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
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白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明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山中答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苏溪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已《早梅》
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王安石《临江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杨万里《兰花》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潘天寿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苏轼描写春花的诗句有哪些那?那么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了,看看下面,了解一下吧!
苏轼描写春花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歌翻译】
竹林外的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变暖了,是鸭子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
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