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春》(唐 杜樊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天净沙春》(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清明》(宋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5、《醉桃源》(唐 冯延巳)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归。
6、《玉蝴蝶》(唐 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7、《锦瑟》(唐 玉溪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唐 杜甫)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9、《菩萨蛮》(宋 晏殊)
高梧叶下秋光晚。珍丛化出黄金盏。
还似去年时。傍阑三两枝。
人情须耐久。花面长依旧。
莫学蜜蜂儿。等闲悠扬飞。
10、《临江仙》(宋 刘辰翁)
西曲罥衣迷去路,雪销断岸无痕。
寻花不拟到前村。暖风初转袖,小径忽开门。
却忆临塘桥下马,暗香不是黄昏。
人生南北与谁论。岭梅花树下,闲听蜜蜂喧。
(第一首)
洁白如雪的槐花,
就像绿色海洋中,
腾起的浪花,
在阳关下闪烁着,
熠熠的光芒。
一簇簇成团,
一串串成堆,
停落枝头。
花香引领着蜂群,
飞进槐树林,
不知疲倦采摘花蜜,
编织着,
他们的美好生活,
借着春夏的柔风,
把醉人的香甜,
送给千万家!
正如唐朝诗人,
罗隐的《蜂》所言:
“无论山地与平川,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不知辛苦为谁甜。”
这就是一种,
敢于奉献的精神,
绿叶成波,
白花如浪,
这是生命的凝聚,
是天蕴地育的.绝唱!
(第二首)
渐寒的秋,
总有不知名的花草,
落入了荒芜的原野,
摇曳生香。
给这季节陡添一抹欣喜,
掩了荒凉。
观蜂儿飞旋,
看养蜂人摆弄的花蜜,
一幅唯美的画图,
渐入佳景灬
游走于山涧,
寻栈道,
问溪流。
途中有阴云起舞,
隐去了阳光的覆盖,
吹醒了雨的缠绵。
感叹旅程的坎坷,
渐行渐悟,
修一颗风雨不浸,
波澜不惊。
炼半生随遇而安,
相伴同行灬
(第三首)
花开而来,
花落而走,
追逐花季,
收获琼浆,
是你们辛勤劳作的,
守望和期盼。
朝阳日出,
伴着花的芳香,
空气的新鲜,
旭日东升的太阳下,
雨露杂草中,
带着丝丝凉意的,
寂静山谷中,
怒开的槐树林里,
渺渺炊烟升起,
忙碌一天的异乡客,
简单的梳洗,
睡意朦胧中,
带着几分倦意,
戴上薄薄的面纱,
手拿呵护与自己,
日夜相伴蜜蜂的工具,
看着迫不及待,
采花酿蜜的辛勤蜜蜂,
总是颇显疲惫的脸上,
露出了丝丝笑意,
静谧的山谷里唯有蜜蜂,
嗡嗡声响的蜂鸣,
这也许,
就是他们希望的乐章,
伴随着他们,
弹起了属于他们,
一天的劳作和辛苦的,
生活旋律和音符。
清理蜂箱口杂物,
看看蜂框蜜的成色、
割蜜摇琼浆,
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
却是细活功夫活,
虽辛苦,
却酿造的是甜蜜。
夕阳西下,
日落而息,
辛勤一天的你们,
看着满桶,
洁白晶莹透亮的蜜汁,
嘴角也是甜甜的微笑。
一壶浓茶,
几杯浊酒,
就着盘中小菜,
看着自然美景,
呼吸着山野夜晚,
清凉清新的空气,
孤独的你们,
不在感到寂寞,
睡梦中总会,
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原文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鉴赏赏析
上片是这位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暮春时节,一阵微雨过后,几点凋残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湿在花枝上,所以还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离去。淡淡的斜晖,透过一带疏篱把她最后的光辉洒向大地,也洒向残红。光和色的交映,这暮春、残红、黄昏、落照,对于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与闺房寂寞的少妇,是一种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内心难以言状的感触。
但春天毕竟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勤劳的蜜蜂在百花丛中穿来穿去,带着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满意地回到蜂窝。它有了收获,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这与少妇的正在期待构成心理上的.对比,更增添了少妇春闺怀人的空虚感和寂寞感。写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过片,少妇的目光由室外转向室内。空间的转移,使她的情绪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金屋”,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这里借指华丽的房屋。“衣篝”,指薰衣的薰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黄昏时候,斜晖静静地照着这座华丽的房子,室内空荡荡地,除了这位少妇外,寂静无人,静得可怕。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乱,摇曳不定的样子。薰笼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残烟袅袅,缕缕余香。女主人公无精打采,懒得再去添香。竹影摇曳不定,也搅动着这位少妇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绪撩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摇曳不定的竹影,这若有若无的香烟,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荡、寂寞。
经过前面对室内室外环境的渲染、烘托,静态与动态的交互作用,这位终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由眼前的春暮花残、黄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怅空虚的情怀,已不难体会。结句似应仍从闺中少妇着笔,进一步深化主题,但作者却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笔顿住。第六句转向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一春须有忆人时”。春天过去了,花也凋残了,游蜂也开始酿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也该是怀人的时候了。结句轻轻点明怀人,如画龙点睛,使全篇皆活了,这是作者用笔妙处。
唐代人刘方平一首《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主题、情景都与此词相类似,而比较起来,此词抒情笔触更为细腻,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摇曳多姿,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9年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公元617年,李世民逼父亲起兵反隋,攻入长安,消灭隋朝。李渊定都长安,国号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武德元年起,秦王李世民亲自指挥了三场大战役:一、破李轨,平定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杲,一举铲除了唐王朝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二、打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唐王朝的大后方;三、在虎牢之战中,彻底摧毁了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军事集团,取得了唐代统一战争决定性的胜利。李世民自此声威大震,勇冠四海,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长安军民以类似于皇帝的礼仪招待。
随着秦王李世民的名望与日俱增,激起了了太子李建成的嫉妒和杀心,于是伙同齐王李元吉等一班人等密谋如何除掉李世民,以绝后患。
本来李渊想让几个儿子和睦相处,但又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主意,使得兄弟相争不已。在刘武周大举南下,攻陷太原威胁长安的时候,李渊亲自为儿子李世民送行,还许诺得胜回来后立他为太子。但李世民回来之后,李渊又反悔,听信后妃们的求情,保留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这直接导致了兄弟之间的不和,成了激烈的太子之争的导火线。
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乱后宫,但实际目的是想引李建成和李元吉出宫,李渊决定次日让二人在他面前对质。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决定进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唐代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