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2、谙(音安):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诗意1】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诗意2】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读者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后一首词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两首《忆江南·江南忆》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杭州与苏州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忆”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这两首词与《忆江南·江南好》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整体。
【诗意3】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诗意4】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诗意5】
作者用炙热的情感描绘了江南的大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诅国河山的热爱和眷恋。
诗人开篇即点题,“江南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才能年年不忘,才能极力描绘。江南哪里好呢?诗人并没有描绘江南的温柔多情,小巧别致。而是带给大家一组强烈的视觉冲击,用“红”、“绿”这组鲜明的对比色来描绘江南不为人知的好处。作者用词大胆,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惯用对比色描绘景物,画面感极强,给人印象深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也是他的名句之一。
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直观描写,下边二首而选取了在苏杭的生活片段,用亲身经历说明为何“能不忆江南”了。在杭州述说了自己山寺寻桂和府邸观潮两个片段,而在苏州时则描绘了馆娃宫中饮美酒赏歌舞的逍遥生活。诗人用简洁的词汇勾勒出苏杭的旖旎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三首诗歌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首诗既有独特的韵味,又能相互烘托。意境巧妙,言简意赅,仿佛置身其中。这首诗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诗人描述的大好河山.同学们心中是否涌上一股自豪的心潮呢?那就用你最真挚的感情去歌颂,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许多茶友们因此喜欢上西湖龙井,但却不知西湖龙井茶的传说,西湖龙井茶的诗句。
西湖龙井茶的传说
18棵御茶树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时,在狮峰山下胡公庙前欣赏采茶女制茶,并不时抓起茶叶鉴赏。正在赏玩之际,忽然太监来报说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京。乾隆一惊,顺手将手里的茶叶放入口袋,火速赶回京城。
原来太后并无大病,只是惦记皇帝久出未归,上火所致。太后见皇儿归来,非常高兴,病已好了大半。忽然闻到乾隆身上阵阵香气,问是何物。乾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把龙井茶叶带回来了。于是亲自为太后冲泡了一杯龙井茶,只见茶汤清绿,清香扑鼻。太后连喝几口,觉得肝火顿消,病也好了,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
乾隆见太后病好,也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这就是18棵御茶树的传说。
西湖龙井茶的诗句
春江花月夜(好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观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苏轼
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三首录一)
(宋)林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名空向闲时看,诗俗休征故事题。
惭愧黄鹂似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林逋即当年隐居杭州孤山)
长至日与同舍游北山
(宋)范成大
岁晚山同色,湖平雾不收。
寒云低阁雪,佳节静供愁。
竹柏森严立,蒲荷索莫休。
瘦筇知脚力,政尔耐清游。
柳梢青
(宋)周密
夜鹤惊飞。香浮翠藓,玉点冰枝。
古意高风,幽人空谷,静山深帏。
芳心自有天知。任醉舞、花边帽敧。
最爱孤山,雪初晴后,月未残时。
点绛唇 暗香
(宋)王十朋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
凭栏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孤山雪梅
(明)凌去翰
冻木晨闻尾毕逋,孤山景好胜披图。
翠禽巢失应难认,皓鹤笼空不受呼。
已见万花开北陇,莫教一片落西湖。
快晴更待黄昏月,疏影随身不用扶。
柳梢青 别忆孤山
(清)夏基
孤屿梅花。林公旧宅,烟水横斜。
月白无云,风清不雨,香落谁家。
先生一望城涯,忆别时春吐奇葩?
夏日鱼沉,秋来雁杳,悉付征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关于传说诗歌1
传说也许就是希望,让所有人充满理想
传说也许就是无能为力的失望,让将来燃烧茁壮
神仙是传说中的主要力量,只要你敢与想象
神仙的力量主宰宇宙的能量,所有的愿望都是瞬间安装
多吗高大的山峰都要归于尘土,只要地球不断的癫狂
多吗茂盛的草木都要归于死亡,只要时间的脚步沙沙做响
每一个人在宇宙空间也许只是一道亮光,来不及留下影像
一生的事迹只能用几个字可在石碑上,流下热泪两行
每一天放不下的大事也许只是一缕阳光,内心却制造了无数的惆怅
预测的心思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梦想,没有人会明白你的思量
感谢每一天照耀你的太阳,感谢每一天养育你的爹娘
让你的所有不安都化为感激的力量,你的每一天都会平安吉祥
关于传说诗歌2
宋.欧阳修《送襄陵令李君》
绿发襄陵新长官,面颜虽老渥如丹。
折腰聊为五斗屈,把酒犹能一笑欢。
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皮软御春寒。
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
宋.王安石《赋枣》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
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
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足。
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
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
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
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唐.白居易《杏园中枣树》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照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唐代杜甫《百忧集》: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
唐代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拮柔,从君怜柳杞;君术悦月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一些。 宋代王安石又说: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宋代诗人刘克庄有“枣木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真”。
今人施蛰存有“书林喜发新财路,梨枣争开小品书”。
明人,揭轨《枣亭春晚》:“昨日花始开,今日花已满,倚树听嘤嘤,折花歌纂纂,美人浩无期,青春忽已晚;写尽锦笺长,烧残红烛短;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际处”。
关于传说诗歌3
《只为那香销玉殒的传说》
如果让我等待
那我愿意等待一株花,开放
在最美丽的时刻
一睹她最生动的气韵
为这,我去寻找一抔性格温润的土
与土的本质,她更适合收敛一缕香
最终在香味散尽里,怀念往事
真的是这样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说
在开满了爱情的枝头
洗涤心灵,还原一种被成为玉的本质
当我再次回忆这一切时
心在迫切的喘息,想要寻找勇气
只为了,能够化成罕见的美丽自在而去
而当我落魄的匆匆迎来新的一天
你却在黑夜即将过去之前
成为了传说里的秘密
像一株花,不愿被季节捉弄
关于传说诗歌4
一角天空也那么宽敞、绮丽
苍茫的天穹溢满幻想
禁锢中
臆想也只是奢侈的向往
身体被钉在腐臭的棺材里
那些高远的梦想
因我的身不由己
而变得遥不可及
我终究遇上了你
在同样的心情旋律里
终于有了黎明的气息
灰色的世界片刻间被渲染得五彩缤纷
焉了的花儿又开始争妍斗丽
梦也不再那么可望不可即
别了,凄沧的墓窝
自此,你只是个传说
关于传说诗歌5
从来没有人追究
上帝是从哪儿来的
可人们却尊他为神
给他创造的权杖
正如人类可以拿蚂蚁一样的动物实验一般
上帝和人类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既然上帝创造了生命
可为什么又把一条蛇
放在美丽的伊甸园中呢
树上的果子冲破了禁梏
还有哪些灵魂又被封铅了法咒
尊严起源于那片遮羞的叶子
没有了原罪是否就可以回归
让我们感谢诱惑吧
也感谢那条蛇
无需救赎
亚当和夏娃至今还在光着身子
关于传说诗歌6
树化石
正当我梦想春天的时候
经历了天地之间的一次大转换
我以活着的姿态
走进大地的深处
在时间的隧道里
小心翼翼的坚持着自己的
春夏秋冬
经历了万万年的磨砺
终于泪水也有了
石头的质地
草丛中的小花
草丛中一朵小小的花
向着天空开放自己
豆粒般大小的花瓣
顾不上美丽与不美丽
只因自己是春天的一小部分
才出于对春天对生命的责任
把自己开成一朵花
静静的静静的
向着天空
向着大地
向着风雨
开放自己
至于果实
不去想那么多
以花朵的'形式活一回
已经很美了
我不想把自己搁在空中
空中没有大地的承载
走不出一条像样的路
所以我原做一滴雨
义无反顾的投入大地的掌心
以山川,河流的姿态走路
再苦再累也要
谢绝桥的挽留
接下来
接下来
让我守在一块石头的旁边吧
我已经认识草的所有
花的全部
我要用更长的时间
去研读石头
我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石头用沉默
喊出它的一生
莲子的传说
听说千年莲子开花的事后
我是千年前
不小心
从你的掌心里
滑落的那一粒莲子
珍藏一生的心愿
今天用花朵诉说自己的故事
你可要心领神会啊
为这一次的擦肩而过
我等了一千年
关于传说诗歌7
七夕的雨
郁郁地飘落
洒湿我等候一夜的身躯
鹊儿衔着思念远去
追寻哪金风玉露的传说
天上的灯火斑斓照亮了
你莲步轻盈的深巷
鬓上的黄花斜挂着雨滴
织女的线萦绕着星座流转
你的心我的心千丝万缕
将两颗心放在牛背上
携手畅游人间
在一个雨歇的路口
分开交叉的十指
从此各守半边天空的寂寞
隔着光阴的河眺望
关于传说诗歌8
不是牛郎
寂寂的空腔
月下桥头的清影
一浪又一浪
浪涌着
一颗牛郎一般的心脏
滴血凝思
不是牛郎胜似牛郎
不是织女
长长的桥里
泪点星座的眸光
一滴又一滴
滴答着
一个织女一样的梦呓
脉脉无语
不是织女胜似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