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将灵巧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与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与“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将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与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将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与柳的颜色有关,“碧”与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与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将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与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咏柳》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诗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轻柔的柳枝垂下来,
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非常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所以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着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然后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都有咏柳的诗句名篇。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描写咏柳的`诗句,供参考阅读!
描写咏柳的诗句1
1.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5.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6.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7.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8.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9.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刘长卿《新年作》
10.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1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2.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3.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14.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5.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16.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17.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8.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19.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0.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描写咏柳的诗句2
1.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2.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3.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4.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6.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7.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8.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9.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0.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东郊》
11.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2.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13.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4.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15.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16.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8.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9.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0.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描写咏柳的诗句3
1.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姜夔《姑苏怀古》
2.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柳永《破阵乐·露花倒影》
4.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王沂孙《眉妩·新月》
5.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王士祯《真州绝句》
6.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7.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8.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9.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10.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1.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2.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3.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14.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15.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16.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17.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18.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李商隐《柳》
19.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0.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