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2.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
3.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4.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5. 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
6. 阑边偷唱系瑶簪,前事总堪惆怅。
7.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8.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9.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10.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11. 纤手皓肤如玉,挽了个公主髻,上面垂着流苏,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流苏就摇摇曳曳的,映着绿波。
12. 空坛深净驳琉璃,秃发簪冠老导师。
13. 星星鹤发簪霞冠,笑者朱衣拥金节。
14. 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公主髻,髻上簪着一支珠花的簪子,上面垂着流苏,她说话时,流苏就摇摇曳曳的。
15. 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戴了支青竹在头上。
16. 一只白玉簪子,雪亮剔透,玉色中有隐隐约约透着几丝奶白色,更显娇巧,几条流苏垂下,随着风吹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17.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
18.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19. 白发簪花不解愁。
20. 彩笔赋诗,绿发簪花,多少少年行乐。
21. 琼壶歌月,白发簪花,十年一梦扬州。
22. 短发簪犹惜,高轩咏可供。
23.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赠阙下裴舍人》
唐代:钱起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注释
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鉴赏
这是一首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裴舍人给予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并未切入正题,像不经意地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指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此诗的弦外之音,是希望裴舍人给予援引。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优美古诗词鉴赏2
一品新蕖依韵并答
一种幽思独自怜,朝思暮想到君前。
梦中牵手并肩坐,何日来迎出水莲。
原韵再致一品新蕖
一种相思两地怜,神魂早到汝妆前。
去年才建藏娇屋,等待心中一品莲。
一品新蕖依韵再答
十八年来少爱怜,双亲弃我别门前,
琴棋书画常为伴,远隔红尘质如莲。
望海潮
潮州韩愈,西湖苏轼,当年贬放蛮东。
天路步艰,途中感叹,何时再沐春风?
韩信悔居功。看浮世花草,凋落鮮红。
势利相关,仕途谁学种桃翁?
深思难再轻松,教儿孙后代,不要盲从。
工艺养家,无忧少虑,团圆远胜重逢。
前训警声隆。须牢记常忆,铭刻心中。
不再冲锋陷阵,宁做守家虫。
优美古诗词鉴赏3
作者:冯延巳
风乍[1]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2]里,收挼[3]红星蕊。
斗鸭阑干[4]独倚,碧玉搔头[5]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6]。
【注释】
[1]乍:突然
[2]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路
[3]挼(ruó):揉搓。此处指用手拈下红杏花蕊抛入水中,以引来鸳鸯。
[4]斗鸭阑干:古代富贵人家常在池子里养斗鸭,观看他们相互争斗作为游戏,用阑干围起来,所以有这样的叫法。相传这种斗鸭的游戏开始于汉初,和斗鸡类似。
[5]搔头:古代簪子的一种,因头部做成可以搔头的样子,故得名。也可泛指簪子。
[6]鹊喜古代有灵鹊报喜的说法。
【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南唐时曾任秘书郎,辞学修养深厚,多伎艺。与南唐中主李璟友善,屡次官至宰相。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数量最多的。他的词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缠绵悱恻,意味深远。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个痴心等待爱人的少女形象。起句写风突然刮起,使得春日的水面上出现了波纹,仿佛把水面吹皱了似的。而这风吹皱的却不仅仅是春水,也是词中女主人公等待爱人不能安定的一颗怀春之心。我们可以看见她悠闲的在花间小路上行走,拈下红杏花蕊抛到水中来引逗鸳鸯;过了一会又一个人倚在逗鸭池的阑干上,头上的簪子也随着这样的动作斜坠下来。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富贵之间的少女,而她所处的.环境又遍是美好的春景,但在这种情况下,她却并不快乐。她的种种游戏举动都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无聊和孤独。下一句点出了这种无聊和孤独的原因她苦苦等了爱人一整天,爱人却没有来。她只有继续无聊的等待,在听见树梢上喜鹊报喜的叫声时,因为片刻的欢乐而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