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快乐的诗句聚集60句

时间: 2023-11-30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诗经中快乐的诗句聚集60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僧志南。。。 展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僧志南 收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孟郊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僧志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鸡鸣》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出处——北宋·汪洙《喜》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施泽润滩阙遇友》 收起

《芣苢》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1、芣苢(扶以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

2、薄、言:都是语助词。见《葛覃》篇。

3、有(古读以yǐ):采取。上面“采之”是泛言去采,未见到芣苢,这里“有之”是见到芣苢动手采取。

4、掇:拾取。

5、捋:成把地从茎上抹取。

6、袺(结jié):手持衣襟来盛东西。

7、襭(协xié):将衣襟掖在带间来盛东西,比手持衣角兜得更多些。

【题解及原文】

这篇似是妇女采芣苢子时所唱的歌。开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可以从这历程见出来。

【今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白话翻译】

车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来。

车前子呀采啊采,牵起衣角装起来。车前子呀采啊采,翻过衣襟兜起来。

【赏析】

“芣苢”(否以)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左舟右上艹中佳下又)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问题倒是:当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又据朝鲜族的朋友告诉笔者,在他们那里,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春节欢乐古诗词

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1.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16.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17.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18.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19.杜位宅守岁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21.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22.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23.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24.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唐·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25.除夜宿洺州 唐·白居易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26.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27.除夜 唐·白居易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28.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29.庾楼新岁 唐·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1.除夜宿石头驿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32.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33.新年作 唐·宋之问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4.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5.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唐·李适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勇余矜捷技,令肃无喧声。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36.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唐·卢纶

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37.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唐·卢纶

鸣珮随鹓鹭,登阶见冕旒。无能裨圣代,何事别沧洲。闲夜贫还醉,浮名老渐羞。凤城春欲晚,郎吏忆同游。

38.元日观朝 唐·杨巨源

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元龟。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阊阖回临黄道正,衣裳高对碧山垂。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

39.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

唐·杨巨源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

临轩启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剧水流。瑞色含春当正殿,香烟捧日在高楼。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4.正元 唐·许浑

高揭鸡竿辟帝阍,祥风微暖瑞云屯。千官共削奸臣迹,万国初衔圣主恩。宫殿雪华齐紫阁,关河春色到青门。华夷一轨人方泰,莫学论兵误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