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扬州个园的诗句总汇50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写扬州个园的诗句总汇50条

扬州个园导游词【篇一】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主黄至筠为两淮商总五十余年,家资累积巨万。全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南北称奇,名闻遐迩。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还是语言习惯中,“个”都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园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独立成章,各奏华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与竹与石浑然一体,宾主难分。是最具扬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其实竹在扬州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1997年,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种竹观赏区”,逐渐恢复当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原貌。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观秆类中,又有形与色的分别。像龟甲竹、方竹、螺节竹;佛肚竹、罗汉竹、辣韭矢竹、高节竹等是欣赏其秆形的不同寻常;而紫竹、黄皮刚竹、黄槽刚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金镶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黄皮乌哺鸡竹、花秆哺鸡竹、斑竹、茶秆竹、紫蒲头石竹等则是欣赏秆色。观叶类中,有宽叶形的箬竹、狭长叶形的大明竹、和叶面有各种色彩条纹的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红竹、唐竹、鹅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种,也可在园内找到身影。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斑竹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传奇色彩、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宛如泪痕。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博物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舜帝驾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泣泪成血,洒到竹子上,长出来的竹子从此部满了斑点。人们把它叫做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传说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观赏竹。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泪”所代表的忠贞的爱情,总是令人无限向往的。

碧玉间黄金黄金间碧玉是园内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丽, 叶片披针形,为优良的观赏竹种。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竹西佳处(竹径)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进入竹生态区,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

冠盖豪门盐商第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陈从周先生在《园林丛话》中说;“华丽的照壁,贴水磨面砖,雕刻花纹,正中嵌‘福’字,像个园大门上的,制作精美。”清人金雪舫曾说个园是:“门庭旋马集名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后来看《上错花轿嫁对郎》,剧中故事就发生在扬州。那时除了看有趣的剧情,还被剧中的美景深深吸引。才发现,嫁娶的陆路水路以及袁不屈家是取景自瘦西湖风景区,齐家取景自何园、个园和盆景园的“西园曲水”景点,仙女庙取景自大明寺,都是扬州美景。

再后来发现不只《上错花轿嫁对郎》,《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3》、《乾隆王朝》、《西游记》、《红楼梦》等电视剧均有部分剧集取景自扬州,可见风景如画的扬州一直都备受剧组青睐。

烟花三月醉扬州, 眼看三月就要来了,不妨挑一个明媚的日子,三五好友一起相约扬州,感受它的婉约、秀丽,看尽他的草长莺飞、柳绿花香,遇见最美三月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

1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2 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东下去往扬州。孤帆渐行渐远,消逝在水天尽头,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个园》阅读答案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扬州个园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 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茶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着夕照,山势巍峨,有红枫、石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豁然开朗”的“豁”字不知道读音,应用____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

2.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秋高气爽()

A.明朗 B.率直 C.愉快

修竹繁茂()

A.茂盛 B.丰富 C.精美

3.“个园”的取名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找出作者浏览个园的顺序的词语。

步入“个园”大门→_____→_____→_____

5.读画“____”句子,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参考答案:

1.部首 谷 十画

2.A A

3.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4.绕过“宜雨轩” 转过“鹤亭” 步下秋山

5.一朵朵荷花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个园》阅读答案2

阅读新天地。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为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好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是个园春景。再往前,一座人工的假山出现了,它便是形态奇特的“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建成,造型不同一般,给人一种大胆泼辣的感觉。在晴天黄昏时分看此山,秋山迎夕照,山势巍峨,“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就在眼前。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子”似顽皮的孩子。好像用残雪堆成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石笋( ) ( )成趣 浓荫( ) 藕荷( )

2.请你把作者游览个园的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扬州个园的特点?用“____”画出。

4.请你根据扬州个园的特点写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参差 相映 环抱 飘香

2.大门——春山——夏山——秋山——冬山

3.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

4.“略”

《个园》阅读答案3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迭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迭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入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迭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围墙,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游个园一周,真是如历四季。

10、个园有哪些主要特点?

11、作者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12、简要概括下面景物的特点:

春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明文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所以,语言的分寸感极强。如“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一句,因为没办法确定是否如此,就用“盖”字表示推测。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找出来,并加以简单分析。

14、如果你有一个小书房,你准备取什么名字?它要寄寓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

10、遍植翠竹;分“春、夏、秋、冬”四景。

11、这些词句有“步入”、“绕过”、“过石桥,进石洞”、“转过”、“循廊而去”、“步入秋山”等。以游踪的顺序写来条理线索十分清晰。

12、春山:修竹繁茂,石笋参差 夏山: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秋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 冬山:由白色石英石堆迭“雪狮”、“积雪”等冬景。

13、“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一句中的“相传”用语分寸感也很强,因为难以确认是否石涛所作,所以用“相传”最准确。

14、略

《个园》阅读答案4

阅读 《扬州个园》一文,回答后面问题。(5分)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迭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迭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入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迭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围墙,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游个园一周,真是如历四季。

1、个园有哪些主要特点?

2、作者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3、简要概括下面景物的特点:

春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所以,语言的分寸感极强。如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一句,因为没办法确定是否如此,就用盖字表示推测。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找出来,并加以简单分析。

5、如果你有一个小书房,你准备取什么名字?它要寄寓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

1、遍植翠竹;分春、夏、秋、冬四景。

2、这些词句有步入、绕过、过石桥,进石洞、转过、循廊而去、步入秋山等。以游踪的顺序写来条理线索十分清晰。

3、春山:修竹繁茂,石笋参差 夏山: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秋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 冬山:由白色石英石堆迭雪狮、积雪等冬景。

4、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一句中的相传用语分寸感也很强,因为难以确认是否石涛所作,所以用相传最准确。

5、略

《个园》阅读答案5

解读个园

个园之名甚“个”。据扬州人讲,当年园主人为求园名,花了不少银子,才有了个园这名字。清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而园主又爱竹,于是乃取“竹”中之“个”,且形似竹叶,故名。这“个”,乃竹之“提喻”。不过当地也还有种传说:“个”亦有独一无二之意。这倒颇有空前绝后并世无双的自诩了。

其实个园的用心,还远不止于此。初入园中,但见翠竹丛丛,名色各异,虽令人耳目一新,倒也没有太多奥妙。渐至内园,则幻境憧憧,久负盛名的四季假山,便在这里了。所谓四季假山,实际是以分峰叠石之法,利用木石之间的不同搭配,幻化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以青竹配笋石,道是“春山笋石参差,修篁弄影”,意寓雨后春笋的模样,是为春景;以湖石叠山,山中有洞,中空外奇,配之小潭清碧,取意夏云多奇峰,是为夏景;以黄山石堆山,配之丹枫,又于山巅处建亭,临亭俯视,黄石丹枫,倍添秋意,是为秋景;而最富想象力的大概要算冬景了,以雪石堆造的假山,迎光时闪闪发亮,背光则幽幽泛白,让人联想残雪未消的样子,后墙上再凿二十四个风洞,以应“北风呼啸雪光寒”之意。冬山的西墙上又留漏窗,凭窗可见花丛竹径,似迎春有径,呼之欲出……

这是个由符号构筑的小园,一如罗兰·巴特笔下的“符号帝国”。漫步园中,单靠目力,是看不出这景中暗含四季的奧秘的。四景与四季的对应,其实更多靠的是符码的作用,如春笋、丹枫等,而并非真能肖似。就如“个”与“竹”的关系一样,四季假山与春、夏、秋、冬,也是一种“提喻”的关系。个园实质上是个“提喻”之园。这其中种种的文化哑谜,大概只有深谙其符码的人才可以领会的吧。

四景与四季既不重形似,自然是在于“意”了。个园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呢?

以四景喻说四季,实际上是把“历时”的四季,圈进了“共时”的小园之中。四季的更迭,标志着时光的流逝。但如果“共时”地拥有了四季,那便意味着控制了四季更迭,进而也便拥有了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式的慨叹,变成了往来四季之间,可以任意穿行的悠闲漫步。春、夏、秋、冬,只是园中四景间的一种“换喻”形式,它们近在咫尺,彼此相接,循环往复……于是,四季假山便仿佛成了可以留得住似水年华的时间机器。这让人不禁想起博尔赫斯笔下那不为时光所囿的“交叉小径的花园”。个园在其深层意义上,亦是时光之园。

园主人盐商出身,不会有如此深的心思,这诸多的精妙花样,大半应是其门客所为。不过他们当年拥有的,毕竟只能是符号的时光,个园依旧,岁月无情,隐喻着时光永恒的四季假山,也早已阅历了无数个四季更迭的时光的淘洗,在斑驳的世事沧桑中,成为对他们自身的反讽。

我是初春一个雨后的上午来访个园的,比“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农历三月,早来了近一个月。园中游人如织,纷纷地在春、夏、秋、冬之间往来。夏山依傍着的一个厅堂里,正办着一个当地画家的画展,签上标着几千至几万不等的高价。门口竖起一块牌子,上有画家满嘴大胡子模样极酷的照片,和一段看起来行迹有些可疑的履历简介。画是无须多看的,笔法破败,不成个样子。我不禁哑然失笑,想当年这样的画匠怕是进不得这园子的。

与时光永恒之类的神话相比,我倒以为“偶然”更加耐人寻味。就在我漫步园中,暗自构思这

阅读题目

6、下列对

A、据传,个园的命名,与古诗句有关,也与竹字有关,这彰显了园主人的文化诉求。也有人认为因“个”含独一无二之意,寄托了空前绝后并世无双的自诩。

B、“以四景喻说四季,实际上是把‘历时’的四季,圈进了‘共时’的小园之中”,其中的“历时”是指时间上前后相承,“共时”是指不分前后,同时并立。

C、作者引用的罗兰·巴特和博尔赫斯的相关表述,不仅解读出个园的文化意味,也使读者在这种联系与比较中对个园的文化哑谜有了更直接的理解。

D、当年的建造者试图挽留四季,但岁月无情,他们早在时光的淘洗中远去。作者此次探访个园,主要寄托了他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7、下列对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引用于此处,已经基本上没有原句所具有的抒情意味,只是用来指时间,并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逝者”特点。

B、第八段写蹩脚画家的内容看似闲笔,但实际上是以画家的水平低劣,突出其与个园当年的品位颇不相称,使个园的沧桑感更具体而形象。

C、由游园偶遇王晓明君到在北京打的的巧遇,用比喻的手法,意在说明,看似没有时空对象等方面关联的事情,其实也存在着事理上的一致性。

8、文章“解读个园”的过程,从四个方面层层展开,请简述这四个层次的大意。(4分)

9、作者通过解读个园,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6分)

6、D(“主要寄托了他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错,作者借此主要是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7、C(“用比喻的手法”错,这里用的是类比的手法)

8、第一层(第一段)解读“个园”之名;

第二层(第二、三、四段)解读个园的“提喻”,即四季假山的文化哑谜;

第三层(第五、六、七段)解读个园的深层含义,个园作为一个时光之园,寄寓着建园者时光永恒的梦想;第四层(第八、九段)解读个园后的感悟:与其妄想时光永存,不如在“偶然”里体会人生真味。

(每个层次1分)

9、①时光永恒是妄想;

②不要刻意追求,而应有洒脱超然的心态;

③生命的“偶然”中蕴含意外的惊喜、意趣和收获,更值得珍惜(或耐人寻味)。

(答其他言之成理亦可。每条概括表述得2分)

《个园》阅读答案6

①个团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竹,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

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

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1 给文中A、B两处选择适当的词语。(只填序号)

A(①传递②昭示③表露)

B.(①弹②奏③吹)

12.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

13.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11.A (①传递)

B( ②奏)

12.不能删去 (1分);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准确客观地说明,据说表推测,估计;仅是只的意思,有惋惜、强调之意 ( 答到意思即可给分)。(1分)

13.打比方(1分);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 答到意思即可给1分)

14.(1) 既有生意盎然的春景,又有引人人胜的冬景。(1分)

(2)春景:生意盎然,新绿葱笼;冬景:宣石 (雪石),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石粉壁上的圆洞,待到三九寒天西北风刮在墙上,能奏起苍凉而沉郁的交响乐,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意思对即可 )

(1分)

《个园》阅读答案7

(1)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靖、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之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的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2)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3)“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4)①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②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③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④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势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⑤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⑥“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5)步下秋山,透过“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难面有一面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栗。

7、为什么扬州个园取名为“个园”?(2分)

8、“个园”的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9、选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分)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10、作者在介绍个园的特点时,用了那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这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2分)

12、选出下列几个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2分)

A、整个“春山”与竹林相映成趣。 B、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C、“秋高气爽”是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D、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13、概括选文第(5)段的内容。(2分)

阅读答案

5、 园中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6、以 四季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

7、总 — 分

8、 步入个园大门;绕过宜雨轩;转过鹤亭步下秋山。按空间顺序写

9、 C

10、介绍个园中冬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