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意象的诗句总汇50条

时间: 2023-12-01 诗句 我要投稿 人气:

关于酒意象的诗句总汇50条

喝酒的优美诗句 篇1

1、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2、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偓《答友人见寄酒》

5、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6、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7、清酒既载,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8、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9、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10、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1、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12、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贯休《古离别》

13、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4、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5、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16、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17、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8、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9、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戴叔伦《劝陆三饮酒》

20、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崔国辅《对酒吟》

21、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22、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3、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24、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25、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26、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27、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8、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29、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30、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郑谷《中年》

喝酒的优美诗句 篇2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其十四》

4、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醉时歌》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

6、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朱敦儒《西江月》

7、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世空。——贾至《对酒曲》

8、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张说《醉中作》

9、饮酒任真性,挥笔肆狂言。——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1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3、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

14、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晏几道《醉落魄》

15、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知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16、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9、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0、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

在秦观现存的诗作中,还有一定数量的作品体现着不同于“女郎诗”的风格。并且在其诗作中,多提及了“酒”这个意象。

提及秦观诗作,学者大多以“女郎诗”论之。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对“女郎诗”都有自己的见解:张耒、晁补之曾指出:“少游诗似小词。”王安石在《答苏内翰荐秦公启》中评其诗歌为:“示及秦君诗,适叶致远一见,亦谓清新妩丽,鲍谢似之。”敖陶孙在《翁诗评》中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黄彻在《巩石溪诗话》(卷三)中也提到:“钟嵘称张茂先‘惜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淮海诗亦然。”陈师道亦在《后山诗话》对秦观诗歌评价为:“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金代的元好问曾在《论诗三十首》(第二十四首)中提出:“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钱钟书先生也在《宋诗选注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非法引进的爱情”。周义敢先生也指出:“在遭受贬谪之后,秦观的诗变得凄厉和哀怨。”上述观点均认为秦观的诗风轻柔婉丽,哀伤低沉,缠绵悱恻,带有一种极深的伤感哀愁,气格较弱,即女郎诗。

然而,“即如所谓‘女郎诗’,在他现存的诗篇中,也仅占全部的四分之一。”《淮海集》中收录400余首诗作,有80余首提及“酒”意象,占据其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多。表现艳丽哀怨的诗歌风格很少,其他如俊爽、豪迈、清丽等风格,在酒意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通过对秦观诗歌中的酒意象进行多层次分析和探讨,试论其“女郎诗”以外的其它风格,以期还原秦观一个立体的、全面的诗歌风貌。

一、“头上两般幡胜影,一时飞入酒杯中”――俊爽豪迈之酒

在秦观入仕之前,即熙宁二年(1069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在这期间,秦观“多以纪游之作为主,可以说是其创作上的发轫时期”,酒意象也给其诗风带来了俊爽豪迈之气。他在《幽眠》一诗中提到:“较计亦何补,徒然非慨慷。不如听两行,一概付酒觞。”全诗“慨慷”、“一概”等字眼写得大气洒脱,表现出诗人超脱生死,不惜将生命付诸“酒觞”,诗人的豪情壮志、俊爽之气溢于言表。

元丰八年(1085年)至绍圣元年(1094年),这个时期,秦观经历了两次政治上的打击,“一次是元佑三年(1088年)苏轼与鲜于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未几被斥回蔡州;一次是元佑六年(1091年)七月,……因受洛阳党贾易弹劾而罢。”这一时期,除了游山历水之外,也“增加了对政治的关心”,可以说是他“创作的发展时期”。元佑八年癸酉正月十六日,45岁的秦观遭遇了人生的打击之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制诏行闻降紫泥,簪花且醉玉东西。羌人谁谓多筹策?止有黔驴技一蹄。(《次韵出省马上有怀蒋颖叔》其二)

这首诗抒发出秦观的豪情壮志和报效朝廷的信念。诗中体现了秦观豪放风格的一面。“羌人谁谓多筹策?止有黔驴技一蹄。”以酒论事,以酒论政,毫无畏惧。此时的秦观已是贫病交加,饱受迫害。但他依然大义凛然,以“黔驴技穷”来蔑视恶势力,爱国情怀得以突显。“止有”一词加强了语气,也衬托出秦观的豪放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正是他以内心孤傲来对抗外敌的藐视与嘲弄的方式。秦观俊爽豪迈的一面恰是在这类诗歌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秦观“创作上的成熟时期”是绍圣元年(1094年)到元符三年(1100年),此时的少游,身处放逐之中,在被贬谪的日子里,秦观于绍圣二年(1095年)写下《处州闲题》:“清酒一杯甜似蜜,美人双鬓黑如鸦。莫夸春色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这样颇有信心的诗句。时值新旧党争,秦观被贬处州,他将新党喻为“春色”,将旧党比作“秋色”,而自喻“菊花”。纵使春秋互斗,政敌当前,也难以抹杀自己的傲霜风雪,终“胜菊花”。一个“胜”字,表达出诗人的雄心壮志,乐观的心态。酒“甜似蜜”,无苦闷之意,更增俊爽之气。

二、“行行饮酒切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慷慨送别之酒

“秦观的诗以记游和酬唱为最多。”据统计,在少游笔下,酬唱之诗达半数之多。这些酬唱诗有踏青春游之作,有宴会之作,也有送别之作。秦观与苏轼私交甚密,同时又广交挚友,与苏辙、参廖、许遵等人多有来往,诗酒唱和频繁。自己或身边的人连续被贬谪,也使得秦观交替在送别与被送别之中。秦观的酬唱送别之作颇受赞叹。

年轻时的秦观,意气风发,在饮酒送别时也不忘抒发自己的慷慨豪迈之情。元丰八年,秦观好友乔希圣奉使吴越,面对亲友的别离,秦观慷慨寄送《送乔希圣》一诗:

翔蓬蒿非所悲,鹏击风云非所喜。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流水。

我思田文昔相齐,朱袍照日如云霓。三千冠佩醉明月,清歌一曲倾玻璃。

如今陈迹知何在?但见荒冢烟芜迷。又思原宪昔居鲁,门户东西闭环堵。

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尧禹。如今寂寞已成尘,空有声名挂千古。

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我徒驻足不可久,笑指白云归去来。

诗中开篇一句:“翔蓬蒿非所悲,鹏击风云非所喜。贵贱穷通尽偶然,回头总是东流水。”以一种思辨的智慧面对人生的悲喜,联想到孟尝君门下门客“三千冠佩醉明月,清歌一曲倾玻璃”的盛景,然而最终“但见荒冢烟芜迷”。以这种超脱的眼光,道出尾句“我徒驻足不可久,笑指白云归去来”。这种“笑指”,完全抹去了“送君去,何时回,世间如此令人哀”的悲愁,取而代之的,是秦观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大气恢弘,慷慨之气呼之欲出。

《别贾耘老》中,少游写道:  若有人兮之滨,服火齐兮冠切云。有才不为世所抡,尽入诗句为奇新。

忘归繁弱不浪陈,发必中的疑有神。目关飞鸟缗苍鳞,仰自娱忘贱贫。

翳我与君素参辰,孰为一见同天伦?共指飞光易沉沦,莫若痛饮还我真。

况有内子贤文君,终日叫呼不怒嗔。酒酣往往出前珍,瓦瓯竹羞青芹。

左列文史右红裙,樽前不觉徂清晨。念我行当西道秦,舟来别非所欣。

欲托毫素通殷勤,郢匠旁瞩难挥斤。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行行饮酒且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

全诗出现了“痛饮”、“酒酣”、“饮酒”三个饮酒的豪迈动作和状态,酣畅淋漓,全无脂粉气。诗人并不因光阴易逝而慨叹,反以“痛饮”的方式来追求真我。“酒酣”一词也写出大丈夫饮酒的尽致。而最后一句“行行饮酒切勿云,丈夫万里犹比邻。”更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元丰二年(1079年),31岁的秦观“如越省亲,岁暮返里”。秦观以此种方式慷慨辞别贾收,站在另一个高度,认为“丈夫万里犹比邻”,将天地之大,化为咫尺,看着友人为自己送别,心中纵然伤感,别无他言,但也因此而显出慷慨豪迈之气,更显真挚。这种男子饮酒辞别之势,体现出秦观“女郎诗”以外的豪俊之风。

三、“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清丽闲适之酒

秦观少时,经历了熙宁九年(1076年)与孙莘老、参寥游历阳汤泉,以及元丰二年(1079年)与苏轼乘船南下的两此漫游。这两次漫游,秦观作诗一百三十多篇,其中不乏饮酒之诗。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其诗亦然。无论是秦观的诗,还是秦观的词,都可以展现出其“清丽”的一面。另一方面,秦观在游山乐水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闲适之境便自然的表达出来。闲适是一种来自于心底达观的人生境界。面对人生悲喜苦乐,秦观将其付诸于酒中,付诸于山水之中,或对酒当歌,或沉醉于四季更迭与各地风景的变换。所以在交游时,秦观也不免以酒作诗,将闲适之境与饮酒相契合,支撑起秦观内心的闲雅与适意。在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在人生的第二次漫游中作下了《游鉴湖》: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葡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虽然该诗的“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句被魏庆之、瞿佑等人评价为艳丽之句,但丝毫不能掩盖住秦观在其中所表达的清丽闲适之意。在鉴湖之上,珠帘中外望,走入到大片大片的芰荷中,水光花香交相呼应,船如行在画中,人景合一,令人沉醉其中,饮酒作诗更添一番风味。这种闲适,是发自内心的,是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的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无论是入世前,还是入世后,秦观都会创造机会让自己饮上一杯清丽闲适之酒。被贬之后的'他一路游历。在途中,他也依旧纵情于山水之中,在《醉眠亭》中他提到:

醉来丰瘁同,眠去身世失。二乐擅一亭,夫子信超逸。

杯行徂老春,肱枕颓升日。壮志未及伸,幽愿良自毕。

该诗是少游于熙宁九年(1076年)赴湖州访李公择时所作,开篇一个“醉”字,与“眠”相对,共同提出人生的“二乐”即此。此“二乐”是“超逸”的。在秦观看来,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但愿长醉不复醒”。

在少游心中,酒带给了他无尽的快乐与安慰,随酒而诗,或纵情于醉亭,享受“二乐”;或嬉戏于鉴湖,在“翡翠侧身窥渌酒”听闻“人笑语香”;或徜徉于秋日之中,“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少游开怀畅饮,心境清新宛然,借此表现出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青年的壮志豪情,中年之后对政治的关心,都体现在游山历水、觥筹交错之中。美酒相伴,让少游纵情山水更显畅快,意兴阑珊。秦观的青年时期,饱读诗书的他希望能为朝廷尽一己之力,充满了“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的俊爽豪迈之气,而“壮志未及伸”则表达出自己壮志未酬,继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彰显少年秦观“强志盛气,发而为词”的鲜明个性。

诚然,我们在分析秦观诗歌全貌的时候,也不能否认秦观在其诗歌创作中确实写过不少哀怨伤婉的诗句。以其诗歌中的酒意象为例,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素与苏轼有交游的秦观扁舟渡江打听消息,途中作《上感怀》:“七年三过白苹洲,长与诸豪载酒游。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少游于熙宁四年、熙宁七年至九年、元丰二年三次路过此地,与苏轼、孙觉、李公择、陈舜俞、岑参、关彦长、徐安中等诸豪胜游,而今却往事不在,诗人感慨万分,心中无限悲凉。这种悲凉,是诗人感慨周遭变故时而道出的。“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反倒是有一种“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意境。在漂泊的岁月中,少游如苏轼等文人一样,借酒消愁,以此来化解烦恼。醉酒只是他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在醉酒的背后,更深的是对命运的感慨与思索。

本文旨在考证秦观诗歌中豪放、慷慨、闲适的风格,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秦观诗风是多样化、立体化的。我们不能否认秦观写下诸多凄厉哀婉之作,也不能否认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一个作家的创作,是与其生活的社会背景,去掉与内心的起伏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是呈多元化趋势的。

中国意象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比兴是“情感内容的载体――意象,……与这种情感内容完全密合无间,……达到了天衣无缝、无迹可求的艺术化境,使诗成为一个自足的生命体。”所以,诗人在寄托哀伤之时,酒这个意象则必然变成苦闷之酒,但当诗人暂忘烦恼,感叹于山水,观察民生劳作,意欲报效朝廷时,酒这个意象则与诗人当时内心的变化一样,变成了欣喜,甚至豪放之酒。作诗亦然。这就提醒我们,在研究个体作家时,应注意其风格的多样性。否则可能会丧失其全貌。我们不能以秦观诗歌其中的一种风格――“女郎诗”,来作为其整体诗的风貌,应从整体入手,看其全貌,不以偏概全。

李贺诗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在哪里呢?诗人是如何来进行描绘的?

一、独酌未必解忧愁

李贺一生颇多磨难,在科举考试这一迈向人生顶点的关键时刻他却遭遇重挫,科场无门,他在长安只谋得一个九品奉礼郎的小官。长安三年奉礼郎的生活,没有使李贺在政治上如愿以偿,郁郁而不得志,《示弟》中的“今夕酒”饱含着长安落魄的郁闷,病归昌谷的辛酸。家人询问他在长安的情形,他支吾其辞:“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能幸存病体生还就算不错了,在这种年月,什么怪事没有呢?像掷“五木”游戏中的骰子一样,何必问是“牛”是“马”,成败得失?这里的美酒虽有三年还家的欣喜,但更多壮志未酬的苦楚。

《江楼曲》中他想借“新槽酒声”来排遣忧愁却“苦无力”。《赠陈商》中他对陈商感叹:“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人生是有穷困潦倒时候的,世事哪能尽如人意呢?日暮时分,我干脆独酌解忧,来他个一醉解千愁吧!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光明在哪里,诗人根本看不到。美酒与忧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贺生命的二重奏。

二、意在山水暂忘忧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诵读李贺诗作也能从中体味到这一点。无论是诗人独行还是携友同游,所作诗篇都流露了诗人欢娱喜悦之情。《河南府试十二月词・二月》中的初春二月风日渐暖,已经可作郊游,诗人与友人“饮酒采桑津”正是一派春意融融的踏青图。《昌谷诗》“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泉水当酒,残月如钩,宛然可见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四》“乌重一枝入酒樽”以酒写竹,飞鸦入林,栖手竹枝,垂影映入酒杯,给人一种清幽淡泊之趣。《江南弄》有“鲈鱼千头酒百斛”,品着鲈鱼,喝着美酒,酒半醉卧,青山绿水映入眼帘。身处“带酒日晚歌田中”中的生活恍如神仙一般,野田射猎,饮酒高歌岂不让人感叹功名富贵有如浮云。美酒相伴,友朋相陪,醉于山水美景之中,尘世上的忧愁烦恼在此刻才能得到少许缓解。

三、解忧惟有杜康酒

当李贺与挚友相聚时,气氛就不再这么轻松,诗人的情绪也不再如此平静。《相劝酒》:“丈夫快意方为欢……会须钟饮北海,箕踞南山”,惟有快意,才是真正的幸福与欢乐。怎样才能快乐呢?只有开怀痛饮,纵身遨游,听歌看舞,掷金买笑,才是人生的得意之事,又何必逆料未来之事呢!“相劝酒,终无辍……”以下八句是劝人开怀畅饮的祝酒辞。举杯喝吧!不停地喝吧!但愿吾皇陛下长享盛名,子孙绵延,国运长久。紧接着诗人又用反振法,指出富贵如过眼云烟,了不足恃,以见人生当及时行乐之意。诗人举其来长安途中所见,作劝饮的惊警之语:我来长安时,看到途中车马骈骈,络绎不绝,可是当我经过梁冀旧宅和石崇故园时,想到他们昔日虽然富贵一时,但转眼之间,身死家灭,徒留园宅故迹于荒烟芜草之中,如此看来,富贵焉能长保?还是不停地饮酒行乐吧。

四、快意难忘志难酬

《浩歌》中的“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来凝身问谁”中的歌人对诗人殷勤劝酒。诚恳地劝说:你没有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也没有谁聘请你,重用你。面对良辰美景,还是喝酒作乐,一醉方休吧!这两句,表面写歌人,实则写诗人。通过歌人的劝说之辞,侧面映射出了诗人此次郊游时自始至终的苦闷情怀,也说明了大家对他的理解。众人知他一怀愁情难释,无法排遣,苦苦相劝也是枉然,只好捧来美酒,劝他及时行乐。通过这一侧面映射,更见诗人愁情之难解难消。“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不要在音乐声中悲歌浪饮了吧,世上的英雄本来就难遇其主。这既是劝人,也是劝己。是对歌人的回答,又是对朋友的劝解。这些话表面上似乎异乎寻常的超然、旷达,然而,诗人越是这样故作声势地来劝解大家,安慰自己,越是想极力掩盖那愤恨难耐的真情,胸中郁积的怒火就越难以平息。它愈燃愈烈,终于冲破诗人的心扉。诗人追怀古人,发出了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啊,平原君!我要买丝绣像来供奉你,取酒浇墓来祭奠你!”这与其说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礼贤下士者的深深敬慕,不如说是对现实政治昏庸、世事无道、才士被抑的猛烈抨击。在古今历史的比照中,诗人成功地抒发了自己身怀雄才而不得施展的苦闷,写得委婉、含蓄,意趣盎然。

《仁和里杂叙皇甫》“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是李贺感叹引荐乏人。尽管皇甫比自己幸运,得到了个陆浑尉的小官,但却迟迟未能高升,致使自己得不到引荐和重用,彼此也只好解衣敞怀,昼夜痛饮,借以释忧了。韩愈、皇甫是最早赏识李贺才干的前辈,他们也很想推荐李贺为朝廷出力,无奈当时皇甫官职卑微,虽有引荐之心却无引荐之力,难怪诗人会发出引荐乏人的感慨,直接道出了他身处困厄的'重要原因。

《致酒行》中的酒是“零落栖迟一杯酒”。“栖迟”而冠以“零落”,诗一开头就突出他的穷困潦倒,因此只好借酒浇愁。《长歌续短歌》中的“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秦王不可见,叹息肠内热”,难遣的“内热”使得诗人悲歌不已,但只有歌尚不足以倾泻郁闷,还需要借助酒的力量,所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此其一;“内热”使人口渴,“长歌”使人舌燥,也需借酒解渴,此其二;想求明主而不得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怎不使诗人的“内热”更热、悲歌更悲?借助于酒,或许可以排郁结于一时,但换来的却可能是更深的郁结,岂不闻“举杯销愁愁更愁”?

《开愁歌》中“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呼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初踏社会的李贺,此刻愁的不仅是理想彻底破灭,无路可走,而且饭碗又成了问题。在这秋寒逼人的日子里,为了借酒浇愁,不得不当掉这一身破衣,倘若不足偿酒便欠上一笔。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到他几乎已面临山穷水尽的生活绝境,另一方面也暗示我们,即使如此,也要买醉,可见他的愁已经到了无法再忍受的极顶了。因此,我们说李贺的愁要比李白的愁来得深广,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内涵。

天才诗人李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用手中的笔、诗中的“酒”来消解心中那难以消解的怨和愁。