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乡愁有关的古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洛阳城中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9、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中,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中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1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问《渡汉江》
1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浊酒一杯家万中,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1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
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
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洛阳城中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9、仍怜故乡水,万中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
34、墙中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6、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
37、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
38、壮年听雨客舟中。 —— 蒋捷《虞美人·听雨》
39、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40、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武元衡《春兴》
4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
42、长风几万中,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
43、一年将尽夜,万中未归人。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4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贾岛《题诗后》
46、无情对面是山河。 —— 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47、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 卢纶《长安春望》
4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
5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相关阅读:乡愁有关的句子
乡愁是雨后天晴时空气中甘甜的泥土清香,无处可寻,却如影随形。乡愁是水塘中的明月,无法触及,却勾人心魂。
思念是奔流的河,永不干涸,永不停息;思念是飘拂的柳,随风荡漾;思念是炽热的火,照亮人心。
思念是一条条穿梭的手机短信,它夹杂着我对父母的关心与留恋。
离家后,思乡的情是一条长长的小溪,将我的情带到那远方的家中;离家后,思想的情是一束束蒲公英,将我的爱随风传去。
离开后,乡愁是一篇汇聚江河的海,永不干涸;分离后,乡愁是一片万中无云的天,一望无际;老去后,乡愁是一封没有邮票的`信,埋在心中。
离家后,乡愁是一杯浓浓的咖啡,香醇却又苦涩;离家后,乡愁是一道凄美的月光,倾泻在心头,冷冷清清。
离家后,思念是一套运作的齿轮,自己的思念与父母的牵挂,永远紧紧贴合;离家后,乡愁是一首唱不完的歌,细数离别,轻吟唱不完的惆怅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因为诗人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所以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1、《秋思》
唐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润州听暮角》
唐朝·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3、《秋江》
宋朝·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夕阳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4、《雨霖铃》
宋朝·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黄鹤楼》
唐朝·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