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6、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7、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10、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21、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2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2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2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2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34、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李朝威《柳毅传》
3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36、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37、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蔡琰《悲愤诗》
38、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谢惠连《雪赋》
3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40、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41、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4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43、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4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王庭筠《谒金门·双喜鹊》
46、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47、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48、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49、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杜甫《前出塞九首》
50、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扩展:
形容雪景的
1、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2、雪花落在树姑娘的身上,树姑娘好像披上了雪白雪的的婚纱。然后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好像带上了雪白雪的帽子。雪花落在大地上,大地好像盖上了雪白雪白的羊毛毯。
3、我从窗户上远远望去,简直就是“白色王国”。下班没有开车,漫步在雪中,虽然身上都是雪,但是感觉特别开心,感受到了雪的晶莹剔透,好象是在童话的世界里,我用手机给自己留下雪的足迹,那雪景真是壮观。路上有匆忙上班的,然后有着上学的学生,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对雪的热情,对雪的喜欢。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4、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5、冬天大雪纷飞,小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蹦蹦跳跳的落了下来,给人们带来了一丝丝寒意。虽然春姑娘已经迫不及待地想上岗了,但冬的使者--雪花却好象特别留恋人间的美景,久久不肯离去。这不,今天就下了一场很大的.雪。
6、数九寒月,她化身成无数飞舞着的雪花,迈着优雅的步伐一步一步一点点的降落在世界的角落,那仿若永恒不老的松树也被它的晶莹所打动披上了一层层的银白,那地上白胖胖的雪人,疑惑地睁着它的小眼睛盯着树梢上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的冰花,整个世界仿若进入了无声的世界,因为谁也不愿打破这如此神圣的时刻,是冬天啊!这如此令人痴迷的冬天!
7、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8、洁白的雪越下越大,没多久,大地就像披上了一件银装。然后雪就像调皮的孩子,有的落在大树上,树上就仿佛开满了一朵朵银花。有的落在房顶上,一座座房离子就像戴上了一顶银色的帽子。有的落在远处的山上,给群山换上了一件斑斑点点的银装。停在路旁的汽车早已被白雪覆盖住了,披上了一件新年与众不同的新衣服。
9、当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然后仿佛给大地盖上了毛毯;落在房屋上,然后想给房子披上了棉衣;它落在大树上时,想给树穿上了银装;它落在汽车上,像一层层白奶油这情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四周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真是美不胜收啊!
10、雪停了,太阳出来了,万道金光照射在茫茫雪地上,让人睁不开眼睛。孩子们可乐了,他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五彩缤纷的羽绒服在雪地上显得格外鲜亮夺目。人们都跑出屋外来欣赏雪后的美景,大家高兴地说:“好大的雪啊,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11、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12、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3、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然后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然后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4、外面静悄悄的,仿佛只有雪花在轻轻飘落,然后在上演着一场好戏,真像是一个粉妆玉砌的银色王国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
15、浪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关于雪中送炭的诗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意思即,如果不把炭送在困难时刻,那种营造出的意境和诗意将是勉强和造作的.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称石湖居士.他留下一本《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诗,题目是《大雪送炭与芥隐》.这首诗中有这样两句: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据《宋史·太宗纪》记载,有一年天降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宋太宗在皇宫中忽然想起了穷人的可怜,就派官员拿着粮食和木炭,送给那些穷人和孤苦零丁的老人,让他们有米做饭吃,有木炭生火取暖.
雪中送炭
出处: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雪中送炭,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下面是关于雪中送炭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雪中送炭的`诗句
1、明·汤显祖《牡丹亭》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2、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释义:如果不把炭送在困难时刻,那种营造出的意境和诗意将是勉强和造作的。需要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宋·范成大《雪中送炭与龚养正》
谁与幽人暖直身,筠笼冲雪送乌薪。烦君笑领婆欢喜,探借新年五日春。
释义:在大雪的天气给朋友送炭,使其能够温暖得度过这寒冷的天气,同时让友人一家欢喜。
4、徐谓《路史》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千里之外赶来送上鹅毛作为礼物,礼物虽轻,但表达的情意却很深重。
扩展资料:
雪中送炭典故
相传,宋太宗贵为帝王,却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能体恤百姓。
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思虑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
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道:“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
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