月洒光华沉碧玉,浪衔朱雀笑谈中。
多少次,我
不敢翻开昨天的历史
多少次,我
不敢涉足记忆的原乡
那秦淮的.点点滴滴
早已载入史册
那起落的歌舞升平
韵味从未断章
隔着一河春水
名妓,云集两岸
桨声,婉转凄凉
担着一河两畔
赶考的进仕,在贡院奋笔疾书
乌衣巷口的落日,正西下斜阳
秦淮啊
你涓涓细流,绵绵十里
你拱桥缠绵,十八相望
秦淮啊
香君血溅的诗扇,被你珍藏
小宛清高的衷肠,使你难忘
那些买醉的欢颜
那些涟漪的灯影
那些轩窗吹箫的声声慢
那些柔软哀怨的忆江南
十里秦淮
胭脂,染红了
花瓣下的笑脸与泪痕
水粉,淤积了
青草间的渴望与荒唐
秦淮啊
你缠绵的诗句,流芳千古
你忠贞的情操,世人颂扬
今天,我来到这里
徜徉在你的身旁
那风光、那神韵
那灵气、那过往
一切,都历历在目
一切,都不曾遗忘
河流,或汹涌澎湃,或清流潺潺,有的灌溉万里沃野,有的任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默默流淌。历史总是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细细去聆听这尘封的记忆时,十里秦淮的名字总是不停地在耳边回荡、鸣响。
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如此紧密地与历史人文揉在了一起,揉进了血与泪里,于是,人们一次次地将目光聚焦在这片舞台上,浓酒笙歌,轻歌曼舞,丝竹飘渺,细细地品味着秦淮的千年风月。
生平第一次来到古城南京,觉得能配得上金陵风韵和厚重历史积淀的,非十里秦淮莫属了。“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当时的繁华景象。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秦淮河一定是商贾云集,青楼林立,笙歌漫舞,不绝如缕了。如今,走在河畔的青石板街上,商店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更添上一笔浓浓的现代气息。最有意思的应该是游船了,坐在如叶的轻舟上,荡漾着清波涟漪,观赏着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镂窗,雕梁画栋,华灯灿烂,若是能加上一杯清茶,怎一个雅字了得!
六朝时,秦淮河一带便成为文人骚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流传后世。“王与马,共天下”,辅佐了东晋王朝的王导落户乌衣巷,王氏家族才人辈出,后来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更是中国书法界的明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因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典故而成为一代佳话。另一大家族谢氏,谢安、谢玄因淝水一战,以区区八万兵力,如摧枯拉朽之势,击溃苻坚百万雄师,势如破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又有东晋才女谢道韫,天下第一女辩才,文武双全,巾帼不让须眉,“未若柳絮因风起”,让堂哥谢朗也自愧不如。秦淮因为王谢两大名门望族而誉满天下。
早闻得正始名士,魏晋风流,魏晋人的风度不仅别具一格,而且潇洒自如。魏晋人喜欢清谈,那景象一定像王右军所写的兰亭雅会一样,曲水流觞,列坐其次,一盏淡酒,纵论浩浩寰宇,人生抱负。如此说来,秦淮河不仅蜚声海内,更有一番清淡的“玄”味儿了!
市井繁华,人文荟萃,难怪秦淮河被称作“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了。于是,秦淮河激荡了,发出银铃般的回响
然而不管是短暂即逝的东晋,还是政权更迭的宋齐梁陈,金陵似乎历来都是短命王朝的象征,于是,秦淮河也背上了一腔幽怨,诉说着无可奈何。“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为杜牧这首著名的七绝,打小的印象中,秦淮,这个烟柳繁华地,笙歌艳舞的背后,是亡国之音在缭绕。亡国的前音一次又一次的宣告,而那些达官贵人却还在这金粉楼榭里声色犬马,醉生梦死。可是秦淮河能干什么呢?它只有默默地流淌,轻轻地拍打着岸堤,发泄一下满腔的遗恨。然而这与秦淮河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只有韦庄说得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秦淮河与台城柳一样,我本不是活物,只是因花开而荣,因花败而衰。
思索间,对岸雄浑的歌声吸引了我,一个小伙子手持吉他,对着麦克风自弹自唱。嗓音低沉浑厚,大气磅礴,十指如抽丝剥茧,鼓瑟齐鸣。我不禁浮想联翩,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董小宛、柳如是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初春的秦淮,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楼台上的秦淮八艳青衣姗姗,眉清目秀,初见时让我感到一股矜持的冷。秦淮河因为秦淮八艳又重新激荡着,翻涌着。
作为艺妓,她们落入红尘,卖艺为生;作为才女,她们个个工诗善画,谙通音律;作为女人,她们渴望与自己羡慕的郎君长相厮守。然而,身处社会动荡的年代,有太多的不得已。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精。与明复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朝宗相遇,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翩翩公子,一个是柔情娇俏的婷婷玉女,两情相悦。未想惹怒了阮大铖,接着是侯朝宗被迫逃亡天涯。香君闭门不出,一心等着夫婿的归来,不料,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了。李香君一口拒绝,田仰还要坚持,香君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桃花扇。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而逃,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了出去。最终,在栖霞山与夫婿侯朝宗偶遇,坎坷的经历,加上岁月的洗礼,才子已不是当年的风华正茂,玉女已不是那时的月貌花容。此时相遇,我猜想一定感慨良多,看破世间沉浮后,携归故里才是内心的共鸣。
秦淮八艳虽身处社会的底层,但在国家危亡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让那些贪生怕死,贪恋荣华富贵,勾心斗角的权贵们相形见绌。如今的秦淮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历史兴衰,让人们自己评论去吧!
我望着那悠闲流淌的河水,船桨轻轻拍打着水面,删繁就简,朴素典雅,在滚滚红尘里清澈着,动人着。而那弯曲的河道,连同那悠悠的历史,被一起揉在了我心的最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