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0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05、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召南·草虫》
0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0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邶风·柏舟》
08、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0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0、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1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1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1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1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1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2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2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2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24、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6、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2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
29、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3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3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
32、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3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34、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
3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6、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37、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3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4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一句经典的诗经。
4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4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3、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这一时期产生了再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被学术界称之为“风骚”。因为诗经的精华部分是十五国风;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所以二者合称“风骚”。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中国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常识(师生互动)
1.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诗三百”
共收入305篇 风,即音乐曲调,160篇 十五国风
(诗歌形式; 雅,即朝廷正乐,105篇 大雅、小雅
内容) 颂,即宗庙祭祀之乐,40篇 周颂、鲁颂、商颂
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3.《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表现手法; 赋:铺陈,陈述,使事物具有直观性
艺术手法) 比:比喻,用比喻来代替直接描写
兴:象征,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4.《诗经》的影响
《诗经》当中汇集了我国古代五百年之久的写作经验,对后世诗歌创作有重大意义,比兴的技法和借景抒情的方式一直为后世诗人所借鉴。反映现实,干预政治的创作倾向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结论: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采薇》,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音问题,注意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采薇》,订正字音,调整节奏。
3.学生齐读《采薇》。
重点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
小人所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四、结合课下注释,反复读本诗,掌握大致意思。
五、作业
继续熟读诗歌,并能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的表现
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