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刘禹锡
2、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陆游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玉经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王定保
7、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陆游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1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朱熹
15、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李白
1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0、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陆游
21、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2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3、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2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5、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6、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7、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8、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29、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3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3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3、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34、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3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0、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4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2、亦有英姿限时命,坎坷名不登文场。
43、坎坷一生何所用,它年湖海一渔竿。
44、古来贤俊多坎坷,道与世违胡足诧。
45、救死恐不及,岂复悲坎坷。
46、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
47、今逢又坎坷,令子驰风尘。
48、君亦晚坎坷,有句怨弃遗。
49、如今三见子,坎坷为逐臣。
50、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风尘。
1、万岁桥山路,三春草木青。
2、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3、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4、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5、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6、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7、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8、万重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
9、万言旧手才难敌,五字新题思有余。
10、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11、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3、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1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16、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
17、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
18、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19、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20、万寿觊刀圭,千功失毫厘。
21、万松岭上梅千树,踏雪年年看花去。
22、万里游真倦,向来依故庐。
23、万山回合羽林军,山外旌旗望不分。
24、万里山河一局棋,旷怀真感独伤悲。
25、万松林里夜萧萧,月影来时转寂寥。
26、万松深处敝彤扉,绕殿笙簧步懒移。
27、万树飞花绕碧空,韶光应与昔年同。
28、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29、万年枝上露华清,百子池边月色明。
30、万物何总总,错糅两仪间。
31、万里秋风暮,华夷到此分。
32、万里携家上海船,到时黎蛋拜车前。
33、万树笼香障白云,孤山深处隔尘氛。
34、万岁春游罢,还来宴紫微。
35、万山松柏绕旌旗,少保南征暂驻师。
36、万竹丛深日未晡,寒江烟雨翠模糊。
37、万里澄江浸碧天,迢迢人上渡头船。
38、万户依南郭,倡家与酒家。
39、万国尽朝宗,天门发鼓钟。
40、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41、万里翩翩度碧虚,月明送影意何如。
42、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43、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44、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45、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46、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47、万浪东不回,昭王南征早。
48、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49、万事开头难,全依酒壮胆。
50、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5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52、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53、万叶传余庆,千年志不移。
54、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
55、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
56、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57、万寿称觞举,千年信一同。
58、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59、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60、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61、万里长风击楫歌,了无此梦挂烟萝。
62、万里苍梧入望长,薇垣新治日馨香。
63、万瓦如鳞绣作堆,别山重见秃翁来。
64、万汇涵濡雨露中,百年文物倏飘蓬。
65、万里覆寒云,千村飞素雪。
66、万事东流江上船,才名永负勒燕然。
67、万山环合蔚州城,紫塞连云朔气清。
68、万里长风落树柯,乾坤今日未投戈。
69、万叠青山万叠云,乱泉流处路微分。
70、万骑西行日已斜,咸阳宫阙锁烟霞。
71、万叠青山百道泉,一蓑烟雨老先天。
72、万里江湖数起居,乾坤历历过青徐。
73、万柳围团殿,飞花引御舟。
74、万壑松风卷翠涛,花间晴露滴征袍。
75、万户烟销一镜空,水光山色画图中。
76、万里中原战血腥,宋家南渡若为情。
77、万里奔驰陇头水,日夜呜呜乱人耳。
78、万里江湖一叶身,来时逢雪又逢春。
79、万里金微道,防秋世不同。
80、万里长空倾墨染,新春伊始第一雷。
81、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82、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83、万里念江海,浩然天地秋。
84、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85、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86、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
8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88、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89、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90、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宋代: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译文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注释
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
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唐白居易《琵琶行》:“今朝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
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
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一路上,不断与朋友聚会,饮酒赋诗,非常痛快。行到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洙相遇,据《东坡词》引《本事集》云,这次他们又约上王存,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赏析
东坡喜吟诗,词集中颇多歌席酬谢、即事明笔的“急就章”。这些临时随意而发、肆口而成的作品,不容深思,无暇推敲,未必完美,但却更足以显示东坡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创作才华,别有系人之处。这篇《采桑子》,正属于此类即兴之作。
据东坡的友人杨绘(元素)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仲冬,东坡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孙洙巨源、王存正仲集会于该地风景奇胜的甘露寺多景楼。席间,京师官妓甚多,而一个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艺尤其美好。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东坡于是填了这篇《采桑子》。东坡另有《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亦为同时所作,可参读。
“万事开头难”,吟诗填词也不例外。但东坡填这篇《采桑子》却能毫不费力地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从杜甫《水宿遣兴兴奉呈群公》的首句“鲁钝仍多病”借来句型和后三字,写出了连用三个“多”字的言情语句作为发端。它像“劈地抽森秀”的太华,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顿时产生出磁铁般吸引读者的力量。多景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后峰、甘露寺后部,下临长江,三面滨水,登楼四望,整个城市可尽收眼底,曾被米芾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是个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的人,在这样的多景楼上眺望壮丽的江山,他能不触景生情吗?想到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地,六朝的宋武帝刘裕曾居住于此地、起兵讨伐桓玄于此地,东晋谢安、梁武帝萧衍曾流连于此山等等历史事实,他能不感慨系之吗?想到他先因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离京而今奔走于道路,他能不满怀愁绪,病已病时吗?东坡不把自已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近人陈洵说:“词笔莫妙于留。盖能留则不尽而有余味,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而深沉浑厚,皆由此得。”(《海绡说词》)东坡可以说是深得“留”的三味了。关于这起句有善“留”之妙,还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就是他所以那样戛然而止,迅速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著的“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集会多景楼而饮酒停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唯其如此,所以既不浮乏,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亦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领起下片。“停杯”承上,与“樽酒相逢”相呼应。“且听琵琶语”启下,是“乐事”的补充。“琵琶语”,由白居易《琵琶行》的“今夜闻君琵琶语”句而来,指琵琶所弹奏的乐曲。“且”是姑且的意思。因为既“多情多感仍多病”,又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就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以振奋的精神来欣赏音乐,东坡所以特地挑选了这个虚字“且”来著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无聊赖、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亦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他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转的手法。“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的手法。赞美之情除了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外,还借助于这四个从《琵琶行》诗句中化出的字来引起读者对《琵琶行》中那段脍炙人口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之联想来实现。赞罢弹奏琵琶的美妙,顺势描写弹奏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位叫做胡琴的姑娘。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表现其神态。这四字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喝了少许酒后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动人姿态。“结局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沈义赋《乐府指迷》)此词的结句“斜照江天一抹红”,正是景语,可视为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视为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的,而它的妙处则在于“以迷离称隽”,令人难以捉摸,耐人反复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尽在言外而已。它的色彩尽管明快,但其基调仍是感伤的,与上片完全一致。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东坡这篇《采桑子》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精品,但却非常符合沈祥龙所总结的对小令的要求,当可为则。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