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瘦马意象的诗句汇集76句

时间: 2023-12-3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李贺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马诗二十三首》等。在李贺所创作的这些诗文中,他刻画了众多独特的意象,其中有月、竹、马等。在这些众多的意象中,“马”的意象尤为独特,并且在李贺的诗中最具代表性。

意象有观念意象及高级审美意象之分,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的意象就是“至情”、“至理”的高级艺术形象,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早在《诗经》时代,马意象就出现在了诗文中,到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中,马的意象频繁出现,并且马的意象在李贺的诗中具有不同的精神内蕴,如“瘦马”的怀才不遇,但仍刚劲执着;“肥马”的平庸无能但仍长期受用;以及“骏马”境况凄凉但仍显豪壮之情.

一、李贺诗中“马”的意象与杜甫诗中“马”的意象的异同

在唐代咏马的诗人中,李贺和杜甫是最具代表性的。据记载,“在李贺的诗中,咏马的特多,径题马诗及句中谈到马的竟达八十三首,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杜甫的咏马诗虽不算多,可查阅的整篇为咏马且有代表性的`咏马诗有12首,但是他的咏马诗不但史料价值高,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咏马诗,却表达出不完全相同的寓意,且诗歌的表达形式也不完全相同。这是由诗人个性的差别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同样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不平的仕途又使二人的马诗传达出一些相同的信息。下面就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论述。

(一)不同的吟咏主题与不同的审美取向

1、不同的吟咏主题

首先,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马诗”,乐观的态度和对仕途的无限向往,表现在马诗上,集中在这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马》,他写到: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一般认为是作于开元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之际,所以语词矫健豪纵,充满着天地任我闯的睥睨之势。诗歌风格超迈遒劲,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但是与李贺强烈的出仕之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仕途坎坷曲折、终不现用。但李贺为人又抱负不凡,自视甚高,在遭逢怀才不遇之下,自然郁结难抒,更何况造成他终生微卑的原因,竟是与之争名者所谓的“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这样的无稽之由。出身高贵却毫无补益,少年成名却不被赏识。

2、不同的审美取向

杜甫和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杜诗多歌行体,诗歌感情充沛。而李诗则一律用五绝形式,诗歌铿锵有力。[4]杜甫所写的十二首马诗中。有7首为七言古体,这七首古体诗中有6首是歌行体诗歌。如《高都护骢马行》和《李雩县丈人胡马行》各有十六句,《骢马行》24句,《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达34句之多。杜甫为何要用歌行体来写马呢?歌行体可长可短的自由形式便于对马进行细致的描绘,并且可以自由的抒情和议论。以《高都护骢马行》为例。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全诗采用七言句式,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较少讲求对仗工整,形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内容的需要和抒情的要求。诗歌婉婉道出骏马的来历、志向和遭遇,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全诗除了“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一对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之外,其余的句对都算不上。

李贺的则不同,整组咏马诗都采用五绝,简洁明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马的群像,刻画有力深沉,寄托了诗人的情怀;李贺能写出气势如此壮阔的全诗,实在难得。

杜甫和李贺在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杜诗故事性强,李诗抒情性强。杜诗擅于对马进行整体描写,一首马诗就是一匹马的故事。马的形貌、气质、来历、遭遇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二)相同的出仕愿望与相同的坎坷仕途

1、相同的出仕愿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道出了中国古代文人渴望出仕的普遍心态。杜甫和李贺也不例外。表现在咏马诗上,杜甫有“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李贺有“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相同的坎坷仕途

杜甫先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被囚于长安,后冒险投奔唐肃宗,肃宗见其忠诚,授予左拾遗。可是杜甫生性耿直,不肯屈从权势,多次向统治者提出忠言善谏,不被采纳,后被贬到地方任微职。他一等再等,始终没有等到再被重用的一天。出于对肃宗的失望,他最后辞去官职,举家搬到边地秦州。从此,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缺衣少食,诸病缠身。

二、李贺对“马”意象写作的继承与创新

从《诗经》开始,“马”的意象就成为中国古诗人抒写的对象,并且赋予了马一种精神品格,如《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写出了马的俊朗,且暗示出英雄的昂扬斗志,又如《楚辞·离骚》中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则又以“马”的意象来寄寓诗人的壮志,以至到唐代,“马”的意象频繁出现,进而形成了一种写作有关“马”诗的传统,虽然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曾经出现有关“瘦马”意象,但却不如李贺笔下的“瘦马”刻画的传神、意境构设的独特。

三、李贺诗中“马”意象的影响与发展

在中国文学史上,继李贺之后,又出现了众多写“马”的意象的诗人。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就是写作马诗最多的诗人,他继承了李贺写“马”意象的传统。游国恩说:“李贺的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诗,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语言、或在意象上受过他的影响。南宋、金元的诗人也有模仿他的诗歌的。”在辛弃疾的《稼轩词》中,描写了数量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出现最多的是“马”的意象。

马意象是李贺怀着一种深沉且特殊的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诗人李贺的笔下,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马的形象,而且深刻感受到了该意象背后的独特内蕴;李贺以“瘦马”自比,寄寓忧愤之情,与“肥马”相比,深怀嘲讽之意,以“走马”作比,深表不舍之情,可见,马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已成为一种人格的显现。不仅李贺,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品格,或积极向上或平庸无能或悲惨凄凉。可见,马意象作为中国古诗人的所咏之物,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写作对象,而且印证了创作者的情感历程并彰显了其人生品格。

杜甫先是在安史之乱爆发时被囚于长安,后冒险投奔唐肃宗,肃宗见其忠诚,授予左拾遗。可是杜甫生性耿直,不肯屈从权势,多次向统治者提出忠言善谏,不被采纳,后被贬到地方任微职。他一等再等,始终没有等到再被重用的一天。出于对肃宗的失望,他最后辞去官职,举家搬到边地秦州。从此,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缺衣少食,诸病缠身。

二、李贺对“马”意象写作的继承与创新

从《诗经》开始,“马”的意象就成为中国古诗人抒写的对象,并且赋予了马一种精神品格,如《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③写出了马的俊朗,且暗示出英雄的昂扬斗志,又如《楚辞?离骚》中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③则又以“马”的意象来寄寓诗人的壮志,以至到唐代,“马”的意象频繁出现,进而形成了一种写作有关“马”诗的传统,虽然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曾经出现有关“瘦马”意象,但却不如李贺笔下的“瘦马”刻画的传神、意境构设的独特。

三、李贺诗中“马”意象的影响与发展

在中国文学史上,继李贺之后,又出现了众多写“马”的意象的诗人。如南宋诗人辛弃疾就是写作马诗最多的诗人,他继承了李贺写“马”意象的传统。游国恩说:“李贺的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诗,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语言、或在意象上受过他的影响。南宋、金元的诗人也有模仿他的诗歌的。”在辛弃疾的《稼轩词》中,描写了数量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出现最多的是“马”的意象。

马意象是李贺怀着一种深沉且特殊的感情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在诗人李贺的笔下,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马的形象,而且深刻感受到了该意象背后的独特内蕴;李贺以“瘦马”自比,寄寓忧愤之情,与“肥马”相比,深怀嘲讽之意,以“走马”作比,深表不舍之情,可见,马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已成为一种人格的显现。不仅李贺,在中国古诗人的笔下,马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精神品格,或积极向上或平庸无能或悲惨凄凉。可见,马意象作为中国古诗人的所咏之物,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写作对象,而且印证了创作者的情感历程并彰显了其人生品格。

拓展阅读:李贺生平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大历三年(768),李晋肃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

元和五年(80年),这一年李贺二十一岁,韩愈调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阳),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的幕僚。元和十一年(8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1、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车邻》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4、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老马》

5、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马诗》

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10、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12、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杂感》

1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14、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1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16、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池州翠微亭》

1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1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20、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

21、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22、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23、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24、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25、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26、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27、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28、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29、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二首·其二》

30、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天马二首·其一》

31、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马》

3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3、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白马》

3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

35、解控复收鞭,长津动细涟。空蹄沈绿玉,阔臆没连钱。——《浴马》

36、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骢马》

37、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

3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9、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咏马》

40、渥洼龙种雪霜同,毛骨天生胆气雄。金埒乍调光照地,玉关初别远嘶风。——《白马》

41、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杜甫《悲青坂》

42、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3、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44、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5、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

46、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朱彝尊《出居庸关》

47、客中谁与换春衣。——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48、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李白《君马黄》

49、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岑参《送崔子还京》

50、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51、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张籍《送远曲》

52、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李白《紫骝马》

53、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54、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55、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56、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57、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58、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59、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60、茸茸春草天涯。——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