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诗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
3.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
4.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八月十五中秋诗句1
1、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8、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1、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1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3、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14、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6、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8、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0、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1、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2、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3、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5、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6、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2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8、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八月十五中秋诗句2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中秋诗句3
原文: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脩然是玉京。
注释:
寰瀛:天下,这里的意思是老天用今晚的月亮,荡涤尘世间。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的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八月十五中秋诗句4
《八月十五夜月》原文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八月十五夜月》注释
1、转蓬:形容辗转流离。
2、轮仄:像车轮一样倾斜。
《八月十五夜月》的诗意/《八月十五夜月》的意思
【其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其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八月十五夜月》赏析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 “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八月十五夜月》的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载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6、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7、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9、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1、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2、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3、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17、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20、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1、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薛能《关中秋夕》
2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24、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齐已《中秋月》
25、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26、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7、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29、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30、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3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32、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4、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5、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6、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38、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39、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0、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42、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43、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44、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5、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46、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4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8、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0、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1、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52、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曹松《中秋对月》
5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4、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陈德武《踏莎行·中秋不见月》
55、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56、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5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8、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0、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1、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62、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6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66、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6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6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69、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元好问《倪庄中秋》
70、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71、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72、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7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
74、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5、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7、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78、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79、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崔少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80、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81、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82、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3、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8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