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吃艾青团作文1
春天来了!溪水叮咚叮咚地唱着歌,柳树迎着微微的春风跳着舞。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田野边,长着一种野花,叶子散发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人们喜欢把一种叫艾的叶子和面粉裹在一起,这种食物就叫艾青团。
爷爷围好围裙,带上塑料手套,做起了艾青团。先把艾青和面粉揉在一起,干了,放一些水,用力地揉,面团变成了淡绿、青绿和深绿,可漂亮了。手也痒痒了,忍不住也想揉几下,说:“爷爷,让我揉揉吧!”爷爷马上答应了,他又拿了一副手套给我。戴上手套,双手一碰到面团,感觉凉凉的,很舒服也很好玩。卖力地揉了起来。过了不久,面团终于揉好了,已经分不出哪个是叶子,哪个是面粉,青绿色。开始分面团了,爷爷把面团捏成长条形,跟油条差不多,又用手捏成一小团一小团,每团和乒乓球一样大。速度很快,非常均匀,就像变魔术一样。
青团分好了,现在要裹馅了。我们一共做了两种馅,一种是用黑豆做成的馅,叫豆沙馅,还有一种叫做咸菜笋丝馅,也非常可口。爷爷拿起一个青团,熟练地用手指把青团的中间打了一个洞,再把青团的洞变大,把馅裹进去,再一捏,一个漂亮的青团做好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艾青团从爷爷的手里变出来,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蒸青团,把青团放入高压锅里。蒸好后,青团变大了许多,香气扑鼻。清明节晚上,屋外灯光闪闪,月亮的光柔柔地照在大街上。屋内的人们其乐融融,吃着美味的艾青团又说又笑……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2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做香喷喷的青团,我家也不例外。
这天,看着大人一边冲洗着艾青叶上的杂质,一边又把艾草放进搅拌机里搅拌成汁,忙得不可开交。我心想:每年都是妈妈做香喷喷的青团给我吃,今年我也要包一回青团,不能继续再当“吃货”了。
说干就干,首先我把绿油油的艾草汁倒入米粉里,使劲揉搓。糟了,我这细皮嫩肉的小手被面团给包围了!我用力地甩啊甩,再往手上洒了一些面粉,青团子终于从我的小手中脱落下来。然后我慢慢地揉,直到艾青汁和面粉合二为一就可以包了。
我把大面团分成了一个个小面团。接着拿起一个小面团,把它揉得圆溜溜的。再把大拇指插入面团中间,让它变成小碗的形状就可以包馅了。我蹑手蹑脚地把豆沙球放进“碗″里,然后赶紧把它包起来,免得馅从里边掉出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青团也快要大功告成了。“终于做完了!一个,二个,三个……”我兴奋地数着,“一共有十五个,刚好每个人分三个!”说完,我迫不及待地让妈妈把这几个青团蒸熟。
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吃着美味的青团,一边看着电视,别提有多高兴了!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3
说起青团,每个人都应该吃过,它翠绿的外表里,有的装着甜津津的豆沙,有的装着香喷喷的猪肉炒豆腐干,可好吃了!不过,你会做吗?最近,我决定拜太婆为师,来学做青团。
太婆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做青团高手,她做的青团皮薄馅多,吃一口唇齿留香。做青团最重要的一种食材就是鼠曲草。这种草一般生长在田间小路上,山上野外也比较常见。太婆将鼠曲草洗净后放锅里煮烂,再揉进粉团里,渐渐地,粉团就变成浅绿色的了。太婆揪了一团面,左手托着面团,右手的食指伸进面团里,大拇指一边捏着面团,一边不停地转动,不一会儿,一个像尖顶帽子似的青团皮就做好了。太婆装进了我最爱吃的豆沙馅,再用右手的虎口边转动边收口,再放在掌心揉圆,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
“就这么简单呀,我会!”我自信满满,迫不及待地要大显身手。我努力学着太婆的样子,可是面团到了我的手里似乎变得特别不听使唤,费了好长时间,我的青团皮不但没有捏成尖顶帽子,反而成了一口大碗,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太婆笑呵呵地说:“比起太婆一开始做的青团,你已经做得很不错啦,来,我教你!”听了太婆的鼓励,我顿时有了信心,在太婆的手把手指导下,我终于做成了一个像样的青团。
青团蒸熟了!我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哇,又软糯又香甜!做青团可真有意思!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4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5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6
江南的春天细雨绵绵,到了四月,水乡田间,绿野青山,多了一队队踏青扫墓的身影,菲菲细雨中撑着阳伞,或缅怀,或赏景。返程时,手里多少都拎着几个绿色面团一样的食物,江南人告诉你,这是清明特有的食品——青团。
这年的清明节,我有幸参与到制作青团的全过程。那是临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糕团店,每年这个时候,店门口总会排起长龙,等着买三五个青团,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我吃过这家店的青团,鲜香四溢不粘牙,馅料十足易饱腹。但是这青团是怎么做的?这面团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呢?趁着下午没什么人买的档口,我向店里师傅请求学做青团,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在装满面粉的盆里倒入足量的水,右手不断搅和,让面粉与水充分糅合,只是搅和来搅和去,搅和成了“浆糊”,愣是搅和不出团团来。“你这手法不对。”师傅见了,立马用他自己的独特手法,不一会儿就成了面团。我惊讶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个是靠手法,要勤学苦练才成。妈呀,做个团子都这么费劲,干哪行都不容易啊。接着,放发酵粉,醒面1小时。这时,师傅拿出了新鲜的艾叶,用榨汁机榨成了艾草汁,绿汪汪的,我把这艾草汁倒入盆里,与面团充分搅和……这面团绿了!原来青团之青的奥秘在这里!师傅拿起一个锅,倒少量的水,加上糖,大火煮七八分钟,取出备用。又拿来红豆,捣成豆沙,倒入刚才煮成的糖汁搅拌均匀。又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翠绿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揪下一段,揉成小团团,压成饼,放上豆沙再包裹,一个豆沙青团就成形了,再往锅里煮五分钟,香气四溢甜上心头的青团就出锅了!
我这垂涎的舌尖早已忍不住了,拿起自己做的青团,迫不及待咬一口,啊,好烫啊!“你冷冷再吃!”我妈一脸无奈地说我。烫过之后,感觉味道不错,既有豆沙的软糯香甜,又有沁心的草香回甘。青团吃完了,可心里还是,甜甜的。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7
清明节前夕的'一天,你如果走过我们的教室,你一定会听到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闻到一股股清香。你肯定会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回答:“我们在做青团!”
下午一点到了,每个小组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仿佛正开展着一场食品展览会。瞧:有绿色的青汁;有香甜的馅儿;还有一个个道具。道具准备好,就盖和面了,这可是制作青团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见一个个和面高手——老师请来的家长们陆续登场。她们娴熟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再加入少许的水,接着,陈冠宇妈妈将手伸入盆中,熟练的揉了起来。慢慢地,原本松松散散的面粉在陈冠宇妈妈手中变成了柔软的大面团,然后,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青汁,继续和。终于,青色的面团揉好了,家长们把面团分成几段,依次分给每一个小组。
开始做青团了。我先取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团,在手中来回揉。揉成一个光滑的圆球体时,就差不多了,我接着把面团轻轻压扁,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压扁的面团窝成一个圈,再把豆沙馅挤在里面,注意不要挤太多,小心馅儿会漏。挤好馅儿,用筷子把馅儿往里面塞一塞,再把面团一捏,一包,之后用保鲜膜将青团包好,这样一个完美的青团就做好了。再看看其他人做的:杜驾麟在青团上来回抹上黑芝麻,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黑”团,不知道蒸出来味道怎么样?看看成娅媗的,她把芝麻、豆沙和青团一起搓,使青团变成了一个“大花脸”……其它小组也不甘示弱,都在埋头奋力做着,整个班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第一课下课了,朱老师给我们每个组评了奖。我们这组光荣地获得了“最佳纪律奖”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所有组制作的青团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陈申一组的青团,他们十分创意,有“长方形”;有“五角星”;有“饺子”;有“荷包蛋”;有“神舟飞船”;还有“青团一家”……他们这组不愧是“最佳创意奖”。奖评好了,就该把青团送到食堂去蒸了。我在教室里联想起了青团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糯糯的。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美味的青团,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青团,剥开保鲜膜,吃上一口,“真香”我说道,这青团带着一股黄瓜的清香,吃进嘴,软软的,糯糯的,太好吃啦!
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一直浮现着下午活动的场景,真是春暖清明,青团飘香。
清明吃艾青团作文8
过年了,吴江的外公、外婆给我们做了许多清明团子。我觉得味道十分好吃,而且又有一股清香。于是,便决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清明团子。外公告诉我:“做清明团子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一、去田里摘来苎麻的叶子,去掉筋;用滚水烫,再放入冷水中浸凉;
二、把苎麻叶子用生石灰炝;
三、洗干净后的青叶和面粉放在一起,使劲地揉,揉成绿色的粉团。
四、将粉团分成小面团,搓圆,中间压出一个洞(要深一点儿),将豆沙馅放进去,再搓圆。
五、放入锅中蒸熟,这样清明团子就做成了。”
前三步我做不了,是外公外婆做的。从第四步开始,我试着做了起来。我先把小面团搓圆,准备打一个很深的洞,可洞怎么也打不深,而且还会破。我一看外婆,她把拇指戳进面团里,把面团一转,一个深深的洞就打好了,而且还很“坚固”没有裂缝。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做了好多次,满意了之后,把裂缝的地方补好、捏好,交给外婆看,外婆笑着说:“我看,你这个一到锅里就破了,而且皮太厚不好吃,你改一改吧。”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沾点水抹一抹就算完事了,最后,我再小心把馅放进去捏好,搓了起来。搓好了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
团子上破了一个大口子,豆沙都漏了出来,团子的有些地方都变黑了。唉,一个清明团子浪费了!
后来,我又试着做了好几个,放入锅中蒸,蒸好的团子都笑裂了肚子(破了),还好留下了一个“幸存者”,它完好无损,和外公外婆做的有点儿相似,只是不够圆,但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把做好的清明团子拿给他们看。外婆笑着夸我:“睿睿,你可真棒呀!”我咬了一口自己做的清明团子,啊,味道比谁做的都好吃。因为那是我的劳动成果。
外婆离开我们有三年了,每到清明节和过年的时候,我都特别想念她,也想念外婆亲手做的艾草青团。
一把普普通通的艾草,一袋普普通通的糯米粉,在外婆的手里捏来揉去, 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我从小就听人赞叹:“你外婆神了,说甜就甜,说咸就咸,豆沙馅的香千里,红烧肉丁的满口鲜。”
和蔼可亲的外婆广结善缘,无论是街坊邻里,亲戚朋友,只要是认识的人,个个有求必应,看着人乐颠颠的拿走了青团,不光是别人高兴,外婆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滆湖边小村左邻右舍的厨房里,都放着外婆心灵手巧的劳作——艾草青团。
每次做青团,外婆都要提前一年去田野里采摘新鲜的艾草。回到家后,用清水洗净,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冰箱冷冻。这样,一旦我这个小馋猫想吃,外婆就立刻动工,从冰箱里拿出了艾草,在室温下解冻。最令我兴奋的是外婆用艾草将米粉神奇的染成绿色。一团暗绿色的艾草在外婆的手中反复揉搓,按压,绿色的汁液缓缓流了出来,外婆将汁液倒入米粉,用那宽厚的大手使劲的揉捏,面团被染成了绿色。外婆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豆沙,将面团分割成无数个小团,外婆娴熟的将小球一压,捞一勺豆沙,放入小团里,包起来,反复制作,最后,在蒸笼上铺一层手绢,将这小巧玲珑的青团放进去,15分钟,打开蒸笼,热气飘散后,一个个翠绿色的小团子在我的眼前,微微的.透明,我咬上一口,这仿佛是神仙吃的,太美味了,富有弹性却毫不黏牙,我满足的笑了起来,外婆看着我吃得香,也高兴地笑了。
外婆心灵手巧,会做很多美食,比如糍粑、年糕、汤团等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艾草青团,妈妈说这就是外婆的味道,爱的味道。我会永远怀念外婆的味道,记住外婆对我的爱,让这种爱的味道陪伴着我成长。
外婆离开我们有三年了,每到清明节和过年的时候,我都特别想念她,也想念外婆亲手做的艾草青团。
一把普普通通的艾草,一袋普普通通的糯米粉,在外婆的`手里捏来揉去, 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我从小就听人赞叹:“你外婆神了,说甜就甜,说咸就咸,豆沙馅的香千里,红烧肉丁的满口鲜。”
和蔼可亲的外婆广结善缘,无论是街坊邻里,亲戚朋友,只要是认识的人,个个有求必应,看着人乐颠颠的拿走了青团,不光是别人高兴,外婆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滆湖边小村左邻右舍的厨房里,都放着外婆心灵手巧的劳作——艾草青团。
每次做青团,外婆都要提前一年去田野里采摘新鲜的艾草。回到家后,用清水洗净,放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用塑料袋装好,放入冰箱冷冻。这样,一旦我这个小馋猫想吃,外婆就立刻动工,从冰箱里拿出了艾草,在室温下解冻。最令我兴奋的是外婆用艾草将米粉神奇的染成绿色。一团暗绿色的艾草在外婆的手中反复揉搓,按压,绿色的汁液缓缓流了出来,外婆将汁液倒入米粉,用那宽厚的大手使劲的揉捏,面团被染成了绿色。外婆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豆沙,将面团分割成无数个小团,外婆娴熟的将小球一压,捞一勺豆沙,放入小团里,包起来,反复制作,最后,在蒸笼上铺一层手绢,将这小巧玲珑的青团放进去,15分钟,打开蒸笼,热气飘散后,一个个翠绿色的小团子在我的眼前,微微的透明,我咬上一口,这仿佛是神仙吃的,太美味了,富有弹性却毫不黏牙,我满足的笑了起来,外婆看着我吃得香,也高兴地笑了。
外婆心灵手巧,会做很多美食,比如糍粑、年糕、汤团等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艾草青团,妈妈说这就是外婆的味道,爱的味道。我会永远怀念外婆的味道,记住外婆对我的爱,让这种爱的味道陪伴着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