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色彩美的诗句选录66句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表示色彩美的诗句选录66句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题目: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14.说说第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参考答案:

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须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意思对即可)

【拓展阅读:古诗句中表现色彩美的诗句】

宿灵岩寺

【唐】戴叔伦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

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唐】姚合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蟹 【唐】唐彦谦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

送僧归漳州 【唐】吕温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偶作 【唐】杜牧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新春 【宋】陆游

疏篱枯

感春 【唐】白居易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送程六 【唐】王昌龄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

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唐】李白

畴昔紫芳意,已过黄发期。

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无题 【唐】李商隐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山行 【唐】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下 【唐】杜荀鹤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马上晚吟 【唐】白居易

出早冒寒衣校薄,归迟侵黑酒全消。

拟醉 【唐】元

怜君城外遥相忆,冒雨冲泥黑地来。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6、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8、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9、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1、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1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优美的'诗句请关注:优美的爱情诗句 红楼梦里面的诗句13、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15、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6、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春游曲》

17、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9、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23、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2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感谢欣赏本文,更多优美的诗句请关注:优美的爱情诗句 红楼梦里面的诗句2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26、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27、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28、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0、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3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32、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3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3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美学家黑格尔曾经这样说过:“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的一种能力,所以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美在意境、美在情趣、美在节奏,然而,也美在色彩。

诗人有时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一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印象。“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用碧色描绘整个长空,可谓清新之至,同时表现出了诗人无比激奋的壮阔胸怀。“碧玉妆成一树高,春风吹下绿丝绦。”杨柳婆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玉树琼枝,漫天皆白,多么圣洁的世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起,接着是明月当空,朗照大地。皎洁的月光洒在江水、沙滩、芳甸上,一切景物都象是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纱巾。一幅意境多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的图画。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们不满足于单一色而常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如明暗色对比、冷暖色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背景是一片漆黑,江中的渔火虽然只是星星点点,但在整个黑色的底色衬托下,显得特别耀眼。这里明暗对比强烈,表现出诗人逢雨后的一片喜悦之情。“绿垂风折笱,红绽雨肥梅。”“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千里莺啼绿映红”这里是红与绿对比衬托。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持。”红色属于暖色,而绿色属于冷色,冷暖相比,给人以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读者的视觉印象。“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旭日含青嶂,晴云洗绿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是青、绿与白的对比,由宁静的青、绿衬托,白色更显十分醒目,特别清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是红、白相映衬。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整个背景是漫天皆白的雪地,在临近结尾时忽然来了一句“风掣红旗冻不翻”,雪中红旗,特别耀眼,整个画面顿添活力。

艺术家的视觉是非常敏锐的。他常常能捕捉到色调的细微区别以及色调间相互影响的微妙变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韩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早春时节草色在远近不同的视觉所表现的色调变化。读来清新之至。王维也是这方面的能手。“柳暗百花明”,“红衣复深浅”,这里有明暗、深浅之别。“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色调间的影响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四句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由近及远,极富层次感。“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仅有两句十四字,却用了白、青、黄、黑四个颜色词,一方面加强了诗句对仗的建筑美,另一方面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由于每个作家的生活经历不同,决定着每个作家的审美情趣也有差别。表现在对色调的选用上,也各具特色。王维喜欢用“青”、“翠”、“绿”等冷色表现其退隐之后的宁静的心情。李白性格倔强,心怀坦荡,他喜欢用纯洁的白色。“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短短四句二十字,一连用了五个“白”字,使整个诗境的意象纯净无暇,纤尘不染。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白鹇无比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则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向往光明的磊落胸怀。李贺的诗歌意象奇特,向来以“诗鬼”闻名。他对色调的选用也很不同一般。“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这里都是用冷色渲染气氛,给人以阴森、冷寂的感觉。为什么李贺喜欢用冷色呢!这恐怕要联系他的经历才能说清楚。李贺的一生仅仅度过了二十七个春秋,而且遭遇极为坎坷不平。他的一生是凄苦的、悲凉的。他常常通过奇特的意象和冷色来创造悲凉的意境,从而抒写出诗人惨切的情怀。

拓展:

李白诗词赏析

李白是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的代表,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的魅力,盛唐的魅力。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以气夺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以奋飞以引起震的惊怪的大鹏自喻,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中,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魅力。抒写了自己理想化的人生,希望建立功业与个性自由圆满地结合。

气质之美与其说是来自李白内心的修养,不如说它是来自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一组阔大的意象,雄奇壮美,给人一种宏大,崇高的美感: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临庐山高峰,只见长江浩浩荡荡,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何等雄伟,何等壮美!

李白等诗人的奔放之美,给人带来一种冲击力,一种感染力,是盛唐人士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表现。

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 。李白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他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所表现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通的人情极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