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壮志的诗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7、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8、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9、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10、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1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15、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16、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1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18、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2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3、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24、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2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3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3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3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泌园春·雪》
引导语:岑参是我国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是唐朝诗文里一抹独特的色彩,今天就来谈谈岑参的诗歌中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人岑参的豪情壮志
唐朝地域广阔,国力强盛。河南地处中原,远离边疆,却出了个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就是南阳人岑参。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唐时,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题材。边塞诗作者结合苍凉辽阔的边疆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忧怨以及连年征战的艰苦生活。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诗作雄浑、豪放、悲壮、瑰丽。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因而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岑参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家族出了三个唐朝宰相:曾祖父岑文本是唐太宗时的宰相,伯祖岑长倩是唐高宗时的宰相,伯父岑羲是唐睿宗时的宰相。岑参的父亲岑植曾作过仙、晋二州刺史,但不幸很早去世,家道中落。
岑参早年家境贫寒,只能跟随兄长读书学习。但他遍览史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玄宗天宝三年中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他怀揣男儿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先后两次出塞,六年军旅生活,写下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安西、北庭的空旷苍凉、风沙弥漫的环境里,在狼烟滚滚、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中,他的诗境空前开阔,形成了雄奇瑰丽的边塞诗风。清人编篡的《唐诗三百首》中,选了岑参的三首七言古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绘了在大漠雪原、飞沙走石的夜晚行军情景: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人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气氛,来突出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走进戈壁沙漠,狂风怒吼,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让人惊心动魄;“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写出了行军的艰苦;“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描绘了疆夜的寒冷,生动传神。全诗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从第二节起,三句一节,有词曲的节奏感,增强了表现力。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的壮烈场面: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表现了将士们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场面宏大,气势恢弘;“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描写了战争的惨烈,白骨缠草根,石冻马蹄脱,诗句粗粝,震慑人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发塞外送别之情,表现了离愁和乡思: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色彩瑰丽,气势磅礴,意境鲜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在诗人笔下,百丈寒冰不惧冷,万里凝云不用愁,仍然中军置酒,琵琶铮铮,笛声悠扬,使战争的惨烈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
岑参的边塞诗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各族人之间的往来和将士的思乡之情,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的边塞诗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造意新奇。他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跌宕起伏。他的诗当时流传很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