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集。鲁迅著。上海群众图书 公司1935年出版。收1903—1933年所作诗文 四十六篇,序言一篇,附录《〈奔流〉编校后记(一 —十二)》十二篇。本书之作为至1933年止所 出版的杂文集未收者,故名。1934年由杨霁云 搜集编成,鲁迅亲自校订并作序。送检时,当局 将《编者引言》、《来信》、《启事》、《老调子已经唱 完》、《上海所感》、《今春的两种感想》、《帮忙文 学与帮闲文学》、《〈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 《英译本〈短篇小说集〉自序》、《译本高尔基〈一 月九日〉小引》等十篇抽去,后除《编者引言》外 均曾收入《集外集拾遗》。作者自谓“我对于自 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它 “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
兴中书局1934年12月出版。收入1933年6月至11月写作的杂文64篇。《前记》说明文集题名的来由,即因《申报·自由谈》刊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作者便借谈社会“风月”而寓写政治“风云”,展开广泛的社会、文化批评,深刻揭露文化“围剿”下形形色色的社会陋习与文坛怪象。《诗和豫言》、《晨凉散记》等,或取材于历史记载,或借用译文典故,影射喻写了对人民施行疯狂镇压的统治者日暮途穷的没落心理;《华德焚书异同论》、《后记》等,抨击法西斯主义者查禁进步报刊、封闭书店、逮捕作家、杀戮青年的种种暴行;《二丑艺术》、《帮闲法发隐》等,活画出反动统治者的“帮凶”、“帮闲”们的无耻嘴脸;《吃“白相饭”》、《揩油》、《我谈“堕民”》等,批判了奴才无赖自甘堕落的恶习与小市民阶层愚昧落后的心态;《序的解放》、《登龙术拾遗》、《“商定”文豪》等,则嘲讽了投机无行的无聊文人。另有一组关于《庄子》与《文选》之争的文章,也表现了作者反对复古倒退、不断变革现实的斗争精神。集内作品多具有强烈的论战性和鲜明的形象性,由小见大,寓意深远,体现了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斗争的特色。
《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所以就不自量其浅陋,和排印,装订的草率,急于出版的罢。这里重承好几位朋友的帮助,使这集子能够迅速付印。又蒙内山先生给予便利,得以销行,谨当深深表示谢意的。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许广平记。
杂文集。鲁迅著。上海三闲书屋1937年7月出版。收1934年的杂文三十篇。其中有《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等重要文章。文集中有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府正采用“王道”与“霸道”两种“新药”来镇压革命群众;有的向全世界揭露了国民党当局摧残进步文化的罪行;有的歌颂了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指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的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批判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观点。文集取名“且介亭”即上海半租界中的亭子间之意,显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时代眉目”。
鲁迅著。1927年5月出版,见《鲁迅全集》第三卷。该书收集作者1926年和1927年间的杂文三十三篇。在写作时间和内容上与《华盖集》紧密相联。其中绝大部分作品是揭露“现代评论派”和“正人君子”们的反动本质,控诉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行。《一点比喻》暴露陈源等人充当北洋军阀走狗的丑恶嘴脸。《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等文对陈源等人在“三·一八”惨案中诬蔑爱国学生并为反动政府辩护的谬论痛加驳斥。《我还不能“带住”》表示作者要不断撕去敌人一切伪装与“痛打落水狗”的彻底革命精神。在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怀着满腔悲愤,揭露敌人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劣”,沉痛悼念死难烈士,歌颂她们勇于为革命的牺牲精神。作者在离开北京到厦门后写的七篇文章,从青年分化事实中表示对进化论思想的怀疑,反映了他的思想在矛盾与斗争中前进的轨迹。
1926年6月出版,见《鲁迅全集》第三卷。该书收集作者在1925年写的杂文三十一篇。当时,工农群众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封建复古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现代评论派”右翼胡适、陈源等人,则充当封建军阀的帮凶。他们宣扬“整理国故”、“保存国粹”、“尊孔读经”等谬论,腐蚀青年,并在女师大事件中为封建军阀辩护。本书是作者经历“五卅”运动与女师大学潮中同“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进行斗争的结集。取“华盖”作书名,表示作者在反动统治下到处碰壁,以及对反动派的无比愤慨。书中十四篇文章是围绕着女师大事件而发的,揭露了陈源等人的反动立场,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斗争。《青年必读书》批判了胡适“整理国故”,引诱青年脱离社会的反动主张。《并非闲话(二)》对陈源等人诬蔑“五卅”运动的谬论痛加斥责。《十四年的“读经”》揭露了复古派推行“尊孔读经”的愚民政策。《这个与那个》、《咬文嚼字》等文,对阶级敌人反对社会改革的反动面目予以揭露,同时热情支持新生事物的成长。
笔记小说集。作者褚人获,参见附录小传。本书除正集十集外,另有续集、广集、补集、秘集,余集,全书共十五集,六十六卷。其中二集彭榕序作于康熙辛未(1691),余集张潮序作于康熙癸未(1703),可见成书时间大约从康熙三十年以前开始,至康熙四十二年止,共十多年时间。本书有道光十二年寻春书屋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二六年柏香书屋铅印本等。是书卷帙浩繁,凡十五集,内容极其丰富,于古今典制、人物事迹、诗词艺术以及社会琐闻、诙谐戏谑无不俱载。尤以明清轶事为多。如四集四卷《唐元如》条记载唐伯虎获秋香事,为清初流传与“三笑”故事有关之一说。后集卷一《吴门风俗》条记吴门冬至节风俗,四集卷三《市名》、《石敢当》条记载市井交易地区异名、“石敢当”的由来等等,是研究明清商业风俗的重要资料。三集卷一《土产》条,记载各地土特产及官家逼贡,百姓遭殃事,鲜明具体。书中论诗词文艺部分虽很丰富,但往往缺乏精到见解。掌故考证多有因袭前人笔记。故采辑虽广,但博而不精。有道光十二年(1832)寻春书屋刊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文言短篇小说集。明王世贞编。二卷。此书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即据此本,谓为“皆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文尽相同”,断为“明人剿袭《广记》之文”。按,见于《太平广记》之《卢生》、《红线》、《聂隐娘》等唐人传奇,实仅十九篇,其中《扶余国主》叙隋事,还有多篇五代作品。《广记》未收之作尚有《老人化猿》,采自《吴越春秋》;《虬髯叟》、《韦洵美》二篇采自《灯下闲谈》。余外另有如采自《青琐高议》之《任愿》等书的十一篇五代两宋作品,共计三十三篇。明隆庆三年(1569)履谦子翻刻时又增附四篇,其中已有明人《剪灯余话》之《青城剑术》一篇。今人余嘉锡据《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剑侠传小序》一文,以为此书当为王世贞所辑(《四库提要辨证》)。是书今传除履谦子翻刻本外,还有清汪士汉《秘书廿一种》本,四卷。《郑堂读书记》认为当系汪士汉所分。咸丰七年(1857)王996 明代文学龄刊本从之。《说郛》(重编本)、《唐人说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均删存一卷。
文言小说集。清宣鼎撰。三集,十二卷。鼎字瘦梅,安徽天长人,清末小说家。兼工书画,做过幕僚,终生不仕,曾寓沪卖画为生。著有《粉锋图咏》、《返魂香传奇》等。作者有感于晚清社会腐败,受《聊斋志异》影响而成此编。成书于光绪年间,收文一百一十三篇,约二十万字。多写奇闻异事,揭露清季腐败现象。叙事委婉,辞采富赡,艺术上有可取之处。名篇有《麻疯女邱丽云》、《卓二娘》等篇。《笔记小说大观》提要谓其宗旨“不外劝善惩淫,绮而不妖,质而不俚,趣味浓郁,辞事新鲜,洵可上匹柳泉(《聊斋》作者蒲松龄),近侪遁叟(《后聊斋志异图说》作者王韬)。”概括出此书内容要旨及艺术成就。鲁迅亦以此编与王韬书比并,谓其笔致为“聊斋一流。”有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大一统书局石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八五年岳麓书社铅印本,一九八六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