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传

耶稣传

德国施特劳斯著。2卷。1835—1836年出版。为杜宾根学派的代表作,是《圣经》批判著作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该书论述了其他一些德国学者的耶稣传记,认为自己的耶稣传是经过批判处理的耶稣传而有所不同,并对福音书的来源作了分析与证明,然后论述了耶稣的生平轮廓。提出福音书的神话说,认为耶稣实有其人,但福音书的故事并不合于其人的历史。福音书也不是目睹耶稣活动而记述下来的历史,乃是把旧约圣经中的救世主概念运用于耶稣其人身上而构造出来的神话。认为神话不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是人民的精神,或基督教社团精神的产物,是在这个社团之中凭教徒的口传而逐渐构造出来的。基督教社团精神影响了这些福音书的作者,他们以耶稣的生命作材料,加以神话的修饰,说成是一种超历史的永恒真理,即道成肉身的思辨观念。神变成了人,这就使无限的东西与有限的东西、神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了起来,这就是人类。道成肉身的观念表现其自身于许多例子中,相互补充,而不是在一件事上表现其整体的完全性。神话是用作为复活、升天等主体的单个的人来代替人类,因而神的儿子就是人类。该书指出批判方法的意义,认为任何教义均有其历史性:一种教义在一个时间中是合理的,一旦时过境迁,就不一定合理,因而要通过批判方法加以改造,使其合于新的历史条件。他把这种批判方法也叫做历史方法。

耶稣传全文阅读
26.写作计划
32.耶稣的教育,他和施洗约翰的关系
33.耶稣的宗教意识,不可能从第四福音书发现
献给我的兄弟威廉·施特劳斯 [1]
序言
1.论耶稣传这个概念
2.试写耶稣传的不同方式。赫斯(Hess)
3.赫尔达(Herder) [3]
4.保罗斯(Paulus)
5.施莱马赫 [13] (Schleiermacher)
6.哈斯
7.我本人的批判的耶稣传
8.反动与妥协
9.一般的评述
10.有关前三福音书的最古的见证
11.前三福音书的补充证据
12.《约翰福音》的证据
13.对《约翰福音》的承认与否认
14.关于前三福音相互关系的不同假设
15.《约翰福音》:布莱施奈德尔、施莱马赫
16.关于前三福音及其和第四福音关系的其他论文
17.从第四福音书中发现真实和非真实成分的尝试
18.续论鲍威尔的《〈约翰福音〉的研究》
19.对于前三福音书的回顾:《马太福音》
20.《路加福音》
21.《马可福音》
22.四福音书的比较评价
23.回顾
24.神迹观念
25.神话的观念
26.写作计划
27.前言
28.犹太教的发展
29.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
30.施洗礼者
31.耶稣,他的出身
32.耶稣的教育,他和施洗约翰的关系
33.耶稣的宗教意识,不可能从第四福音书发现
34.根据前三福音书:耶稣的宗教意识
35.耶稣和摩西律法的关系
36.耶稣对于非以色列人的立场
37.耶稣同弥赛亚概念的关系
38.导师和受苦者弥赛亚
39.弥赛亚的再临
40.耶稣公开活动的场所和期间
41.耶稣的教育方式
42.耶稣的神迹
43.耶稣的门徒
44.耶稣上耶路撒冷的旅程
45.最后晚餐和耶稣被捕及被钉十字架
46.耶稣复活,福音书的记述不能令人满意
47.耶稣复活不是一种自然的复苏
48.基督向使徒保罗的显现
49.回顾有关耶稣复活信仰的起源
50.使徒们在异象中见到耶稣的时间和地点
术语、书名对照表
人名对照表
51.排列组合
第一章 耶稣神话故事的早期历史
第二章 耶稣公开生活中的神话故事
第三章 耶稣受难受死和复活的神话故事
术语、书名对照表
地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