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般无聊的诗句汇聚100条

时间: 2023-12-3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1、一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2、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3、无可奈何话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5、天地之大无所居,穿着破烂更无衣。遥望丰都在何处?只恨阎王不收留。

6、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7、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8、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1、人生无奈老来何,日薄崦嵫已不多。

12、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13、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1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16、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潮来寒雨晚来风。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19、二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20、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21、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2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4、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25、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2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28、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29、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30、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3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32、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3、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34、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35、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36、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37、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8、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40、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41、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42、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4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4、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45、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46、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47、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8、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49、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5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瑞鹤仙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吟边眼底,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

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

译文翻译

卷帘人睡醒,放燕子飞进屋中,和它们商量春天的事情。还有多少春光能让百花吐艳露红?将逐渐叶残色衰的预兆都含藏在卖花声中。可眼前的花草并不忧虑将来的处境,它们披着嫩绿的颜色,把面容变得忽紫忽红。它们感到这只是寻常的事情,把自己的命运一半交给小溪流水,一半交给喜怒无常的东风。

苔藓还带着雨水冲刷过的痕迹,云雾又在竹林中滋生,这天气说雨不雨、说晴不晴。小船在岸边静静地泊停,西湖上此刻有多少吹拉弹唱的歌声。粉色的蝴蝶死守着落花不动,为贪寻花香它们宁可让双翅被雨水淋得沉重。谁能理解我心头涌出的一点新愁,寸心之中牵挂着他万里行程。

注释解释

卷帘人:这里指闺中人。

卖花声:此句谓卷帘人放燕子归家商量春天消息。而其青春不知不觉消逝。

湔(jiān)雨:被雨冲洗。湔,洗涤。

舣(yǐ):泊舟靠岸。

创作背景

张枢是南宋词坛上受人瞩目的音律专家,他辟临安家园湖山绘幅楼为吟台,与杨缵、周密等发起了西湖吟社。这首词便是以西湖春景为题而写的。

诗文赏析

“卷帘人睡起。放燕子归来,商量春事。风光又能几?减芳菲,都在卖花声里。”这几句以人为中心,写主人公在春睡醒来后所听到的两种春之声,从春睡中醒来,忙把帘栊高卷,好放窗外那对呢喃私语的燕子进来,听听它们到底在商量些什么春事。外面的卖花声此起彼伏,词人不禁联想到春花的凋残零落,暗惜起春光的所剩无多来。这一部分中,“卷帘”句在章法上有总领全篇和开启下文的作用。是交代“视点”,以下风景皆从此写出。词人听到了两种春声,唤起了他一喜一忧两种情绪。燕子的呢喃私语使他兴奋和好奇,而卖花声则让他感到了春光的'匆匆流逝,觉得春天将最终消失在这些叫卖声中。

“吟边眼底,披嫩绿,移红换紫。甚等闲,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这几句描摹西湖四周的暮春景象,边沉吟边观望,但见湖畔四周一片绿暗红稀,百般红紫先后零落,一半被东风吹走,一半流落于溪水之中。这几句渲染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萧瑟意境,但画面又很凄美逼真,让人如睹其色。“甚等闲”一词表达出词人对“匆匆春又归去”的深切惋惜。“移红换紫”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意生动而简洁。“半委东风,半委小溪流水”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笔法十分相近,清新而别致。

“还是,苔痕湔雨,竹影留云,待晴犹未。”过片四句仍承上片之“吟边眼底”写词人眼中的暮春天气。还有那碧绿的青苔,被春雨滋润和冲刷得愈发青翠鲜亮。天上云卷云舒,与疏疏的竹影相互映衬,打造出一片欲晴还阴的天气。这里对江南暮春天气的描绘也很逼真,而且也与词人淡淡的喜悦与忧愁相杂的心情相吻合。

“兰舟静舣,西湖上,多少歌吹。”此二句描绘西湖的繁盛迷人。西湖上游船如云,有的在轻轻游弋,有的正静静地泊在岸边。悠扬的丝竹歌舞之声阵阵传入耳中。此幅画面美丽而欢快。

“粉蝶儿,守定落花不去,湿重寻香两翅。”此二句为细节描写,非常富有诗情画意。春雨之后落红满地,有一只蝴蝶停在落花上双翅轻扇,不肯离去。也不知是翅膀湿重难以飞去,还是眷恋花香不忍离开。此幅画面既生动美丽,又暗含着词人的惜花惜春之意,非常耐人寻味。

“怎知人,一点新愁,寸心万里。”这三句回应篇首,从远近景致回到伤春之人,虚虚淡淡地写出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面对此情此景,词人神思飘忽,心头涌上万千复杂的况味,其中便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这首词写景如画,音韵谐美,情与景有机交融,让人边品味西湖春景,边春思绵绵,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受。

瑞鹤仙诗词鉴赏2

●瑞鹤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际映山落,敛馀红犹恋。

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

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周邦彦词作鉴赏

首句悄效原带郭作一四句法,于悄字处略顿,作为领字。前三句描写的是:效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人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荡的。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写孤城落旧,借以抒发惜别之情。

作者把落日斜晖称作馀红。造语颇为新颖,又用移情手法,说斜阳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难舍,迟迟不忍敛去它那微弱的光影。这样描写,就把作者的主观感情扩展开来,使得那种由送别而产生的依恋之情,一并笼罩于周围的客观景之上。于是主客融为一体,全都沉浸离愁别绪之中。下面,笔锋转向人物,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

凌波步弱是说她感到劳顿。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过短亭、何用素约,是因她步弱而须小憩,因小憩而过短亭,因过短亭。而遇流莺。故下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之事。流莺者即作者相识的另一歌妓。短亭巧遇,何用素约意即不用预先约好而意外遭逢。即相逢,因之应流莺之劝,又再下马饮酒。

下片写次日酒醒以后的情况,笔致更加曳多姿。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活画出乍醒时的惺忪迷茫心态。昨日之事,隐约记得,但并不十分清晰。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谁扶着自己上的马?想来都觉恍恍惚惚。待到惊飚动幕,一陈狂风吹动窗帏,也吹走了几分醉意,似乎清醒多了,但残醉仍未消尽。扶残醉,绕红药,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得上,而东风何事又恶则紧承上文的惊飚二字,这种谨严缜密的结构,也是周邦彦词的一个特点。

结句荡开一笔,把烦恼抛到一旁,求得自我宽解。任流光过却,也包含着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先是惊叹春将归去,继而又对年华虚度感到惋惜,最后觉察到感慨悲伤之无济于事,才说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则含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作者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求之不得的情况下,也只好以此聊自宽慰了。洞天,是借用仙家字眼,把自己暂时休憩的北里青楼(朱阁)称作仙人的福地洞天。犹和自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和委婉的语气。

此词章法上直叙中有波澜,顺叙中插逆转,结构精巧,波澜起伏,词人善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词之上片写郊外送客,驿亭春酌;下片写酒后赏花,感时抒情。整首词以扶残醉为转折,把醒后追叙和惜花寄慨巧妙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步步腾挪,纵横交错,回环曲折,写景含情,耐人寻味,委婉的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迟暮之悲。

瑞鹤仙诗词鉴赏3

译文

⑴瑞鹤仙:词牌名。《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但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全词一百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上片第二句及下片第八句为上一、下四句式。

⑵捎:一本作“梢”。

⑶迭:一本作“送”。

赏析/鉴赏

此词为梦窗再至苏州之作。上片以景衬情。“泪荷”三句,状秋天风雨景致。言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林声”三句,风雨启愁心。言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因此,词人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所以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欺”两句,因凉而想到添衣,进而思念起曾为他制衣的亲人。“帻”,古人包发的头巾。词人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据陈洵《海绡说词》云:“暮砧催、银屏剪尺”一句,是全词最惊心动魄处。盖因闻砧而思裁剪之人也。“最无聊”两句,点出制衣之人已去。“燕去堂空”句中之“燕”, 在《梦窗词》中多指人, 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犹是曾巢,谢堂双燕”;《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唐多令》“燕辞归、客尚淹留”;《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杨铁夫《梦窗词笺释》说:“燕指去姬”。但从《夜合花》“似西湖燕去,吴馆巢空”,及《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题中的“燕亡”与词中的“南楼坠燕”来看,应是指杭之亡妾。总之,是梦窗亲人无疑。此言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词人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下片情中含景。“行客”两字换头,点明词人是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西园”三句,言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词人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因此更加引起词人的伤感情绪。正是因为词人心中先有了离愁别恨,所以景物也变成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句)。“西园”,即吴文英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近人有直指在阊门之西的。“西风”三句,“西风”点出秋季,“破屐”刻画“行客”的装束。“林下路”、水边石”,都是词人旧地重游之处。“念寒蛩”三句,言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而词人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看雪飞”两句自叹。“苹”,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到夏秋时候,叶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里面有孢子。也叫田字草。此言空中的飞雪,浮苹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词人的双鬓相比,还是头发白。结句叹己由愁而发白,有感叹老之已至之意。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宋代: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译文

春天来临,平原之上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刚刚耕好,又适逢春雨落下,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忽然之间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愁绪染白了头发。心情沉闷无奈,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

村民们神态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也种满了桑和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时光赶着去走娘家。

鹧鸪天·和昌父

宋代: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词,是抒写自己归隐情趣的。它以“三贤高会”为枢纽,写作者同赵昌父、陶渊明的神交,并以渊明自许,写得若即若离,如梦如幻,动人之至,亦传神之至。

对于陶渊明,作者将其视为异代知己。在人品与诗品方面,赵昌父和陶渊明颇多相似之处。据刘宰昌父墓志说:先生在太和,便座有斋,榜曰思隐。盖当筮仕之初,已有山林之思。在官清苦,唯以赋咏自娱。以是受知于乡贤杨万里。赠诗有云:“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餐秋菊嚼春冰。”“劝渠未要思归隐,且与西昌作好春。”又赞云:貌恭气和,无日下推敲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苦之客。一笑诗成,万象春风。刘后村跋其诗云:近岁诗人,惟赵章泉五言有陶、阮意。(转引自《宋诗纪事》卷五十九)可见赵昌父在淡泊名利、思归山林方面同陶渊明何其相似!

这首词大约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写成的。词的上片咏叹陶渊明。开头两句写陶渊明的超脱与情趣。言人间万事,纷纷扰扰,陶渊明一笑了之,而于萧瑟秋风之中,把菊东篱,聊以自娱,的确如作者在另外的词中所说“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木兰花慢》)“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念奴娇·重九席上》)何其潇洒,又何等风流。“须看”二句写陶渊明的凛然生气。言陶令虽然作古,但仍生气勃勃,和南山一样万古长青,永存于天地之间。真可谓陶渊明的异代知音,如陶令泉下有知,定当兴奋不已。词的下片写“三贤高会”。据有关史料记载,自汉至唐以三贤相称者代不乏人。韩愈《后汉三贤传》以王充、王符、仲长统为三贤;司空图《三贤传》以房玄龄、李靖、魏征为三贤;宋人贾黯以谢绛、范仲淹、孙甫之翰为三贤;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故作者在下片开头说,作为古圣先贤,作为古今诗人,情趣和意味高尚,语言训练有素,古往今来,无不如此。而作者同赵昌父、陶渊明,作为“三贤”也是如此。表现了作者和赵昌父在淡薄名利、乐于归隐诸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咏陶渊明也就是咏赵昌父,也是咏自己,是二是三,已达到浑然莫辨的境地。“谁知”二句写对赵昌父思念之意。渊明一生嗜酒,因“抱病多年”,不能不止,在这点上作者与之相同;渊明赋《停云》诗,以表达“思亲友”之意,而作者以停云名堂,且隐括渊明《停云》诗入词,与陶渊明也完全相同,因知所谓“止酒停云老”指陶渊明,也是作者自指。所以这两句实际是说有谁知道我辛弃疾独立斜阳,细数过鸿,企盼得到你赵昌父的来书呢?这形象是多么鲜明生动,这友谊是多么深厚真挚,而作者却把深厚的友谊寄寓于一句淡淡的情语之中,又是多么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宋代:辛弃疾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般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主要特点。情调幽怨,相当动人。

起句写元济之的衰老。元济之倚枕而卧,显得有些衰老。接以“两鬓霜”三宇,则其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之状可知。“起听”句写其生活无聊。谓其有时起来,走到廊下,谛听檐溜的喧嚣声,以消磨时光,排遣心中的郁闷,可见其生活的寂寞与孤苦。“那边”二句写其对家乡的思念。欲写元济之思念家乡,先写家人思念元济之。这不仅使行文委婉曲折,更加重了元济之的思乡之情。啼粉,与啼妆同意,指薄拭眉下若啼之妆。而“玉筯消啼粉”,写其家人因相思而流泪,把啼粉都冲掉了。“这里”句,言元济之远游在外,日日思念家人,别肠如车轮旋转,无休无尽,则其思乡之甚可知。元济之如此思乡,很自然地就逗出了送别之意,从而点明了题旨。“诗酒”二句写元济之在外的生活。言其游历于山水之间,并和友人聚会饮酒,结社赋诗,徜徉于水云之乡,生活似乎极为潇洒飘逸,其实内心是很凄苦的,故接下去说“可堪醉墨几淋浪”。可堪,为不堪、哪堪之意。“醉墨淋浪”,化用欧阳修“新诗醉墨时一挥。别后寄我无辞远”,言其挥笔写诗作画,醉墨淋漓,其间着一“几”字,隐含机会不多之意。结尾二句承“醉墨”而发,借画发挥;言其“归家梦”和其所作图画一样,在画图中能把千里河山收入“寸许长”的画幅之中,而“归家梦”也能转瞬之间实现,从而表达出立即送其“归豫章”之意。在此,以画作比,语新意丰,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宋代: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赏析

江西铅山人欧阳国瑞游吴中,闲居瓢泉的老词人临别赠词。词将别时的关爱,别后的思念,借着自己的以往生活经验来表达。闲闲道来,余味甚足。

上片写别时。首韵劝勉欧阳国瑞不要再因“春阴”而逗留不去,应早日出发,因为整个春天都没有不阴的时候。这两句,劝得有趣。因为春阴不行,本来只能是欧阳的借口,其真实的原因,一是留恋故乡和友人,二是因为畏怯前途难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阴立言,意余言外,而欧阳国瑞与他彼此会意。这比直说无余要妙。接韵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人情”与“客路”——— 这欧阳最为关心之处,闲闲道来,而感慨叹息之情,充溢其中。这一韵,体验十分深刻,可谓生活至理。没有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难以对人生作这样勾魂摄魄的形容。下片叙别后相思。古人曾经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赠行人,过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这两种与别情、与友情有关的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欧阳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听别语以慰相思的言语,写得缠绵柔厚,情浓语真。结韵殷勤关照欧阳,到了松江那样一个绰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当你在小船上吃着鲜美的鲈鱼饭时,别忘了作几首诗寄回来啊。这两句词,融会了作者自己在吴中的生活经验,也融化了晋代张翰的典故,写吴中风景,信手拈来,贴切如画,颇见生活趣味。

鹧鸪天·戏题村舍

宋代:辛弃疾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译文

鸡鸭成群到了晚上也不关起来,桑麻生长超过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羡慕农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饱就行。

新生的柳树,旧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边流。人们说此地的儿女们,不是嫁给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代: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鹧鸪天·东阳道中

宋代: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鹧鸪天·博山寺作

宋代: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鉴赏

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果真是如此想的么?难道他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了么?下边两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于是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下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