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夜,总是那么温馨与醉人。春夜古诗白居易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附:更多关于春夜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
(唐)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夜》
(唐)刘兼
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
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阕。
《春夜月》
(唐)徐铉
幽人春望本多情,况是花繁月正明。
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长安春夜吟》
(唐)施肩吾
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裁春衣。
蟾蜍东去鹊南飞,芸香省中郎不归。
《春夜二首》
(唐)刘驾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
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
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心违。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春夜宿直》
(唐)白居易
三月十四夜,西垣东北廊。碧梧叶重叠,红药树低昂。
月砌漏幽影,风帘飘暗香。禁中无宿客,谁伴紫微郎。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唐)张继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茎露,斜晖月过城。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唐)骆宾王
酌桂陶芳夜,披薜啸幽人。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宿云低迥盖,残月上虚轮。幸此承恩洽,聊当故乡春。
《衡门春夜》
(唐)钱起
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丛筱轻新暑,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更漏子·春夜阑
(唐) 牛峤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
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原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
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3、赏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残月斜照空空楼阁,凄惨钟音悠悠传来,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多希望天明以后就可看见他的踪影,但是每一次的希望都换来的是更深一层的失望,又在失望当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编织着梦幻般的未来。现实是远离难逢,梦境又能怎样,只换得虚妄的相见,如阳光下的泡沫,斑
全诗着意
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展开来,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
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
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
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普天下揣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
下面赏
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原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译文
那明亮的画楼,那温
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
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
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
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兰台。
3、赏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点出时间和地点。但细一琢磨,所给的场景又那么让人难以捉摸,“画楼西”,“桂堂东”,有如从念禅师的灯语“赵州东院西”,显然是作者梦设的时空,以追想消逝的恋情。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好象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两个场景,一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对追忆者有着意义,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听雨却与此不同,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
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
“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生象鼓满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一次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
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
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但那种温润和暖意,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追忆,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次爱情体验,恋爱的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
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1、原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
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3、赏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残月斜照空空楼阁,凄惨钟音悠悠传来,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多希望天明以后就可看见他的踪影,但是每一次的希望都换来的是更深一层的失望,又在失望当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编织着梦幻般的未来。现实是远离难逢,梦境又能怎样,只换得虚妄的相见,如阳光下的泡沫,斑
全诗着意
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爱情的难以实现更增添了读者对商隐一生悲苦命运的同情。他诗中那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意象群:红烛,冷月,夕阳,金井,玉
三、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
贾氏窥帘韩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译文
飒飒东风送来蒙蒙细雨,荷花塘外传来阵阵轻雷声。打开金
3、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深闺中追求爱情的女子失望的痛苦。女主人公愁怀不展,百无聊赖,不由得沉重得悲叹。全诗含蓄深婉,反复咏叹,震憾人心,动人心弦。这首无题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
颔联“金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
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
两个渴望结合的年轻人却只落得各自分散的结局,对爱情的执著却抗拒不了礼教的重压,爱情在诗人的心中成了缥缈的海市蜃楼,爱情的无助在诗人的笔下开出不败的花朵,外在现实虽阻隔,内心的渴望却愈加浓烈。细雨轻雷吹打不散未展的愁怀,烧香汲井也难掩心灵的寂寞与苦闷,如面的芙蓉极易令人怀想起两情相悦时的缱绻风流,如今却是倍加伤痛,贾氏窥帘,宓妃留枕,她们对爱情的执著与勇敢永远为人们赞赏,痛苦的人儿,心内早已似春花萌动,可惜无法绽蕾,只能任凭相思在心中燃烧成灰成烬。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炽热构筑了爱情地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落红,永存着悲剧的芬芳。
四、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原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译文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
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3、赏
这篇《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同篇主眼。“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别赋》是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黯然”二字,也正是李商隐这首《无题》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
乐聚恨别,人之常情;离亭分首,河桥洒泪——这是古代所常见描述的情景。离别之怀,非可易当;但若相逢未远,重会不难,那么分别自然也就无所用其魂销凄黯了。作者一句点破说: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唯其暂时会之已是罕逢,更觉长别之实难分舍。古有成语,“别易会难”,即是说:会少离多。细解起来,人生聚会一下,常要费很大的经营安排,周章曲折,故为甚难;而临到必须分手之时,只说得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别易之意,正所谓匆促片刻之间,更咽一言之际,便成长别,是其易可知矣。“相见时难别亦难”,其实是将古语加以变化运用,在含义上
这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它是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一个结论置于人的面前,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它打开了人对生活的理解空间,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此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相见难,难想见,为这次的相见,等待了多久?渴望了多久?幻想了多久?记得才刚刚分别为什么却如隔了三秋?彼此注视的柔情还停留在眼中,彼此相闻的气息还弥漫在鼻间,彼此缠绵的呢喃还萦绕在耳畔,彼此热恋的真挚还回旋在唇吻之间,可是不见了心爱的人世界是如此空洞苍白。多想与那人形影不离,多想与那人耳磨厮
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
东风虽无力,也令百花残,百花虽无力,也令东风难,东风若有意,莫叫百花残,百花若有情,莫叫东风难.两个"难"字浓缩了多少的爱怒哀愁,孤独无助的苦恋,凄凉无依的挣扎,为盼一次重聚经历了多少曲折,暮春时节百花也正纷纷凋零,难道爱情在世俗面前也会如百花一般吗?
这首诗中广为传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春蚕那洁白柔韧的曲线不就是她伶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
一个“改”字,从诗的工巧而言是千锤百炼而后成,从情的深挚而是千回百转而后得。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怎能不悄然心惊,而唯恐容华有丝毫之退减?留命以待沧桑,保容以
夫当春暮,百花已残,岂有月光觉“寒”之理?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他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本篇的尾联,意致婉曲。蓬山,海上三神山也,自来以为可望而不可即之地。李商隐在另外一首诗中曾提到:“刘郎已恨蓬山远”。而此处偏偏却说:蓬山此去无多路。真的?假的?其答案在下一句已然自献分明:试遣青鸟,前往一探如何?若果真是“无多路”,又何须劳烦青鸟之仙翼神翔?诗人之笔,正是反面落墨,蓬山去此不远乎?曰:不远——而此不远者实远之甚矣!
蓬山万里,青鸟难凭——毕竟是否能找到他面前而且带回音信呢?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希望和祝
爱情重于生命,爱情又超越了生命。时光如此匆匆,如此短暂,还没来的及问他是否安然无恙,还没来的及看她是否别来无恙,离别的钟声已敲响,别离的笙箫已吹响,聚会匆匆,难以尽叙衷情,再次分别,不觉黯然魂断。下一次相见会是什么时候?真担心难熬的相思会使自己云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句既是安慰对方,也是安慰自己。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
与情人相见不易,因此离别便觉难舍。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雕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赵臣瑗赞曰:言情至此,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情让人悲伤至斯、绝望至斯、执着至斯、崇高至斯、美丽至斯。古今中外,大凡伟大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总是充满艰辛和痛苦的,一往情深、痴心不悔,而且往往还得不到回报,像一只执著的荆棘鸟,惟有滴血才有歌唱。莎士比亚悲剧之冠《哈姆莱特》便是这样的例子。少年义山的初恋女冠,与哈姆莱特的眷恋奥菲利娅,在悲剧美学意境上有相通之处。哈姆莱特正是太过于强调爱情的诗美,而这种诗美赖以向人间找寻,对人心的变幻无常、人欲的险恶卑污有着深刻体认,终于使自己的忧郁与患得患失、疑惧不安联了姻;可怜的奥菲利娅,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一种见面时借装疯以逃避她的真诚、炽热,而不见面时又对她恋恋不忘的爱情。
五、锦瑟
1、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译文
锦瑟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使我想起了青春之年。庄周曾经晓梦自己化身成了蝴蝶,望帝的思乡之心托给了声声啼叫的杜鹃。沧海月明下的眼泪变成了珍珠,蓝田美玉在暖日里仿佛会生起朦胧的烟。这些感情至今还可追忆,在当时却是使人感到惆怅、迷惘。
3、赏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
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此诗扑朔迷离,意象朦胧,人们对此诗的创作旨意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咏瑟,有人说是悼亡,有人说是写艳情,有人说寄托政治怀抱等等。其实无可指实才正是李商隐诗的独特之处,沉吟时,万念俱出,而又万念俱灭,唯留下那不可言说的幻美真实地存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可惜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诗人以“锦瑟”喻美好年华,以“思”引发“无端”之问,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有这着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起飘逸的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赤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的时光已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悔悟可惜风光不再。
诗中用了五个令人忧伤怀恋的传说,五个情景都是不能
六、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
1、原诗: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2、赏
开头两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只是描写环境,人物并未出场,但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人物的感情活动。“哀筝随急管”,不只表现出急管
三、四句“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写“东家老女”婚嫁失时,自伤迟暮。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说:“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指女儿)。”可见东家老女之所以不嫁,并非貌不美,只是家境贫寒。这两句先推出人物,再展开一幅丽日当天,春光将暮的图景。不用任何说明,读者自能想见容华绝世而婚嫁失时的东家老女面对春光将暮之哀伤。五、六句“
结尾“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写东家老女归来后的情景。暮春三月、芳华将逝的景色,丝管竞逐、赏心乐事的场面,贵家女子得意美满的生活,触动了她身世孤孑之感,增添内心的苦闷与哀怨。在漫长难挨的深夜展转难眠。末句以不解人意的梁燕犹“闻长叹”,反衬东家老女的痛苦心情却无人理解与同情,侧面虚点,倍觉隽永而有余味。
历代诗家都有以美女的无媒难嫁,朱颜的见薄于时,寓才士不遇的诗歌传统。这首无题从内容到写法,都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曹植的《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以及其他一些比兴寓言体作品。清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含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这首七古无题却不主抒情,不作心理刻画,以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描写出一幕有人物、有事件的生活场景,诗的旨意通过生活场景表现出来。语言朴素无华,与七律无题那种华美而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语言有所区别,别具一格。
七、无题:迢递高城百尺楼
1、原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
2、赏
二十七岁的李商隐站立在日暮的泾洲安定城楼,一袭青袍哽在夕阳的咽喉里,绿杨垂下春枝,绿杨枝外,泾水岸边,空寥的沙汀远在眉帘之外。才调更无伦的贾谊徒自太息流涕,流寓寄身的王
在这风雨飘不定的一霎清明里,他眼前一幕幕地回放着数月前从兴元回返长安,在京西郊
李商隐是一个少年时就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写了大量的政治诗和借古喻今的咏史诗。《次行西郊一百韵》是李商隐最具思想高度的政治诗,他借村人之口把唐王朝的兴衰之变、晚唐时期的政治面貌、各种社会问题,纵横交错成一幅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
安史之乱无疑是惊天第一斧。李林甫为了长久把持朝政,防止文臣由节度使内调任宰相,劝说玄宗多用蕃将任节度使,因此,安禄山得以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唐时用兵多为压制奚、契丹、吐蕃,精兵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致使安禄山在东北叛乱时西北军队不及救援,安禄山的叛军如取空城,无人可挡。
安史乱后,唐朝在重创之中终于缓过一口气来,但社会政治问题纷至沓来,犹如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出现一个缺口时,所有的病症就迅速暴露了出来:国库空虚,赋税苛重,藩镇跋扈……而统治者对这种种的社会政治问题却无能为力。
“甘露之变”又把唐王朝卷入了更深重的危机中。郑注、李训谋除宦官,事败,大量朝臣被杀,朝政大权进一步归于宦官。此时天下更为愁苦,“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这四起的“盗祸”多是无法生存的穷民,如果民不穷,天下何有盗?说到底是官家的问题。
三年前这场甘露之变,让生性敏感的诗人发出了“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的悲音。“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他隐约看到“唐”这棵渐朽的大树表面还
此诗之末,李商隐冤愤相焚,悲绝欲语,终还一叹——治乱,“系人不系天。”!时世,“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如同贾谊一般愿剖心肝在君前的他也唯能“涕泗空沾唇。”
安定城楼之上,他大
我想后者的意味大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
八、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1、原诗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
何处西南任好风
2、赏
也许是一次邂逅,也许是无心的一
刻骨的思恋、刻骨的哀怨,哪里诉得尽离伤?那个人今夜会将斑
生活艰辛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李商隐,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让人感动、获得美的快感的,从来不是功利意义的所谓结局,而是过程。真正的快感,与痛有关;事实上,正是对痛苦的体验和认同,悲剧美才能净化人心。可是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偷偷关注结局,惟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文章憎命达,我们不能假设李商隐若平步青云是否会给晚唐带来全新的政治面貌,然若不是命运一次次把诗人逼入绝境,断是不会有李商隐那丽绝的无题诗的产生,无题之境犹如杜鹃啼血莺饮泪,珠泪凝玉,血色的圆珠抛起,在碧色的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然后不能遏止地碎了。你读到了一种残酷的美,如果你悲悯着,那么你的心也就跟着一起碎。
无题的绝美是诗人最后的舞。
无题的绝美是渐渐绝望的美。
王安石曾赞李商隐:“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他的诗如同收了幕天的萧萧云雨,当是杜诗胸怀万物的大气象,他的诗境是浩浩天地间无休无止地零起了飘忽的暮雨,于是化沉郁顿挫为高清森冷;他的诗语又在李贺的瑰奇中,揉入了欲语还休,一唱数叹,于是凄艳优婉。
在这些低圩的回吟里,李商隐把身世与情感用诗之梭纵经横纬,密密罗织。他无疑可比巧手的星娥,在沉霜的夜深里他织出了一张张美幻绝伦的华锦,色泽在佳人的明眸里随横波流转,明晦轮转的光影幻化间绽放成朵朵惊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