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生灵,手掌生死;传说不朽,王者不败。那些关于剑的霸气宣言在诗句中又是怎样的'呢?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汉乐府《陌上桑》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隋·卢思道《从军行》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唐·李白《悲歌行》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唐·李白《白马篇》
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唐·李白《陈情赠友人》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唐·李白《郢门秋怀》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唐·李白《猛虎行》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唐·李白《北风行》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唐·王维《老将行》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唐·令狐楚《少年行》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唐·吕岩《绝句》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宋·陆游《三月二十七日夜醉中作》
叹防身一剑,壮图濩落,建侯万里,老境相将。——宋·刘克庄《沁园春》
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金·元好问《水调歌头》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明·高启《岳王墓》
霸气的诗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4、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5、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老子人间无着处,一樽来作横山主。
7、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8、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9、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1、苍天旨意著书命,诸子虔诚扶道颠。
1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14、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15、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16、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
17、但觉高歌有鬼神,安知饿死填沟壑?
18、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
1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十年磨一剑,霜寒未曾试。
21、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22、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23、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
2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5、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26、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
27、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容
2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9、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3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31、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BangNiShouji.com
32、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33、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4、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遍化龙
35、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36、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3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38、用舍由時,行藏在我
39、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4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4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42、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4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44、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45、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7、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48、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
4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李白诗歌中“剑”的意象分析
(一)“剑”是李白功业梦想的寄托
纵观李白的生平,他没有走一般读书人的仕途之路――科举取士,而是想要走一条终南捷径,但即便如此,它的一生也是颇不如意的。表面上过着翰林学士的潇洒,但自己的抱负却始终不能实现,等到赐金还山后,更加郁郁不得志。而剑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是国之神器,上层贵族莫不佩剑。《入朝曲》:“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赠郭将军》:“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因而剑代表着一种上层人的生活。同时,剑是凶器,是杀敌报国的利器,是建功立业的兵器。在李白的诗歌中,“剑”的意象出现了很多次。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了。李白生活的唐代,正处于国威远扬、万方臣服的盛世。“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一直贯穿于李白的一生,也深深地浸透于他诗歌的剑意象之中。
(二)“剑”是李白自由个性的外放
李白自小爱剑,少年出川的时候,更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加之唐朝有佩剑的习惯,因此诗人常常是剑不离身,剑成了他的知音和伙伴。年轻时的他“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年老时“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剑陪伴了诗人一生,也表现了诗人一生自由放荡的性格。李白的剑里寄予着他对自由的渴望,诗人专门描写宝剑的诗歌只有一首《古风》:“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从铸剑过程来看,“剑由高温销融的铁水中铸造而成,就像一条灵活的蛇从水中游弋而出”,轻盈而充满动感,这无疑与我们酷爱自由的诗人会发生某种心灵上的契合。而且,剑术的神秘莫测、变幻无穷更容易引起天真而富于幻想的诗人的极大兴趣。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在与心爱的宝剑猝然“相遇”时,心凝形释,物我两忘,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剑,惟存对人生自由的开拓与逍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把铁剑,却是多么的自由与潇洒啊!
(三)“剑”是李白友谊的见证
古往今来,剑都是友人离别相赠的礼物,“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孟浩然《送朱大人入秦》)在李白的诗歌中,通过宝剑写离别的也有很多。不论对方是村夫俗子(如汪伦、纪叟),还是达官显贵(如贺知章、崔侍御),他都倾心以诚。他渴望平等、纯洁而真诚的友谊,十分倾慕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的侠士风度。对于朋友,他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危厄”。《陈情赠友人》:“延陵有宝剑,价重千黄金。观风历上国,暗许故人深。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斯人无良朋,岂有青云望。临财不苟取,推分固辞让。后世称其贤,英风邈难尚。论交但若此,友道孰云丧。”朋友分别时,他赠剑以寄相思。《赠易秀才》:“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游敬亭寄崔侍御》:“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送侯十一》:“空馀湛卢剑,赠尔托交亲。”好友蒋华去世了,他“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宣城哭蒋征君华》)。斯人已殁,友谊长存。“剑”是李白友谊的见证。
二、李白诗歌中“酒”的意象分析
(一)“酒”是李白放荡不羁性格的寄托
李白喜欢喝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有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他是多么爱喝酒。同样的,李白常以酒入诗,在诗歌中常常运用“酒”的意象。“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这是古风中写长安城中整日优游卒岁的“游侠”,他们白日里醉酒纵马,李白对这些“游侠”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富有青春活力,一方面行径却是纨绔子弟式的,“酒”代表了这群人的生活态度,斜阳里醉汉跨白马驰骋虽然吓坏了路人,不过远观这种场面却是有一种“壮美”的感觉。“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酒是豪侠的象征,而怀中有宝却无人识得,只有感叹“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尔□为徒劳。”酒中最见豪气的要数这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酒仙”的酒,在诗中依然透露着酒仙的性格。
(二)“酒”是李白消愁的媒介
李白的愁,是与酒分不开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愁消不完,但不可没有酒。《将进酒》是李白饮酒抒情的名篇,这首诗直抒胸臆,诗人将积聚心中已久的愤慨一泄而出,势不可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与挚友饮酒聊天,一吐心中的不快。他自恃有经国治世之才,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既然改变不了这种现实倒不如接受,用畅饮来忘却忧愁。其实喝酒恐怕不是诗人的本意,只因为酒能消愁,他是诗人自我放纵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无奈之举。他自我慰藉着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在看似潇洒豁达的外表下是一颗饱受摧残的伤感的心,从诗中不难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慨叹时光的易逝,人生的苦短,盛年难再而自己还一事无成,这实在是大丈夫的悲哀,以乐景写哀情则更显其哀,诗中描写饮酒的场面愈是热闹就愈显得悲凉。
李白诗歌中的剑与酒,其实就是李白整个人生的写照,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体现着诗人的性格,隐藏着诗人的忧愁,书写者诗人坎坷而又放荡不羁的一生。
《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忆江南·江南忆》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无题》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村南村北响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