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这两句是说,雨昏风冷,子规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啼唤;残月将坠,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执着地倾诉自已内心的伤痛。诗句借咏物托意,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达到了“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
出自吴融《子规》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释
⑴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⑵国:故国。
⑶委:舍弃,丢弃。
⑷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⑸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⑹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⑺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
⑻离:分开。
⑼长:通“常”,持续,经常。
⑽吊:悬挂。
⑾欲:想要。
⑿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⒀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⒁凄切:凄凉悲切。
⒂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译文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赏析
《子规》是唐代诗人吴融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从蜀帝杜宇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落笔来抒发感情,描写了杜鹃持续悲鸣的情态,运用反衬极言悲苦凄惨之情。虚实结合,感情真挚动人。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译文:
杜宇魂化为啼血的杜鹃鸟,年年啼鸣,声声沥血。不管是厌倦了杜鹃的啼鸣,还是第一次听到子规的哀怨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低眉惆怅、寸断肝肠。春已残,花飘零。水春景黯然失色,乱红如雨。春夜难寐举头望月清光如霜。声声子规啼鸣,好像在催远行的游子快快回家:这里东郊的农事正忙。可是此时却难以归去。心思凄凉。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阅读试题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赏析:
首联点出这个传说。点明在暮春初夏,子规哀叫了。
颔联写出听了杜宇的哀啼后,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贪夫是什么?词典上很清楚,就是貪婪的人,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低首是什么?词典上有恭順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杜宇禅让隐居,那贪婪的人还不羞愧死么?但是他们是空羞愧,是倦听(厭於聽聞),说他们空佩服也行,总之他们是不会放弃追名逐利的。
颈联景物烘托就不说了。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那就是照应颔联了。你杜鹃鸟儿在那儿叫,叫声里不断催促人们。但是贪夫不会被催去归隐。催远客回家,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总结一下,这首诗主要点哪里是在写思乡之情?这分明就在咏子规。尽管其中暗含对贪夫无厌的讽刺,对远客不得归愁思的同情,以及对农人趁时耕种的称赞。但是主要还是一种感叹之情,是听到子规啼鸣,想到杜宇传说,联系人们的表现,从而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感叹。侧重点并不是思乡之情,这是非常明朗的。
1. 子美太白常住世,佳人栩栩梦魂通。
2. 子张闻语便书绅,太似胸中未识真。
3. 子云鸱夷如大壶,日醉自不妨著书。
4. 子行日以远,我思日以长。
5. 子陵溪水千年绿,犹忆登临日暮时。
6. 子去客昭武,今侬怀旧游。
7.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
8. 子国有黄叔度,女子识韩伯休。
9. 子去吾谁与,诸孙共此悲。
10. 子过铅山县,知名有尉曹。
11. 子昂高蹈固家风,诗到后山仍更工。
12. 子先文章宗,秀种凌孔翠。
13. 子抱风云志,吾同笔砚游。
14. 子晋吹笙未是仙,阿丕横槊少全篇。
15.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
16. 子云文不在兹乎,岂与常人论有无。
17. 子心俯仰一无欺,由也升堂尚不知。
18. 子居金华山之东,我居金华山之西。
19. 子美堂工始上元,断手乃在宝应年。
20. 子猷风味最诸王,墨妙文工眼如电。
21. 子猷借宅亦种竹,渊明荒径犹存菊。
22. 子明高谊众人知,苗裔清材世所推。
23. 子云无由归,俯首天禄阁。
24. 子丹进馔色微黄,仙老调胹有禁方。
25. 子到常山县,饶阳有敝庐。
26. 子真同一性,和靖是三生。
27. 子真世裔神仙种,和靖家风冰玉身。
28. 子真坛下紫微边,深夜风光俗好传。
29. 子欲济民非为己,我贪修道不忧贫。
30. 子路何尝肯不情,从人姑尔事虚名。
31. 子思曾发用中机,此道须臾不可离。
32. 子思问学惟诚意,孟民工夫只把身。
33. 子真依前家谷口,无地栽禾口栽柳。
34.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35. 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36.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37.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38.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39. 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
40. 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41.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
42. 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
43. 子云好饮酒,家在成都县。
44. 子骋丹青日,予当丑老时。
45. 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
46.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47. 子性剧弘和,愚衷深褊狷。
48. 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
49. 子胥逢击絮,遂为鞭尸人。
50. 子房思赤松,冠挂带不束。
51. 子规欲归归未得,啼向钱王寿星石。
52. 子房悯浊世,意欲一洗为。
53. 子真今住子午谷,乃在蛟门西复西。
54. 子期闻磬,觉有深悲。
55. 子行无复倚门亲,相见何堪涕泗频。
56. 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
57. 子来能几时,遽有还山想。
58. 子牙钓渭滨,不能结网罟。
59. 子夜初从洞府归,绛桃花外月痕微。
60. 子夜夜转长,帘前月华吐。
61. 子有好学名,得之直从幼。
62. 子胥庙前江日晡,越王城头云有无。
63. 子房有奇志,功高不自居。
64.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