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幽梦,谁还会是谁的牵依;往事前尘,谁不是心带惆怅的.过客。
1.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2.惜别伤离方寸乱。——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3.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鱼玄机《赠邻女》
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5.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6.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7.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8.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9.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10.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11.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12.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13.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14.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5.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7.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18.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19.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0.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青历历。——皇甫松《天仙子·踯躅花开红照水》
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3.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24.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25.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26.愁成潘鬓。——锺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27.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8.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29.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30.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31.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戴复古《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
32.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33.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34.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35.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3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37.离骚读罢总堪伤。——舒頔《小重山·端午》
38.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9.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40.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4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42.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43.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44.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
4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適《别董大二首》
46.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47.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48.伤高怀远几时穷。——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49.嫩绿似罗裙,寸寸销魂。春心抽尽为王孙。不分东风吹渐老,色映黄昏(屈大均《浪淘沙》)
50.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51.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引导语:秋色也渲染开来,季节正渐变着舒缓的色彩,一寸秋雨一寸秋,欢迎大家阅读下文的秋风秋雨不得志的诗句。
秋风秋雨不得志的诗句篇1: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9、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1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1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秋风秋雨不得志的诗句篇2:
【应天长】唐五代-冯延巳
当时心事偷相许,
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
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泪语,
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
朦胧天欲曙。
【李凭箜篌引】唐五代-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栾家濑】唐五代-王维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
白鹭惊复下。
【减字木兰花】清-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
转过回栏叩玉钗。
[延伸阅读]
秋雨散文诗《一寸秋雨一寸秋》
进入了八月,立秋以后,天气也没有先前的那样酷热。事实上,每一次的雨下,给我的感觉总要又凉爽一次,似乎秋的脚步正渐渐朝向我们走来。
最先感受的是秋声。早晚时分,若是经过了一场暴雨的洗礼,能听见空中盘旋低飞的鸟儿在惬意地啁呜。空气也有些凉意,躁热被秋来的信使驱散了,奉送着秋的怡人,绪涌着在人面前律动。
秋色也渲染开来,季节正渐变着舒缓的色彩。田里的禾苗绿得有些翠老,有些地方已开始露淡淡的黄,树也更加绿得深沉。那水让风一吹,被雨一下,就于平静中漾成秋天的风情。即便是那荒野里的花草也正努力地放着浓郁,别致起最撩人的绽放。写意着天地间的灵性,守候着、等待着又一季节的重逢!
近秋的'雨也来,真正是不断的。晨起、午间、暮后!无论何时,再没了骤然而至的狂放,竟也有些绵绵的。时而婆娑,时而细密,时而激越,更多的已经在赋予成秋天雨中的信使了。让人幽幽的舒怀,催动了人情,让思绪流连万千。
尽管还延续在夏的最后时节,但每一次的雨下,总是走近秋天的新步。一寸秋雨一寸秋,自然用雨铺上层层的凉,就这么一点点的将我们引进了秋,走近秋高气爽的神怡中。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杜甫被人们冠之 “诗史”、“集大成”的称号,这不仅因为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现实,充满了安国安民的崇高品质,而且是因为杜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集中国诗歌艺术之大成。
杜甫之名,家喻户晓,他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杜甫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的惨痛现实,他用诗歌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了那场大动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还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杜甫以他“集大成”的创作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杜甫是一位心念国家兴亡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他目睹了唐王朝由繁盛走向衰落的巨大转变,山河的破碎、家园的荒芜、百姓的挣扎无不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翻涌起杜甫心中深沉阔大的'情怀,再加上杜甫一生飘泊,壮大的理想没有实现的空间,亲人妻儿没有能力保护,时代和自身的双重悲剧无情地加于杜甫。当杜甫写作诗歌的时候,这些情感就自然地流露于笔下,使杜甫诗中充满浓重的悲苦情怀。纵观杜甫的诗,其中的悲苦情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志难伸之悲、难护妻子之悲、家国不幸之悲、怜悯百姓之悲。
一、有志难伸之悲
杜甫早年受盛唐积极向上的环境感染,诗歌充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可是胸怀壮志的杜甫并没有被朝廷重用,他两次参加科考都以失败告终,关于这一过程,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的非常详细。当时杜甫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是踌躇满志的:“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建子亲。李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可是这次考试被李林甫操纵,他利用手中的权利让全部考生落第,让杜甫深受打击。仕进无路,杜甫困守长安,不得不面对“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残酷现实,浸染着诗人无可奈何的辛酸。仕进之路被奸人阻隔,生活困顿难捱,飘泊的经历艰险无比,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使杜甫心力交瘁,他“中夜起坐万感集!”(《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五)“此老无声泪垂血”(《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这都抒发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激之情。
二、难护妻子之悲
作为一名标准的爱国诗人,杜甫的心思所系多指向家国百姓,他的诗歌大部分是忧国忧民之作,写妻子儿女的诗作并不多,然而这为数不多的几首诗,也反映着诗人深沉的感情。杜甫怀念妻子的诗,以《月夜》最为感人:“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中营造出一种杜诗少有的优美、凄清意境,本是为了抒发诗人对家人的怀念,可是诗中没有直接写出,而是从虚处着笔,推想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使得本诗尤显感情真挚沉痛。由于战乱两人分隔两地,不能相见,也许诗人的感情过于沉郁,难以抒发,从对方的角度写,更能体现杜甫对妻子的关爱与愧疚。作为丈夫和父亲,杜甫难以给妻子和儿女安定的生活,他心中自然非常愧疚,这种感情不娇柔不造作,本真地流露于笔端,这些诗歌虽然没有家国之念,却依然感人至深。
三、家国不幸之悲
亲历安史之乱,杜甫见证了大唐王朝由极盛转向极衰的剧变,这对于一个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这期间,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写下了诸如《月夜》、《悲陈陶》、《悲青坂》、《对雪》和《春望》等名篇,其中尤以《春望》最为感人至深,写于杜甫逃离长安的前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即诗人杜甫眺望沦陷中长安的破败景象,诗歌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句,极为沉痛,运用两个对比,震撼人心。面对如此景象,杜甫用丽景写哀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极力渲染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最后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结,呈现给读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形象,韵味无穷。就这样,杜甫将他的家国之悲融入他的诗作中。
四、怜悯百姓之悲
杜甫“穷年忧黎元”,他对百姓的关怀最为感人至深,也是人们最为激赏的一个方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不局限于个人命运的哀叹,而是心念天下苍生,将关怀的心情覆盖所有受苦的心灵。虽然自己的生活已是寒冷侵袭,破败不堪,杜甫仍然希望眼前能够出现万间广厦,大庇天下寒士,给他们一个安居的场所,自己则甘愿冻死,无怨无悔,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一次情感自白,成为杜甫情感抒发的最强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这些诗句所表达的境界甚至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的处事准则,他的苦难已弥散开来,包含了百姓的无限苦难。
作为儒家思想的忠诚信奉者,杜甫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准则,但是当这些理想遭遇现实的残酷时,杜甫心中不免充满苦悲,这些苦悲使他一首首沉郁之作流露深沉的情感。我们敬佩杜甫广纳天下的宽阔胸怀,感念杜甫先百姓后自身的高尚品格,感叹杜甫超群绝伦的作诗技艺,有充足理由赋予杜甫最高的荣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关注杜甫内心的悲苦情怀,理解他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他处的悲剧时代所承载的心理磨难,理解他在悲苦之上成就的伟大,这一切,使他的伟大产生了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