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执言的古诗句汇合66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仗义执言的古诗句汇合66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黄金若粪土 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 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犹苦 东南到处有啼痕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云仍儒雅故依然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贺铸的《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

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

明月共,漾孤逢。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

龙舟移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

稻粱求未足,薏

几年遭

楚筵辞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

鉴赏:

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 王嗣

此诗分三大段,一个结尾。第一段从“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满后尘”,追述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和742年(天宝元年)两入长安的经历,对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

后六句叙写李白二游长安事。“文彩”二句是说李白因擅长诗赋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无与伦比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以下四句记叙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的事。“龙舟”句见唐人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兽锦”句见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

第二段从“乞归优诏许”到“诸生原宪贫”,追叙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忆自己在与李白相识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归”句,这既是对李白的回护,也是对玄宗的隐讳。李白离京,实际上是遭到张

这一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诏入京与赐金放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说明“乞归”出于被迫,暗讽“优诏许”的虚伪性。其次,才高而命

第三段从“稻粱求未足”到“谁将此义陈”,着重记述李白长流夜郎前后的经历,篇幅寄慨最深,为全篇重点。安史之乱起,李白求仕不得,报国无门,于公元 756年(至德元年)秋隐居庐山。正值永王李

“几年遭

以上六句叙写李白晚年悲惨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则是发议论,抒感慨,极力为李白鸣不平。借苏武终于归汉和夏黄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狱”句,是说李白曾象邹阳那样上书为自己辩护。“已用”二句,是说如果当时因事理难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又有谁能够将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呢?一个反问句,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幽怒。

而这一段,因为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须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来,诗不贵用事,以防晦涩板滞。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诗人玉屑》)“薏

此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不失为上乘之作。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

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

文彩承殊

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

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

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

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

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

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

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

道屈善无邻。

处士

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

五岭炎蒸地,

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

独泣向

苏武元还汉,

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

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

谁将此议陈?

老吟秋月下,

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

杜甫诗鉴赏:

杜甫于宝应元年(762)七月自成都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市),正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作乱。于是转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此时才获悉李白正在当涂养病,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王嗣

此诗分三大段,一个结尾。第一段从“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满后尘”,追述李白于开元十八年(730)和天宝元年(742)两入长安的经历,对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

“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贺知章号“四明狂客”。诗人根据这些史实,赞扬李白妙笔生花,连风雨也为之感到惊叹,连鬼神也为之感动哭泣。李白经贺知章的宣扬,于是名震京师。

而“谪仙”这一美誉出自久负盛名的大诗人贺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恰如演员登台亮相,光采照人,赢得满堂喝彩。

后六句叙写李白二游长安事。“文彩”二句是说李白因擅长诗赋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无与伦比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以下四句记叙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的事。“龙舟”句见唐人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兽锦”句见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

第二段从“乞归优诏许”到“诸生原宪贫”,追叙李白于天宝三年(744)春被赐金放还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忆自己在与李白相识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归”句,这既是对李白的回护,也是对玄宗的隐讳。李白离京,实际上是遭到张

接着四句,笔锋一转,专写李白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宏图未展;仕途受挫,虽道德高尚却无人理解。

虽如东汉文士

这一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诏入京与赐金放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说明“乞归”出于被迫,暗讽“优诏许”的虚伪性。其次,才高而命

宪之贫,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控诉了人间的不平。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欢乐气氛,但紧接着写李白的遭遇坎坷、穷愁潦倒,这又形成鲜明对比,原来那不过是苦中作乐。

第三段从“稻粱求未足”到“薏

李白于至德二年(757)冬开始流放,还没到夜郎,于乾元二年(759)三月在渝州遇赦,还憩江夏。

因取道岳阳,南赴苍梧避祸。苍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带,其地与五岭接壤。“五岭”二句,因格律关系,将时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祸苍梧,后一句指长流夜郎。“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 几年遭

以上六句叙写李白晚年悲惨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

以下六句则是发议论,抒感慨,极力为李白鸣不平。

借苏武终于归汉和夏黄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狱”句,是说李白曾象邹阳那样上书为自己辩护。“已用”二句,是说如果当时因事理难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又有谁能够将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呢?一个反问句,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幽怒。

而这一段,因为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须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

本来,诗不贵用事,以防晦涩板滞。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诗人玉屑》)“薏

最后四句是结束语。诗人称赞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咏不辍,祝愿他早日“病起”,为人间多作好诗。

劝李白不要抱怨没有得到皇帝的恩泽,表示自己要设法向朝廷探明究竟。这是在无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词,让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点人间的温暖。

本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不失为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