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菜好吃的诗句锦集56句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赞美菜好吃的诗句锦集56句

1、吃货,嘴里的享受,心里的想瘦。

2、一天平均吃三顿饭,每顿八小时。这才是吃货。

3、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4、他们不懂吃货的快乐。

5、当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什么都忘了。

6、美食跟身材哪个更重要?吃货:身材是神马?能吃吗?

7、泡面要等五分钟,鸡蛋要等八分钟,喜欢的总是要等待。

8、我吃香菇泡面时,都会加点板蓝根,清热,解毒

9、在一个吃货的世界里是没有什么热量不热量的,只有好吃不好吃。

10、找媳妇就找个吃货,吃饱了接着吃,易满足。

11、我们都是吃货。闺蜜,等俺有钱了。我要带你吃遍所有的美食。

12、在吃货的这条不归路上,人类,从来都不孤单!

13、最容易饿的'人一般都是胖纸,因为有个成语叫作:最饿身重……

14、当奶油恋上芝士,香浓的爱意沉浸在芝士的丝滑里,却因同根生而被命运阻隔,于是这份爱恋少了些许甜腻,多了一丝酸楚。幸好,有相思豆的铺撒,让原本凄凉的爱情多了无限温暖。

15、除了吃美食、还有比这跟美好的事么。

16、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17、一张床,一台电脑,一碗泡面过一个周末足矣

18、臭豆腐干是"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把浓郁的烈性的香味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让人为谋其面,先文其香。

19、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20、小混沌,个小,皮薄,只要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鲜美!

21、吃货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22、谁说泡面拍档是火腿肠,我看就是电视机。

23、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须真材实食料,还要去杂选优。精心烹饪才会成为美味佳肴。

24、情若能自控,我一定会按捺住我那颗吃货的心。

25、品位美食,而不是品位菜单,烧一锅好菜,也绝不是烧钱。

26、我只是个思想合格,胃不争气的吃货。

27、成长就是从去哪家饭店吃变成了去哪个城市吃。

28、吃货最高境界,眼见为食。

29、吃货界的女王,请叫我女王陛下!

30、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31、永远别问一个吃货吃了没,这对吃货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要问就问吃饱没。

32、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33、谁说泡面拍档是腰花,我看就算电视。

34、一张床,一台计算机,一碗泡面过一个星期日足矣

35、小混沌,个小,皮薄,假使往开水中一捞,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鲜美!

36、人是铁,饭是钢,吃货总比痴货好。

37、我只是个沉思马马虎虎,胃不争气的吃货。

38、除了吃珍馐、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么。

39、当吃货挺好的,吃着吃着哎呀都忘了。

40、水准美食佳肴,而差错档次食谱,烧一锅好菜,也绝大过烧钱。

41、我吃香菇泡面时,都会加点香附子,清热,解毒

42、泡面要等五分钟,鸡蛋要等八分钟,喜欢的连接要虚位以待。

43、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44、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45、享受做美食的乐趣,空闲时间用心给自己做点美味,爱自己,爱自己的味蕾。

46、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47、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48、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49、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50、只要吃到软软的奶酪蛋糕,就什么郁闷都没有了,软软香香的,是最好的安慰自己或犒劳自己的小礼物!

诗歌一:美食打油诗

张港人,礼行大,

火烧六月走家家,

进门喝碗区米茶,

油盐豌豆腌黄瓜,

咸鸭蛋,酸腌菜,

还有香喷的火烧粑

诗歌二:美食打油诗

床前明月光,想吃拌面汤;

人比黄花瘦,犹记回锅肉 ;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 ;

月落乌啼霜满天,王记腊肉汇三鲜 ;

我劝天公从抖擞,米汤油馓配鸡柳 ;

在天愿作比翼鸟,街边坐等吃烧烤;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

姑苏城外寒山寺,贫道在吃肉夹子;

诗歌三:美食打油诗

床前明月光,想喝疙瘩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烤冷面;

人比黄花瘦,犹记锅包肉;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

月落乌啼霜满天,松仁玉米地三鲜;

君问归期未有期,来盘榛蘑炖笨鸡;

我劝天公从抖擞,煎饼果子配鸡柳;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吃酸菜饺;

相见时难别亦难,打个饭包在眼前;

天若有情天亦老,最爱龙江小烧烤。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

一树梨花压海棠,青椒干煸溜肥肠。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相见时难别亦难,清蒸螃蟹别放盐。

十年无梦得还家,夫妻肺片周黑鸭。

但使龙城飞将在,兰州拉面加酱菜。

问君能有几多愁,东北乱炖二锅头。

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些全点能吃撑。

诗歌四:美食打油诗

鸟喳喳枝头叫,小鸡叽叽室内叫,老猫喵喵追着叫

又见香椿长一指,摘下一枝又一枝,心想回家就吃它

太阳照着大地暖,风儿吹着衣襟飘,美美衣装又见短

回到屋里纳起凉,插上电源开电脑,来上我的美食家

馒头米饭选一选,配上几道小凉菜,再来一盘大肉肉

诗歌五:美食打油诗

床前明月光,想喝酸辣汤。

人比黄花瘦,小胡包子肉。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

月落乌啼霜满天,老宋淮南牛肉面。

君问归期未有期,来盘孙府红烧鸡。

我劝天公从抖擞,惹火拌面配红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吃东北饺。

诗歌六:美食打油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

一树梨花压海棠,青椒干煸溜肥肠。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相见时难别亦难,清蒸螃蟹别放盐。

在天愿作比翼鸟,今天就要吃虾饺。

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

天若有情天亦老,俩大腰子用火烤!

“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写的这是宋代诗豪苏东坡赞美豆豉风味香美的诗句,“油炸肉炖皆可口,也喜素食也喜荤。”这是诗篇土豆歌中赞美土豆风味的诗句,“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这些诗吟咏的对象、内容尽管不同,却都表现人们对这些珍馔的喜爱,给留下的印象深刻。菜产生了诗,诗使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种锦上添花的关系,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查阅我国的饮食方面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饮食文化魅力还不仅在于诗歌概括性的描述,更在于诗歌细致全方位的歌咏。

歌咏菜的“色”

古今中外,饭菜讲求色、香、味俱佳,而色是放在首位的。这里的“色”指食物的色彩和色泽,也可以说是“品相”或“卖相”。好的卖相能直接引起人的食欲,孔子《论语·乡党》中提出“色恶不食”饮食标准。这就是要求菜肴的颜色须纯正、新鲜、好看、搭配协调,符合人们的'饮食要求和普遍的欣赏习惯。明代的名菜“水母脍”,即今天的“冷拌海蛰”,因其晶莹剔透的亮丽特点,让诗人谢宗可大加赞颂:“海气冻凝红玉脆,天风寒洁紫云腥。”如果说谢宗的诗只是揭示其“红玉”、“紫云”的色的表象特点;而宋代林龙发描绘名菜“拨霞供”的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则将翻腾的汤水比作波涛汹涌的“晴江雪”,把粉红色的兔肉喻作“晚霞”的余辉,更具有动态的情状,无疑蕴含着色的神韵。

赞扬菜的“香”

一款菜的香气四溢不仅能刺激人的食欲,而且能引起人的情感冲动和思维联想。听福建人介绍,福建名菜“佛跳墙”,用鱼翅、鲍鱼、海参、鱼肚、猪肚等和鸡、鸭蒸烧、煨制而成,其菜各味相融,味中有味,香味浓郁。坛启之时满屋香味四溢飘荡,使当时的秀才们拍手称奇,趁酒酣耳热之际吟诗作赋:“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真正在嗅觉上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和无限遐思。查阅历史诗句会发现,明代李流芳对名菜“西湖莼菜汤”感叹道:“玻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这更使香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试想:望着“碧玉光”,闻着特别的“馨香”,叹息之中不想“举箸”,这只有沉浸在如此香的氛围中才能拥有的不经意的举动,谁还不想多多忘情一回?

称颂菜的“味”

菜肴要好看、好闻,更要好吃,滋味之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味道体现菜的本质特征,人们只有通过品尝之后,才能获得心理快感。有的菜本味独特,宋代的杭州名菜“清蒸鲥鱼”就引来苏东坡赞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有的菜“五味”变幻无穷,同时代的“东坡羹”(荠糁)又让陆游赞不绝口:“荠糁芳甘妙绝伦,啜米恍若在峨嵋。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当惜授厨人。午窗自抚彭亨腹,好住烟村莫厌贫。”是啊!这道羹比天下有名的莼菜羹、牛乳酥还要好吃,其“味外之味”一定如老子所说:“令人口爽”。

感叹菜的“形”

菜肴的直观形态美,使一种单纯的满足人们口腹的食物,升格为更高美学价值的审美对象。厦门南普陀寺素菜馆的名菜“半月沉江”,系用面筋、香菇、冬笋、当归等原料烹制而成。当年郭沫若游寺后进餐,见此菜造型奇特优美,似半轮明月沉于江底,便挥毫写下“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的诗句。如果静态造型是一种美,而另一种“气韵生动”之美更使人难以忘怀。“汆西施舌”是清代福建和浙江地区名菜。所谓“西施舌”是生活在近海泥沙中的一种名贵软体海蚌,因其形似人舌,肉质细嫩,味极鲜美,故人们形容它为“西施舌”。这让钱塘陆养和大加喟叹:“碧海波摇冰作骨,琼筵夏赏滑流匙”,也让食者真正体会“此是佳人玉雪肌”的楚楚韵致。

夸奖菜的“质”,菜的质之美表现为松、软、脆、嫩、酥、滑、爽等,而且综合了色、香、味、形的因素,使口感产生奇妙的复合体验。杨静亭赞美名菜“东坡肉”云:“原来肉制贵微火,火到东坡腻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箸烂方知。”这恰是一种肥而不腻、肉质酥烂的口感体验的结果,上文提及的“西湖莼菜汤’,在方岳笔下则是:“紫莼共煮香涎滑,吐出新诗字字秋。”可见,莼菜的脆嫩、滑爽竟也能催生新诗,又是质之美的另一种表现。

颂扬菜的“意”

讲究意趣使菜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也给饮食者产生更多想象和情感共鸣的空间,宋代林洪夸赞当时名菜“莲房鱼包”曰:“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涌入莲花房的鳜鱼去干什么?原来去西王母莲花池可以化成龙。那么食到如此清香味鲜的佳肴,不也可以成仙了么!其情趣不言自明。上海松江最著名的“四鳃鲈鱼汤”让宋代杨诚斋赏心悦目:“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品尝到鲈鱼的细嫩、鲜美无比的滋味时,感到春风也变成一种风味,联想到秋风中的鲈鱼之味,让人思绪飞扬得更远。真正体现意境“情以物兴”“神与物游”的超然感受。

另外,一些咏叹名菜的诗,有的从原料着眼,如“金针银鱼”就有“银缕寸肌游嫩白,丹砂双眼漾鲜红”;有的侧重吃法,如“北京烤肉”就有“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有的勾起人们对菜的回味,如镇江“水晶肴肉”就有“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江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有的以菜象征吉祥和幸福之意,如“蟠龙菜”就有“满座宾客呼上菜,装成卷切号蟠龙。”;更有不惜为美味珍馐而舍命的,如“烹河豚”就有贡奎的“荻芽清软葺姜松,腴腹披香玉乳同。直死端为知味者,平生珍重雪堂翁。”……

诗歌和名菜,是虚与实的组合,是高雅与平凡的统一,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处亮丽的风景,使中国饮食文化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