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诗句五个字合集60句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写景的诗句五个字合集60句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3、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4、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6、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8、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9、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10、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李商隐《春雨》

11、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12、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3、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4、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1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6、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9、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王逸《九思》

20、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白居易《早冬》

21、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秦观《春日》

22、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23、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2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6、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2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8、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29、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30、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3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32、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王昭君《怨词》

33、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34、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35、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7、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张九龄《归燕诗》

3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9、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佚名《七月》

40、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41、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42、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4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4、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6、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阴铿《渡青草湖》

47、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4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9、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李昂《从军行》

50、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查慎行《晓过鸳湖》

5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52、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3、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54、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5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5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7、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李商隐《幽居冬暮》

58、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59、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60、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6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62、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63、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李白《阳春歌》

64、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65、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66、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67、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6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69、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其五十九》

70、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杜甫《曲江对雨》

71、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72、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73、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74、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75、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76、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77、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78、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79、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80、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81、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82、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8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5、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8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8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88、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89、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9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白调》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优习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答问》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游湖》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羌村三首·其三》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偶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湖上》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行即兴》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望月有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霄》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对酒》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风引》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饯别王十一南游》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蜀僧浚弹琴》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寄左省杜拾遗》

古代优美的诗句——抒情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摸鱼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红豆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古代优美的诗句——哲理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望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古代优美的诗句——励志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1.《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年代: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2.《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4.《相思》

作者:王维 年代:唐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5.《春晓》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